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粗浅认识

时间:2022-04-01 11:06:26

对《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粗浅认识

所谓著名商标,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通常在省市级地域)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2009年12月11日,《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由河南省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分为总则、著名商标的认定、著名商标的保护和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五部分。本文将对比其他地方性著名商标制度,对《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进行具体分析。

一、《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优点

第一,河南省著名商标制度将著名商标的“著名”范围界定为“省内著名”,这一范围的界定较为科学。著名商标在多大区域内“著名”,各省的规定不尽相同,有些省的法规直接将“著名”范围规定为本省著名,如甘肃省和山东省的相关规定;有些省的法规将著名范围定位于“市场上”,但在著名商标申请条件中间接规定著名范围是省内著名,如《吉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条例》第7条、《湖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促进条例》第8条和《江苏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第6条;还有些省市规定将“著名”范围规定为国内市场“著名”,如《四川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条例》第6条和《北京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第5条。笔者认为,著名商标的知名范围应当界定为“本地区”(本省或本市),因为从地方性立法的目的来看,地方性立法是为了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有将本地比较有名的商标作为重点保护对象,才能逐步提高本地著名商标的数量,提高本地商标保护力度,从而提高本地经济的影响力和发展水平。

第二,河南省著名商标制度规定了有效期内著名商标被撤销的条件,有利于有关工商管理部门对著名商标的监督,可有效防止“著名商标”不“著名”的情况。笔者认为,这些规定具有科学性。

第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但何谓“知名商品”,并没有进行具体解释。《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第15条规定:“著名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为知名商品。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这一规定填补了现有《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漏洞,将河南省著名商标纳入“知名商品”范围,能有效保护河南省著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

二、《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不足

《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南省著名商标立法名称不太科学

笔者认为,著名商标制度的立法目的应侧重于促进而非特殊保护。众所周知,商标分普通商标与驰名商标,商标法授予它们不同的禁止权。从法律适用上看,著名商标应当适用普通商标的相关规定,其商标权人仅仅能禁止他人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者类似商标,能禁止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著名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虽然各省市著名商标制度除规定著名商标权的禁止权外,还规定了著名商标权和商号权关系,并将著名商标定位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知名商品”,但这都是比较简单的规定,不应当成为各省市著名商标制度的重点,“促进”才是著名商标制度的重点。从立法现状看,我国一些省市已经将著名商标的促进作为著名商标制度的重点。如湖北省著名商标制度名称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促进条例》,浙江省著名商标制度名称为《浙江省著名商标认定基本条件》和《浙江省著名商标认定工作程序》,广东省著名商标制度名称为《广东省著名商标认定和管理规定》。

(二)河南省著名商标仅仅包括注册商标,范围过于狭小

《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第2条规定:“本办法所称著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信誉度、被相关公众所知晓并依照本办法予以认定的注册商标。”笔者认为,著名商标不必是注册商标,非注册商标也应受著名商标制度保护。理由如下:一是从商标权保护的实质来看,商标制度保护的是商誉,而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非注册商标商誉较高。良好的商业信誉和知名度是一件商标获得保护的关键性因素,而非商标的注册与否。因此,未注册不应该成为商标获得保护的障碍。二是从《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具体内容看,我国现有《商标法》第13条和第31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均对有较高声誉的非注册商标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著名商标制度应当贯彻上位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对未注册但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提供著名商标的保护。三是从著名商标地方立法目的看,著名商标制度是为了保护本地商誉较好的商标,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将商誉较好的非注册商标认定为本地著名商标,符合著名商标制度的立法目的。

从河南省商标具体状况来看,河南省著名商标立法也有必要针对未注册商标进行保护。一方面,河南省企业和社会民众知识产权制造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很多经济主体没有及时地对自己的商标进行注册。河南省政府规章有必要对没有注册但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进行保护,以鼓励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目前很多农产品所使用商标仍然没有注册。河南省地方允许未注册商标申请为河南省著名商标,有利于促进河南农业的发展。

(三)河南省著名商标转让制度过于烦琐

《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第21条规定:“著名商标所有人依法转让著名商标的,受让人受让该商标后,该商标需要继续作为著名商标使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申请认定。”笔者认为,该著名商标转让程序过于复杂,著名商标转让仅须履行备案程序。针对著名商标转让行为,各地立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管理:第一种,转让著名商标的,该商标的著名商标资格自动丧失,如《河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条例》《湖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促进条例》和《北京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规定。第二种,转让著名商标必须经过批准,如《安徽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条例》第15条的规定。第三种,转让著名商标必须经过备案,如《湖南省著名商标认定与保护办法》和《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管理和保护办法》的规定。

笔者认为,为科学规制地方著名商标转让行为,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著名商标制度的立法目的和商标法的有关规定。从著名商标制度的立法目的来看,著名商标制度是各省市为了重点扶持保护本省知名度较高的商标。因此,各省市著名商标立法仅仅授予本省市主体的商标以著名商标的称号,当本省市主体将著名商标转让给外省市主体时,著名商标的称号将不再存在,根本谈不上重新申请认定的问题;而当本省市主体将著名商标转让给本省市主体时,著名商标的重新申请过于烦琐,不利于著名商标的转让。从商标法的有关规定来看,商标转让仅仅需要商标局的批准即可,作为地方性法规的各著名商标制度,不能违背上位法的规定,另外增加关于商标转让的程序性规定。所以,笔者认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第21条规定有待于修改。

(四)河南省著名商标制度缺乏具体的促进或鼓励条款

《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商标所有人提高商标知名度,创立著名商标,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笔者认为此规定不够明确。

我国一些省市已经制定了针对著名商标所有人的详细奖励制度,这些制度可供河南省借鉴。如《厦门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鼓励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对获得厦门市著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的,由市政府一次性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100万元的奖励。”

三、对完善《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建议

针对《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当做出如下修改:

第一,将《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名称改为《河南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促进条例》,弱化河南省著名商标制度的保护功能,强化其促进功能。

第二,扩大著名商标范围,将原有第2条修改为:“本办法所称著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信誉度、被相关公众所知晓并依照本办法予以认定的注册商标或非注册商标。”对商誉较好的非注册商标进行著名商标保护,既体现了法律的平等公平的价值理念,又符合国家《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精神,并在数量上增加地方著名商标数量,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三,修改著名商标转让条款。河南省著名商标立法应当作出如下规定:一是河南省著名商标转让只需向地方著名商标认定机关备案而不必经过地方著名商标认定机关批准。因为著名商标制度作为下位法,应当遵循上位法《商标法》的规定。之所以要求著名商标转让必须备案,是因为著名商标是由地方立法部门授予的一种资格,是地方立法对有关商标的一种认可。当著名商标转让后,如果相关当事人不向主管部门备案,主管部门可以取消该商标著名商标称号。二是被转让的河南省著名商标是否丧失著名商标资格,应当由受让人身份决定。如果受让人住所地不在河南省行政区域内,则被转让商标不再是河南省著名商标。此时如果受让人想获得著名商标称号,可向其住所地行政主管部门重新申报。

第四,河南省著名商标制度应当细化促进或鼓励条款,以保证《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目标顺利实现。笔者认为,河南省著名商标立法应当强化促进著名商标发展的具体措施,明确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在鼓励和支持争创著名商标方面的资金安排、奖励补助和项目倾斜。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上一篇:美国公款消费为何锱铢必较 下一篇:没有争鸣哪来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