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学园丁教育之感

时间:2022-04-01 11:29:46

一位数学园丁教育之感

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核心。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要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扬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用生命去热爱、去呵护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生命激情的事业.如果一位教师有良好的师德修养,那么他表现出来的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得寂寞,不为名利所支配。并且愿意为自己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出贡献。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培养的学生一批批成才时,会感到无限的喜悦与安慰。因为从成才的学生身上看到了祖国的未来,看到了事业的成功与自身的价值。更加激励自己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培育出更多有用的人才。同时,教师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不断学习,提升和完善自己,与时俱进,做一位让学生欢迎,家长喜欢的优秀教师。

1、“终身学习是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你是如何理解的?请举一个自己的实例来说明

答: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21世纪的教师必须道德高尚,知识渊博,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终身学习和创新教育能力。终身学习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要求。终身学习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深刻认识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用的基础上,必须把终身学习看作是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一种人自身发展的需求。

现在,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学生每天都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面对东西方不同文化思维的碰撞,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压力,他们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疑惑,具有“一桶水”的教师再也难以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了,教师必须具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方可担当人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专业水平持续增长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技能。教师的学习就像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样,一天也不能缺少,否则,教师的职业生命将会逐渐枯萎,教师只有做到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自己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教师自己也需要端正态度,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举一个自己的数学教育与教研实例来说明——例如,“如何大幅度提高文科数学成绩”,2009年我带的高一(2)班,当时,由于是班主任经验不丰富,导致不少优秀学生流失到理科班,班级的成绩很差,特别是数学,平均分要比同年级的低20分,在我的耐心教育下,2012年的高考数学成绩好的惊人,平均分126分,得到了学校和同事的高度赞赏。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只有掌握了准确的学情,才好制定好的教学方法。我班的情况是数学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数学基础不扎实,对数学缺少兴趣,信心不足,畏惧数学;

其次,要想到合适的方法去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通过私下与学生交谈得知,他们当中大部分学生又对学好数学抱有美好的愿望,默默下决心,争取一搏。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同样能够学好数学,考好数学,甚至能够爱上数学。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数学复习的特点,精心构建复习策略,科学安排辅导计划,下面就基础薄弱学生如何学习训练、提高技能谈点看法,共同研究,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自信”是人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学习差,往往会失去自信,对自己失望,会由学困变成厌学,最终弃学。课堂上,我把数学问题趣味化、基础化、生活化,使同学们体会数学的可参与性;把数学思维方法合情化、自然化、人文化,使同学们亲近数学,去体验成功的快乐;老师要时时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进行激励,让学生觉得“我在进步”。例如,我经常有意地把一些简单的题留给他们完成,培养他们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其求知欲望;采用“闲谈”、“面批作业”等方法,帮助他们一点一滴补上漏洞;经常亲切地说:“你今天很勇敢;你进步多了”等等。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适时加上批语“今天你的字写得特工整;全对,很了不起;你的解法很有创意”等等。借用这样的评价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3、增强基础薄弱学生学数学的顽强毅力

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须经历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种艰苦的认识活动。不少学生虽然具有良好的智力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但由于学习毅力差,贪玩、怕苦、畏难,难以取得很好的学业成绩,有的甚至成为后进生;而有的学生虽然智力一般,学习环境也不好,却凭着顽强的学习毅力,取得了良好甚至优异的学业成绩。由此可见,顽强的学习毅力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顽强的学习毅力不但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造能力。

基础薄弱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样极其高涨,但是一次次测验都会给他们当头浇下一盆盆凉水,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作出了这么大的努力,却不见提高,便会怀疑自己的智力与能力,是不是没希望了呢?及时指导刻不容缓!首先要使同学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基础并非一朝一昔就能脱胎换骨,也不能仅仅根据几次测验成绩来论成败,天天耕耘,决不停笔。如果三天不做数学题,就会觉得上手困难,思路不顺。因此必须明确,毅力比热情更重要。努力未必成功,但是成功必须努力!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让学生具有学习毅力上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4、夯实基础薄弱学生的数学基础

针对教学大纲,采用低起点、拉网式、递进的教学方法,确保同学们对基础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容易犯的错误,要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指导同学看书,不能盲目做题,必须在搞清楚概念的基础上做题才是有效的,因为盲目大量做题,有时候错误或者误解也会得到巩固,纠正起来更加困难。对于课本中的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学会解题后反思:反思题意,防止误解;反思过程,防止谬误;反思方法,精益求精;反思变化,高屋建瓴。这样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还有利于扩大解题收益,跳出题海!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协助者,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自身的学习不应该是一次性的学习,而是持续的学习来提高知识领域,学习要贯穿于自己整个教育生涯。教师要务实求真,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才能更好的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初中英语教学浅议 下一篇:解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