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中建立规则

时间:2022-04-01 03:36:44

国际顶级儿童心理学大师、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大学临床心理辅导专家哈维・佩恩教授曾就孩子的教育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最好的教育是“在爱中建立规则”。这句话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无论是在家庭、在学校、在幼儿园,它都应该是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精髓和行动准则。

作为一名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几十年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都应该自始自终包含一个“爱”字――在“爱”中去传授知识,在“爱”中去组织活动,在“爱”中去管理班级,在“爱”中去制定规则、执行规则,在“爱”中去与家长沟通交流,并将“爱”传递到家庭中去。

一、把“爱”洒满教室,让规则在“爱”中生成

孩子是班级的主体,教师是班级的灵魂。教师要统帅、管理好一个班级,让孩子在教室里做到张弛有度、动静合理,“爱”应该是前提。教师只有用“爱”去为班级营造出宽松、温馨的氛围,把“爱”洒满教室,创造出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孩子的心身感到愉悦,感到满足,感到自信,从而最大限度地去绽放心灵,像向日葵那样去迎头面向阳光,无拘无束、无遮无栏地去享受阳光的照射和滋养,并健康地茁壮成长。

然而,“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节制的“爱”是一种溺爱,没有限度的“松”是一种放纵。这正如哈维・佩恩所说:“孩子如果在幼年被溺爱和放纵,那他就会因为缺少界限的学习而对己宽对人严,并且很自私很苛刻。”因此,我所说的“爱”是一种“大爱”,而不是溺爱,不是泛爱,更不是滥爱。这种“大爱”就是用来营造班级的和谐氛围,造就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很好地为教与学服务。这就是我对这位心理学大师所谓“在‘爱’中建立规则”的理解,同时也是我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的行动指南。

教师每天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个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师只有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在有“爱”而有“序”(规则)的环境中去学习知识和掌握规则,这样他们在成长中才能更好地去面对社会、了解社会和适应社会。

大班的孩子正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阶段,他们既好玩好动,又好学好问。这一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辨别能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时,教师就必须要正确地了解幼儿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避免在工作中对幼儿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和生硬、冷漠的话语,而应该施以“爱”去感染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话语,用讲道理的方式和积极企望的态度让幼儿树立起自信,并帮助幼儿建立起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他们树立起规则意识。这样,在今后的课堂学习和班级活动中,幼儿既有了是非观念,又有了安全感,就能把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在学习和活动中去,这样不仅减少了攻击行为的发生,还提高了学习和活动的质量。

我还经常和能力较差的幼儿谈话,与他们像朋友一样平等地交流,时时表达出我对他们的爱。我常对孩子们说:我喜欢你,你真棒,真是个好孩子。我还常和他们拥抱,用肌肤和肢体去让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爱;同时在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并引导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与他们一起玩耍,让他们得到集体的关爱,在幼儿园愉快地渡过每一天。

在有了“爱”的环境中,我让小朋友们自己制定班规,然后要求他们用绘画的方式把规则画出来。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地挥舞着彩笔,聚精会神地描绘着。画完之后,又让他们一个一个上台来讲解自己画的班规,并把小朋友们画的班规全部收集起来贴在墙上。这样,孩子们不仅有了自豪感,并能更好地执行班规了。

当然,幼儿个性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教师有教书的热情和育人的爱心,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二、密切联系家长,让“爱”在家园间传递

相比较幼儿园的教育,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这就好比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也好比田径中的接力赛,哪一个环节不到位或配合不好,幼儿的教育都会出问题。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都不仅要重视教育,更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幼儿园班级的重要工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幼儿园教育延续到家庭教育中去,而家庭教育也延续到幼儿园教育中来,才能共同完成好教育幼儿的重任。而家园共育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和家长间的有效沟通,并建立起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关系。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父母对孩子看得都很重,总怕孩子在幼儿园不习惯、会吃亏,对老师的信任程度也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家长交流、坦诚相见,慢慢地与家长建立起信任感。教师要做有心人,热情、真诚地与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目标,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程度,并把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和特殊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有了家长的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更会得心应手。

教师要和家长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讲话是要讲究技巧的,教师不能总是以教导的口吻对家长说话。家长们对孩子在幼儿园最关心的问题是学、吃、睡。因此,教师要经常把幼儿在幼儿园的事情主动与家长交流,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事情,比如:孩子之间在园内发生了矛盾,教师要主动和孩子们沟通交流,并及时地向家长联系,说明原因和经过,争取得到家长的谅解。

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教师还可利用家长园地、家长论坛、QQ群、电话交流、上门家访等方式来增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每天的晨检和离园,也是一个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好机会。每当这个时候,教师对家长都做到热情周到,真诚地对待每位家长,同时要求孩子们早晨入园时,要主动向老师和同学们问好,并向爸爸妈妈告别;下午离园时,要主动向老师和同学们告别,“老师辛苦了,再见!”每当看到这种场景,家长们都会欣喜而来,满意而归。

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吧!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幼儿园)

上一篇:王佳宇 飞转的魔方背后的心理较量 下一篇:心向阳光,才能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