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思考研究

时间:2022-04-01 09:54:57

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思考研究

[摘要]职业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是职业院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职业院校的教学体制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历史经验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创新理念,对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的途径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职业院校的科技创新在我国的经济结构深化和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在工作内容上讲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在内容策划、管理协调与服务方面面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施行。运用科学管理的手段为科研创新构建一个稳定而良好的创新平台。

一、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模式的内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对人才需求的提高,传统科研管理工作的组织形式也做出了适应性的改变。科研管理只有创新工作模式才能构建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职业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需要根据整体环境的客观形势和变化规律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方协调和多维度服务的管理模式,通过协调各教学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环节之间的协作方式,建立合理化、规范化、积极自由的职业院校学术研发环境。

创新科研管理工作在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人才优势协调互补、对大型研发项目的开发等重点工作方向上,实现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的实践。以重视人才综合能力培养,开发综合知识资源为指导思想制定创新管理制度。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自我创新意识,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规范管理与制度保障,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整体实践质量。

二、职业院校在科研管理工作创新上面临的问题

(一)科研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提高

职业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在重视管理模式上,从自我出发角度做出了努力的调整与改变,但是在科研工作的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方面却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在科研管理工作难度逐渐提高的新形势下,管理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和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将对整体科技研发事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科研管理工作者是科研管理工作内容实践的根基。管理队伍的专业知识能力不够、自主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模式的构建。

(二)科研管理工作体制缺乏科学性

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在工作运行上,采取由外向内的工作形式。这种传统的信息传递模式在漫长的传递周期中,信息存在在传递期间衰减现象。有些科技管理的部门存在权限分布不合理,导致科研管理在工作实践中对责任推卸和不承担的显现。使整体科研管理工作趋于体制化、教条化。难以对科学研发进行有效促进,更无法保证院校知识资源的发展与建设。

(三)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和W络平台建设落后

整体教学环境的高速发展促使科研管理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信息化技术在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与构建中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在科研管理工作的意义十分重要,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对此产生足够的认识,积极搭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来提高科技研发工作的效率以及知识资源的科学统计。实现教学资源与知识研发资源的科学化整合以及充分的利用。

(四)科研管理工作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虽然在教育体制整体改革的进展中整体职业院校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水平都是有所提升。但是仍在存在着一些职业院校科研管理观念落后的弊端现象,在管理实践中科研管理工作者官僚作风严重,对科技研发不够重视缺乏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观念。对工作责任出现推卸、不协同的显现,对科技研发人员的服务意识极差。科研管理工作理念的缺失对职业院校造成了重要科技研发人员流动、知识产权严重流失的负面影响。

三、提高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的途径

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面对教育体系整体管理水平的巨大进步和自身发展的内部困境,必须在清晰认识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必要性彻底性的改革。只有创新的科研管理工作理念及模式,才能适应时展下的科技研发需求。综上所述的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创新理念的思维方式与客观资源条件,提出了以下对于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方向与途径的探讨:

(一)将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融入创新体系建设

职业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应站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全局角度出发,分析社会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在基础理论知识研究,科技技术创新发展及实践应用方面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作用。职业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改革中心是管理体制的创新。

将传统科研管理工作的知识把控理念彻底改革,以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知识体系的全方位支撑,为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提供理论和思想资源,明确科研管理工作在时展中的定位,走出个人主观的束缚,融人进社会整体创新体系建设中来,是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在发展和改革上的核心策略。不能在校园内部进行知识信息的小循环系统管理,将知识资源与科技信息技术带人到社会发展的整体宏观运行体系中。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明确性的开展科技技术开发、科技技术的转移与推广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知识管理工作。在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知识资源库以及知识研发中心的中坚力量作用。

(二)搭建多资源整合的综合型平台

高科技研发型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人才,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应重点将高科技人才进行统一化、规范化的协调。为高科技人才创造积极地工作氛围与研发所需的客观资源。在对高科研发人才的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服务性,人才的培养和知识的研发提供充分的保障。学科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平台。使学科平台建设成为科技人才进行创新研发和多方位知识整合的综合型知识运行平台。在科研管理工作者开展这项工作时,应注重在学科平台的稳定性、服务性以及协调性等方面的重点建设,以及学科平台在运行时对学科平台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多资源整合后的综合型平台,为科研管理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科研工作管理者将学科相关的知识资源以及人才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规划。制定出以为社会发展提供知识资源以及为科研人才提供科研环境的整体工作内容及目标。在贯彻和落实中积极发挥科研管理工作者的协调能力和服务能力,在知识创新和发展需要之间起到衔接与支撑的作用,保证学科综合平台的稳定运行。

(三)提高职业院校科技研发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科学先进的职业高校科研管理体制,能够为学校科技研发等相关活动提供高校稳定的保证。科研管理工作者在科技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根据学校实际中的人才情况以及资源配备情况进行系统化的合理制定。以调动科技人员的自主积极性和创总能力为重点,围绕研究环境的组建形式和科研环境的功能方式进行设计。首先在科研人员进行研发工作的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合理调配,使科技人员能够根基自身情况而自主发挥。其次是打破管理制度对科研人员的机构性限制,充分发挥科研人才在知识研发领域中的自主性。从法律框架和制度管理范围上,为科研人员提供规范的适应性调整,从而在保证科研人员自主性与积极性最大发挥的前提下,合理高效的运行职业院校的各种科技研发活动。

(四)构建规范合理的科研成果评估标准

在职业院校科技管理工作中对科技研发成果进行科学规范的评估,是推动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对科研人员的科技研发有着明确而合理的导向作用。

1.评估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估工作的展开,需要建立在严格的评估体系和科学的评估程序之上。严格的评估标准是对于科技研发行为的框架约束,同时也是对科技研发行为的正确引导。评估标准在保证公平合理的前提下,对科技研发人员的自主积极性有着激发与保护的作用。科研管理工作者对评估标准的制定,应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大化的保证科研人员的全方位利益,同时也是对科研管理工作工作方向的指明。

2.评估体系重点放在明确科研目标导向上。评估体系的建立能够对科研成果的研发价值给予定义,从而间接地影响了科研工作者的研发方向和研发动力。所以在评估体系中应保护一些国家重点需要的科研成果,并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价值回馈,以引导科研工作者在科研项目上对于社会发展的支持。

3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应以社会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最终的价值体现在于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满足。科研成果在社会实践当中的运用使社会发展得到了支持并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这是对科研成果的实践检验,也是唯一衡量标准。不能让科研成果只能停留理论上,走出制度评价的传统,提倡实践检验,是科研管理工作在科研成果评估体系建立的原则。

(五)明确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传统科研管理存在着科技研发和教学活动不能融合的管理弊端,针对这种情况,创新的科研管理工作应将科技研发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有机结合。这样实现了权力分配均衡合理,利于管理计划的实施运行。在学科分立的科研领域,创新的科研管理机制应融合多方面资源统一、交叉W科与学科之间向互促进的关系,鼓励科研项目的有机结合与互动交流。加强对各学科的研发过程全程监控。对研发项目预算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最大化的利用科研经费。将科研学科中能力出众的学科带头者进行重点培养,让其参加科研管理工作,从而达到优化科研项目的管理目的。

四、结语

职业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是时展赋予的使命,同时也是科研人才的迫切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应根据主观的实际条件和客观的现实环境变化规律,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力,实现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总体目标。

上一篇:功利主义道德观与道德冷漠析论 下一篇:探究语料库语言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