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时间:2022-04-01 10:37:17

谈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摘要:桩基的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基础的质量是整个建筑物质量好坏的关键,重视桩基施工中的每个环节才能够保证基础的质量。本文主要对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桩基础;质量问题;处理措施;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 TU47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经济在高速的发展,建筑行业空前的蓬勃,各种建筑每天都在拔地而起,其中建高层已成为当前社会中的主要趋势。高层建筑所采用的基础多数是桩基础,因为随着高度的增加,上部荷载也在增加,而普通的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桩基础已经在现代社会的建设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给社会带来了越来越明显的经济效果。

一、桩的分类

桩基础是广义的深基础的一种结构形式,根据使用材料、构造形式和施工技术等条件的差异,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承载性能分

1.1摩擦型。这种桩是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全部或主要由桩侧阻力来承受。摩擦型桩又可分为纯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两类。前者桩尖部分荷载很小,一般不超过整个荷载的10%。后者是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来承受,即在外荷载作用下,桩端阻力和侧壁摩擦力都同时发挥各自的作用;

1.2端承型。端承桩分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端承桩是指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它不考虑桩侧摩擦阻力的作用。摩擦端承桩是指在极限承载力条件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的桩。

2、按桩身材料分

按照桩身的使用材料,桩基础可分为钢筋混凝土桩、钢桩和组合材料桩。按制作工艺分,桩基础可分为预制桩、灌注桩、搅拌桩。

二、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桩基础出现的缺陷

1.1桩基础中部缺陷

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勘探失误,引起混凝土浇灌时突发局部塌孔,阻碍混凝土翻浆,从而造成桩基础的桩身表现出局部缺陷。在施工中,很多工人由于用力不均匀,拆管时使混凝土受到连续性的扰动,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导管气密性如果较差,则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导管在进入泥浆后,导管内外压强值会不相等,情况严重时会阻碍混凝土连续下料,影响到正常翻浆工序,进而发生断桩。

1.2桩基础顶部缺陷

影响桩基顶部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质量问题。首先,水下浇筑混凝土会有沉淀泥浆出现,而沉淀泥浆厚度难以较为准确地测定,但是若超灌桩顶的混凝土缺乏较高的强度,则既有可能表现出夹泥现象,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其次,在混凝土浇筑工序完成后,施工人员由于用力不均匀,导致对钢护筒的预埋和拆拔工作较为粗糙,以此对桩顶的混凝土产生了干扰,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最后,由于凿除混凝土桩头的风镐功率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声测管附近的混凝土产生扰动,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断桩、缩径

造成断桩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复杂的地质构造。管桩的持力层通常会选在强风化岩层中。当淤泥层或软塑层直接覆盖在基岩上,并且基岩表面强风化层和中风化岩层都较薄,有的甚至缺失。在这种“上软下硬,软硬突变”的地质构造下打桩,管桩迅速穿过软覆盖层遇到坚硬的岩层,阻力加大,使贯入度突然降低,同时由于软覆盖层对管桩的阻力较小,锤冲击力直接作用于桩身,致使桩身容易断裂。而其他如桩体倾斜度过大、桩堆放、运输、起吊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得当、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较大,锤击产生的弯曲,桩细长且遇到的土层较硬等都可能造成桩的断裂。

3、桩倾斜大

3.1预制桩所用材料的质量较差,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

3.2所安装的桩机不正,桩架不与地面垂直;

3.3桩帽、桩锤、桩身的中心线未能重合,产生锤击偏心;

3.4桩端遇坚硬的障碍物或石子;

3.5桩距离较小,打桩顺序不当会产生强大的挤土效应;

3.6基坑土方施工不当。

4、单桩承载力不达标

单桩的承载力设计直接关系到桩基础的质量,然而在许多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强度不符合设计标准。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为:

4.1桩基础深度不符合要求;

4.2灌入量不足或者出现桩进入设计深度,但是桩尖并未进入持力层的情况;

5、桩位基础偏差过大

产生较大桩位偏差主要是地质方面的原因,如果施工土层较软,或者是一边软一边硬,则会造成桩跑位。如果桩身发生倾斜,会引起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如果桩位产生较大的偏差,原来预先设计的承台尺寸不能满足所要求的构造时,可采用大承台方法加以处理。

三、桩基础施工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如果打桩工序中出现了相关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不可自行进行处理。处理时,需通知有关部门,在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相关专业技术部门共同斟酌后在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出现上述问题,常见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接桩法、补桩法、纠偏法、补送结合法、钻孔补强法、扩大承台(梁)法和复合地基基础法。由于灌注桩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要求有很高的应对能力,因此,如果该类型桩出现问题,一般采用原位破除,重新浇灌。先对预制桩常用的处理方法作进一步讨论。

1、接桩法

1.1开挖接桩。挖出桩头,凿去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并凿出钢筋,整理与冲洗干净后用钢筋接长,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1.2嵌入式接桩。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

2、补桩法

2.1桩基承台前补桩。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

2.2在桩基承台以及地下室的施工完成后,打上静压桩。打静压桩时会让土层的摩擦阻力和桩尖阻力产生结构反力,产生的这些力全部由地下室和承台去承受,不需要再采取其他的相关措施。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噪声很小,设施过程简单,容易操作,同时还不影响其他工期的正常进行。因此,实际施工中,如果出现断桩和桩承载力不足情况,均可采取该方法加以解决。

3、补送结合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为应对分段沉桩时某一段桩出现沉桩差错,并引起其他桩之间连接点脱节的情形。使用补送结合法时,应反复捶打差错桩,使其下沉,并顶紧脱落的接头,使其产生一定程度的竖向承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加长整个桩的长度,这样做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基础竖向承载力问题,还可以提高桩抵抗地震的效果,并减弱其带来的危害。

4、纠偏法

从方法名称可以理解到,其主要是将倾斜的桩进行纠正。该方法主要用于某些发生较大的偏移但是并没有发生断裂破坏的桩。此种方法施工较为繁杂,首先需要挖开倾斜桩周围的土,然后在用千斤顶复位纠偏。

5、钻孔补强法

此法适应条件是基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桩长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但此法一般不宜采用。

5.1桩身混凝土局部有离析,蜂窝时,可用钻机钻到质量缺陷下一倍桩径处,进行清洗后高压注浆。

5.2桩长不足时,采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标高;对桩长不足部分注浆加固。

6、扩大承台法

扩大承台(梁)法即扩大承台截面的尺寸以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和承载力要求。以下两方面原因的出现需要扩大承台的尺寸来处理。

6.1桩位偏差过大,原设计的承台(梁)断面宽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此时采用扩大承台(梁)来处理。

6.2考虑桩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梁)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组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承台(梁)断面宽度的同时,适当加大承台(梁)的配筋。

结束语

总之,桩基工程是一繁重而复杂的过程,施工人员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环节,统筹兼顾,从各方面使之合理化。好的桩基础不仅仅是能保证建筑物安全,而且能不断地提高施工质量保障和施工进度。

参考文献

[1]施伟达.关于桩基础施工测量质量控制的初步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6).

[2]于树兵,张松虎,张林,赵睿敏.桩基础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J].河南建材.2008(04).

[3]沈保汉.桩基础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浅谈[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03).

上一篇:谈我国建筑材料现状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解释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