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被冲上岸之后

时间:2022-04-01 08:58:08

核心提示:高水平的政府管理,主要是确保市场正常运作,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

去年11月,新西兰发生了一场7.5级的大地震,使海滨的海床抬升约两米,一些行动缓慢的海底生物,如扇贝、贵妃蚌、龙虾,被直接冲上海岸,特别是那些碗口大小的黑金鲍鱼,令人垂涎。

这百年难遇的景象,吸引附近居民纷纷过来捡拾,他们老老实实地按照当地政府规定,每人只捡拾十只鲍鱼。随后赶到的是由大型渔船和多名职业潜水员组成的商业捕捞队,他们没有数量限制,但他们所做的是捡拾鲍鱼,再将其小心地放回海底。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大赞新西兰人的素质,这自然有其道理,但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这场鲍鱼营救行动,是新西兰鲍鱼产业管理委员会联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实施的,初级产业部发言人称:“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单个体积这么大的鲍鱼,这么大的数量,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如果这些鲍鱼全都死在了岸上,那么,这个地区将再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鲍鱼出现,甚至今后几十年,这个地区都很难看到鲍鱼的身影了。”

这种特有的黑金鲍鱼是当地渔业的一个重要支柱,所以,营救的原因不单是高尚的生态环保理念,从长远看,也是为了更好地追求经济利益。换句话说,这个小故事更令人感佩的是,新西兰政府在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明智抉择以及迅速有效的行动力。

不是所有的政府都做得到这一步。去年八九月,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先后禁令,停止向中国出口驴皮。最近十多年,包括这两个国家在内的非洲国家,对中国出口驴皮数量迅速增加,这是因为中国阿胶需求大涨――阿胶需要驴皮熬制,但中国国内驴的数量在二十年间已经从1100万头减少到600万头,而且仍在以每年约30万头的速度减少,对驴皮需求的缺口需要大量的进口来填补。

相应地,尼日尔对中国出口的驴皮价格,也从2015年的每头约人民币234元上涨到当前的988元。但是上述两个国家声称驴资源已被“过度开发”,继续出口的话,会威胁到本国驴的生存数量,而且遍布各地的屠宰场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污染了环境,所以就有了出口禁令。

同是非洲国家的肯尼亚和南非,不仅没有颁布类似的禁令,还开设培训班指导农牧民养驴,肯尼亚还筹建多家屠宰场专门处理出口中国的驴皮。

政府对经济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毫无长远眼光的对策,最终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中国的海量需求为出口国所带来的重大机会,如果仅仅是因为眼前一些管理上的麻烦就一禁了之,就太可惜了。

处理不同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看上去相互矛盾的政策目标,比如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极为考验政府的经济管理水平。而在政府的经济管理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似乎又存在着一个相互强化的循环,管理得越好,经济发展就越好,反之亦然。

市场经济之所以还需要政府的管理,是因为有些事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交易成本太高或市场本身无力规范,如果没有政府的有效管理,新西兰人的素质真的会高到对那么大的鲍鱼毫不动心?这种道德神话大可一笑置之。

当然,我们在这里强调政府经济管理水平,不是说政府什么都要管,恰恰相反,高水平的政府管理,主要是确保市场正常运作,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支点杂志2017年1月刊)

上一篇:仙桃“无纺布之乡”炼成记 下一篇:浅谈中学物理微视频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