Weaver-Thomas模型在新能源产业布局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02 04:00:59

Weaver-Thomas模型在新能源产业布局中的应用

摘要:新能源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其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在总结国内新能源产业布局研究情况后,提出运用Weaver-Thomas工业产业布局模型对新能源产业进行布局,指出优势行业选择遵循的原则,并构建了模型分析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 Weaver-Thomas模型 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212-03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概述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能源的消耗量在不断增长,地球上蕴藏的矿物能源资源日趋减少,终将趋于枯竭。人们必须想办法寻找和开发利用新能源。对于新的接替能源的要求,应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储量丰富、经济、安全和清洁高效。从这些条件来看,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以及氢能等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点。

一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重心,煤炭的消费量占中国整体能源消费的70%左右。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比重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新能源占能源总量消费比例在缓慢上升,新能源产业前景看好。国家能源局在2010年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会上曾宣布,在2011―2020年的十年间,国家对新兴能源产业的累计直接增加投资额将达5万亿元,每年增加产值1.5万亿元。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表示,“十二五”规划要求新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要达到12%~13%左右。

发展新能源和促进新能源的消费是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缓解中国能源供给与需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技术、资金、政策扶持等个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新能源产业的推广并取代煤炭成为能源供给的主流还需要经过漫长的路程。短期内仍不能动摇煤炭的主体地位。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给中国以后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得到基本解决。中国工业布局仍然存在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因此,我们应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的方向,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投资,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战略位置。

伴随新能源的蓬勃发展,一些地方仍然坚持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对新能源建设认识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这很可能失去在后危机期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好时机。新能源产业是新型产业,其发展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合理布局产业,应该遵循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根据此原则,本文以Weaver-Thomas关于工业战略产业布局优化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将其应用于新能源产业的布局,提出新能源产业布局的指标体系。

二、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集群竞争力、产业发展政策和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主要侧重于政策实践层面分析,缺乏相应的理论分析。如马国庆等认为,中国多元化、立体式的新能源投资建设体系已基本形成,但还存在一系列影响其发挥作用的因素。刘强等提出了能源技术模型与经济模型的耦合,实现了宏观经济信息与微观技术信息的对接。熊华文等采用了投入产出方法对居民消费全流程进行了能耗分析。任应甫等提出了燃料乙醇产业具有产业集聚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促进农业产业化、减少环境污染的多重产业关联效应。

对于各省也纷纷出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例如刘叶志从先行区、示范区、基地区、集聚区四个视角设计了福建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发展布局。

面对金融危机,应抓住机遇,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有力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推进中国新能源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些学者对于中国新能源产业分析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展条件,技术和对策上;对新能源产业结构如何进行调整,产业发展序列与布局、较少;分析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很少,因此产业政策制定的依据科学性较差。因此,本文将Weaver-Thomas引进新能源产业布局。

三、中国新能源产业基于Weaver-Thomas模型的战略选择

Weaver-Thomas模型的主要原理是把一个观察分布(实际分布)与假设分布相比较,以建立一个最接近的近似分布。使用该模型时,首先要把各项指标按大小排序,然后再通过计算和比较每一种假设分布和实际分布之差的平方和,以此确定最佳的拟合。

Weaver-Thomas模型主要用于工业产业的布局,在国内外产业布局中广泛采用,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种类多,影响因素复杂,需要通过分析多个指标,综合各种因素,从整体进行优选分析。该模型从多个指标角度进行产业布局分析,具有全面协调的优势。

模型的计算公式及说明如下:

设EN ij为第j产业第i项指标值,i=1,2,…m;j=1,2…n。m为产业总个数,n为指标总个数,则对于第n个产业的Weaver-Thomas组合指数WT为:

WTni=■(λni-100ENij/■ENij)2(1)

式中,当i≤n时,λni=100/n;当i>n时,λni=0

nqj=〔n:WTij=minWTkj (k=1,2,…,m)〕(2)

nq=■■nqj(3)

公式(1)至(3)中,nqj为第j指标对应的优化行业个数,nq为全部指标对应的优化行业总个数。WT值越大,说明该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较强,在区域产业布局时应重点考虑。通过测算比较各新能源产业的组合WT值,确定各产业在该经济区的优劣势,以此来合理布局新能源产业,实现区域实际效益最大化。

四、应用模型及优势行业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Weaver-Thomas模型从多种因素分析新能源产业布局应选择的优势行业,在应用中还需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联效益之间的关系,在运用中,要结合地方实际,在选择好各项指标时,按大小排序,赋以适当权重。还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原则:(1)市场原则。即支柱产业应具有较大的现实与潜在的市场需求,具有较大的市场扩张能力,能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就业原则。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3)规模原则。支柱产业应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并具备规模效益。(4)技术进步原则。支柱产业应符合科技进步方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及对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吸纳与“嫁接”能力。

五、行业优选的指标体系

1.区位商。根据比较利益理论的原理,区位商指标值常被用来衡量比较优势。区位商是空间分析中用以计量所考察的多种对象相对分布的方法,它以同时将分析结论体现为一个相对份额指标值,即区位商值。其计算公式为:

LQij=■

式中,LQij为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i为第i个地区;j为第j个行业;Lij为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指标。具体二级指标应根据不同新能源产业Lij可以根据具体行业统计难以程度来定。在生物能例如沼气能源方面,可以选取产的沼气量,在风能利用方面,可以选取利用风能发电量等等。

2.产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产品的供需方面,任何一个行业的生产以及任何一种产品,都会为其他或其他行业的生产作为其生产的投入要素(除最终消费品的生产外)。同时,它也会以其他产品或其他行业的生产作为其生产的投入要素;在产业的技术供给方面,一个产业的生产,需要其他产业为其提供技术水平层次相当的生产手段,同时,它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相互关联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使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推进。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反映产业关联度可以利用投入产出表资料计算产业影响力系数和产业感应度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反映产业的后向联系程度,是指新能源在生产发生变化时使其他产业的生产发生相应变化的系数,例如风力发电对煤炭、石油行业的影响等。产业感应度系数反映产业的前向联系程度,是指其他产业的生产发生变化使新能源产业的生产也发生相应变化的系数,例如太阳能发电对光伏板组件需求的带动等。

如果用ei表示第i产业的感应度系数;ej表示第j产业的影响力系数;n为产业书目;Cij为列昂惕夫矩阵R(I-A)-1中的元素,其经济学含义是j部门生产每单位最终产品时i部门应有的总产品量,那么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产业影响力系数分别为:ei=■Cij/■■■Cij和ej=■Cij/■■■Cij。如果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较强,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较大推动作用。如果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感应程度高,容易受各产业部门影响的程度较大。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感应度系数较高的产业其发展速度一般都比较快。

3.产业规模。新能源产业规模可以测算新能源总产值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用GYi表示新能源产业i总产值规模,公式为:GYi=GDPi/GDP,式中GDPi为第i种能源产业的生产总值,GDP为整个国家海洋产业的生产总值。该值越大,表明该新能源产业规模大,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明显。

4.增加值比重。受特定时期资源和技术条件限制,为使有限的新能源资源优势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发挥,只能集中力量优先发展某些优势产业。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布局时必须确定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的海洋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选择方面可用区内增加值比重WIij来表示。计算公式为:WIij=(Gij/Gj)×100%。式中WIij表示i地区j产业的增加值比重,Gij、Gj分别表示个新能源产业的增加值和新能源总产值。一般来说WIij>15%的产业才有可能成为该区域的新能源主导产业。

5.技术水平。对于某些特殊的新能源产业,如太阳能硅、核电等产业在进行布局时除了依托当地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外,这类产业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先进技术对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在对该类海洋产业进行布局时,可以用产业技术水平和技术进步速度来考察技术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如果Ei(t)表示i新能源产业在第t期的技术水平,Yi(t)表示i产业在第t期的总产值,Kαi(t)、Lβi(t)分别表示资本总额和劳动力价值弹性。则产业技术水平Ei(t)=Yi(t)/K?鄣i(t),Lβi(t),Ei(t)值越大,该产业的技术水平越高,反之越低。产业技术进步速度Vi=GDPTi / GDPi,其中,GDPTi是指i海洋产业由技术部分获得的GDP,GDPi为i产业总产值。产业技术进步速度Vi表示的是i产业的技术在i产业增加值中所作的贡献。V越大,表示该海洋产业技术进步越快,反之越慢。

参考文献:

[1]王俊豪.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9-199.

[2]陈文晖,李伟.WT模型及其在行业优选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咨询,2008,(4):16-18.

[3]罗泽举,等.Weaver-Thomas模型的战略产业选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0,(6):27-32.[责任编辑 安世友]

上一篇:3G客车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医药产业合作创新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