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登顶“全球脑王”

时间:2022-04-02 03:41:22

16岁少年登顶“全球脑王”

2016年4月,经过4场冗长的国际对抗,以及30多位全球脑力高手的集体角逐,《最强大脑》的脑王之争终于在杭州完美落幕。结果,16岁的中国男孩陈智强力压群雄,以无可辩驳的优势摘得“全球脑王”的桂冠。

年少的陈智强,为何拥有如此卓尔不群的实力?原来,这都是他的妈妈多年来“快乐教育”的结果。正是不断地顺从着孩子的兴趣,倾心呵护他各种奇妙的想法,才让这株小小的蓓蕾茁壮成长,最终,盛开的花朵散发出炫目的光芒……

无拘无束,让孩子在玩耍中成长

2000年7月11日,陈智强出生在江苏南京,父亲是一位成功的生意人,母亲徐晓华事业有成,但在陈智强出生后,为了照顾他与经营家庭,徐晓华做了一位全职妈妈。

虽然有大量的时间陪护儿子,但徐晓华对儿子的要求却不高,她甚至说:“我要让我的孩子在玩耍中自由成长。”正因为如此,徐晓华一向主张“快乐式教育”,在她看来,只有把欢乐还给孩子,才会调动起他的兴趣与欲望。

2005年的一天,徐晓华带着5岁的孩子参加老同学聚会,跟着赴会的有四五个跟陈智强年龄相当的孩子。在大人的鼓励下,几个孩子在嬉闹之中进行“才艺表演”,有的拉风琴,有的画油画,小智强却没什么特长,只好勉强唱了一首在幼儿园里学来的《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嘴巴,一只没有眼睛,真奇怪,真奇怪。”虽然大家照样鼓掌喝彩,可是却明显没有先前的起劲。

尽管没有什么“才艺”,陈智强却很喜欢看一些书,尤其是儿童科普天文类的书籍。顺从孩子的这一兴趣,时不时地,徐晓华便领着他来到紫金山天文台。对古代的天文仪器“子午仪”、“水运浑象”、“天球仪”的功用,徐晓华很快就一一掌握,对别人谈及时如数家珍。

2008年,进入小学的陈智强参加了学校的天文兴趣小组,这一下,他更是找到了学习的快乐与热情,几乎可以用如鱼得水来形容。

不料,就在陈智强意气风发之际,小学三年级时,他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一项天文学知识竞赛时,却意外失手了。他哭了好几次鼻子,还对妈妈说:“我还以为自己多厉害,原来不过如此,算了,我以后还是不学了,因为根本不是这块料。”

儿子沮丧郁闷的样子,让徐晓华考虑了好几天,她觉得要打开儿子的心结,前提是要纠正教育孩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恢复陈智强的自信。而要做到这些,首先必须让他明白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明白探索的路上并非只有鲜花与掌声,还必定会有付出与挫败。

那个周末晚上,见儿子不再像往常那样翻看天文学图册,而是在看动画片,徐晓华正在想怎样与他谈谈,却见他神往地说:“妈妈,你看,这艘宇宙飞船在太空里飞驰,速度快如闪电,要是有一天我也能驾驶一艘飞船该多好啊!”徐晓华立即接过了话头:“不可能啦,你不是对天文不感兴趣了吗?”陈智强立即不吱声了。徐晓华见状又说:“小强,既然你要放弃,妈妈也不勉强你,只是那些天文图册和你的天文玩具再也用不上了,咱们把这些东西送给别的小朋友好不好?”

说完,徐晓华就开始拖出抽屉,整理他的物品,陈智强在一边闷闷不乐,不知不觉地眼泪又流了下来,半天才说:“妈,不送别人行吗?”徐晓华放下手里的东西,语重心长地说:“妈妈一直不反对你研究天文,那是因为,妈妈觉得你会从中得到许多快乐。我们参加一些比赛,就是为了与这些快乐在一起,并不是证明自己是不是这块‘料’。”聪明的陈智强若有所思地听着。

徐晓华又指着电视里正在向一颗“超新星”疾驰的飞船说:“你以为驾驶宇宙飞船那么简单?那需要广博的航天知识,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经受一丁点儿挫折就放弃的人,能成功吗?”

这一席长谈之后,陈智强学习天文的热情再次被激发起来,他坚定地说:“妈妈,我还是想继续自己的爱好,我一定不放弃……”

任性妈妈,摘下一颗星星送给你

徐晓华的身边,有不少“虎妈”、“猫爸”,他们不允许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徐晓华觉得,让孩子奔波在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的路上,很容易让孩子不知所措,最终迷失方向,变成性格叛逆的孩子。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爱好制定可行的目标,否则再多的心血付出,都难有预期的收效。奇妙的是,徐晓华的这种“放任自流”,反而增添了陈智强无尽的勇气。

2011年初,美国国家宇航局即NASA开启了“开普勒计划”,该计划旨在“寻找太空中的地球的双胞胎兄弟”。不过,由于计划花费颇巨,资金很快捉襟见肘,NASA想“卖掉”一些星星,来继续他们的研究计划。

从国际天文网站上得知这一消息后,徐晓华立即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购买”一颗星星,将儿子的名字“镌刻”在天空里呢?她立即通过邮件与对方取得了联系……

7月11日这天,是徐晓华11岁生日。当一家三口吃完蛋糕之后,徐晓华将儿子拉到电脑前,打开了那个国际天文网站。浏览到一片碧蓝的太空之际,徐晓华指着散落着的星星,略显激动地对陈智强说:“儿子,你放大看看,里面有一颗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陈智强疑惑地移动着鼠标,不停地按动着屏幕上的放大按钮,几分钟之后,他的手停顿了,原来,一颗带着黄绿色光芒的小行星,赫然标注着“陈智强星”!徐晓华对告诉说:“NASA的研究人员想通过卖星星的冠名权来筹款继续开普勒计划的研究。出售的10万颗星星可谓精挑细选,都是学者们认为以后有潜力让人类居住的行星,并且,你还会通过电邮得知关于自己星星的研究进展。”

陈智强搂住了徐晓华的脖子:“妈妈,你真是太好了,这是我收到的最难忘的礼物!”一旁的丈夫笑着说:“晓华,你真是最任性的妈妈,儿子喜欢天上的星星,你就真的‘摘’下一颗给他……”

有了“陈智强星”之后,陈智强的自信心得到从未有过的提升,他学习的范围也更加广阔,除了天文学之外,对于速记法、演讲学也广有涉猎,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对美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这些爱好,徐晓华自然无一例外地支持,特别是速记法,她不但鼓励儿子钻研,还与儿子一起动手制作了许多道具。

有朋友觉得徐晓华陪孩子玩这些道具,太浪费孩子的时间。徐晓华却不以为意,她对朋友坦诚自己的观点:“其实人生不管走哪条道,都有艰辛与坎坷,所以保持孩子快乐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枯燥地勤学苦练,我想再坚强的孩子,也会有厌倦的一天……”

奇妙的是,徐晓华的这种“快乐教育”,不仅没有耽搁陈智强的学业,反而极大地促进了他的发展。2015年8月,陈智强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他超强的一面渐渐显现出来,平时背诵历史与政治题,他可以一字不差,甚至能将内容所在的页码都记忆下来,一些考试对他也成了“小菜一碟”。凭借着良好的素质与稳定的发挥,他的成绩始终在全年级名列前茅。

快乐教育,16岁少年成就“全球脑王”

2015年1月的一天,放暑假的陈智强在家中看电视,荧幕上播放着《最强大脑》比赛。当一位选手娴熟地在5分钟之内记下一副扑克牌,包括里面的花色与数字时,陈智强不服气地撇撇嘴,对一旁的妈妈说:“这么简单的智力游戏,只要我稍加练习,同样也能做到!”徐晓华忍不住笑了。当时,《最强大脑》比赛正在南方各大城市如火如荼举行,内容专注于传播脑力科学知识和脑力竞技,全程邀请科学家从科学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并筛选出选手组成最强大脑中国战队,迎接来自海外的最强大脑战队,决出世界最强大脑。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陈智强很快报名参加了该项赛事,结果,他在多轮的竞技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加入中国战队的资格。2016年1月15日,陈智强代表中国战队在《最强大脑》的首轮比赛中挑战“星际迷航”。“星际迷航”是在一面128平方米、含有数以万计的星星的星空大屏上,找出嘉宾选择消失的3颗星星。硕大的屏幕上让观众看得缭乱,但陈智强却胸有成竹,淡定地进行了6分钟的对比之后,他就顺利地完成了晋级任务。

不料,这次晋级却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由于陈智强年纪太小,许多人对此表示质疑,陈智强一时间非常苦恼。徐晓华鼓励他:“接下来的挑战,你更不能放松,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小孩子的脑力同样不可小瞧。”

4月1日,《最强大脑》的比赛进入白热化。为了摘得世界“脑王”的桂冠,进入到总决赛的几位国际选手使出了浑身解数。陈智强冷静地挑选了“一沙一世界”项目。这个项目需要选手在90分钟之内记忆88幅沙画图像,然后嘉宾随机挑选3幅沙画,在3幅中截取5×5厘米,4×4厘米,3×3厘米的局部,选手最终选择出对应的沙画名称。很快,陈智强看完了88幅沙画,嘉宾选择完毕后,所有的沙画全部销毁。

陈智强一开始就选择了难度最大的3×3厘米,并快速在1分11秒内给出了正确答案。不过,此时其他选手的挑战也非常完美,为了能够稳操胜券,陈智强主动提议,要根据1×1厘米图像,找出沙画名称。就在三位国际评委纷纷摇头,表示这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陈智强却气定神闲地开始了最终的比赛。结果,他再次利用58秒的时间,完美地找出对应的沙画,并以39分的全场最高分捧得了“全球脑王”的奖杯!

年仅16岁便成为“全球脑王”,国际评审迈克尔说:“这是我20年来最棒的一个下午,非常高兴在这里诞生了一位杰出的胜出者。”国际评审多拉则惊叹道:“人脑比神经科学家了解得要更好!”

近日,陈智强母子接受了采访,稚气未脱的陈智强表示,比赛中主动加试“1×1厘米”,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把“脑王”的奖杯牢牢地留在中国,他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徐晓华则为荣膺“全球脑王”的儿子作了如下的注脚:“陈智强的成功是多年来‘快乐教育’的结果,‘快乐教育’能够制造出愉悦身心的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我一直认为,快乐的孩子,才是成功的孩子……”

(应主人公要求,除主人公陈智强外,其余人物为化名)

(责编/邓琳琳)

上一篇:例谈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二次开发 下一篇:精心设计体育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