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地区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与防控建议

时间:2022-04-01 09:09:39

宜兴地区小麦白粉病重发原因与防控建议

摘 要:根据2015年宜兴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概况和特点,分析了该病在宜兴大流行的原因,并从品种抗性、栽培管理和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发生;原因;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5.121.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09

宜兴位于太湖西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地理、气候农作物病虫发生特点在太湖西线地区具有区域代表性。小麦白粉病是太湖西线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具有常发性、间歇性流行的特点,小麦受害后可导致分蘖减少,叶片早枯,成穗数下降,千粒重降低,一般可减产5%~10%,重病田达20%以上。如2009年偏重发生、2015年大发生,其为害损失分别占小麦病虫害总损失的27.5%和38.8%,对本地区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现就2015年小麦白粉病在宜兴市的发生概况作一简述,分析引起2015年该病在宜兴市大流行的主要原因,并对其防控策略和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1 发生概况

1.1 发生普遍,面积大,发病程度重

据5月上旬小麦灌浆期对全市不同类型小麦田调查,全市43.62万hm2 小麦,全部发生白粉病,平均病株率58.4%,上三叶平均病叶率39.8%,病指10.18,为近15a以来发生最重的年份。

1.2 病情发展快,来势猛,病情发展前缓后急

今年小麦白粉病3月26日始见病株。4月初开始定点定田监测,监测点地理位置的设置是按宜兴市东、南、西、北、中区域分布,兼顾平原、圩区、丘陵等不同地理特点,选择5个乡镇,各镇定田10块,共计50块田,对白粉病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各乡镇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基本一致,始见至4月中旬发展较缓,4月中旬末~4月下旬发展快,来势猛,呈暴发态势。4月下旬末~5月上旬随白粉病专项防治措施的落实,病情发展得到遏制。5月中旬调查,病叶率、严重度大幅下降,部分贪青后熟田块白粉病发生仍然偏重(表1)。

1.3 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

宜兴小麦种植品种有宁麦13、宁麦14、苏麦188和少量扬麦20。据2015 年小麦生育期及抗逆性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扬麦20对白粉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宁麦13、宁麦14及苏麦188 3品种之间白粉病发生程度略有差异。据品种抗性接种鉴定,宁麦13、宁麦14中感赤霉病 ,苏麦188高感白粉病 ,与生产中白粉病实际发生情况基本一致(表2)。

1.4 播种密度和肥料用量不同,发病程度差异较大

主要表现为肥料用量多的麦田,病害发生程度明显重于肥料用量少的麦田;播种密度高的麦田,病害发生程度明显重于种植密度低的麦田。据芳桥镇金兰村土壤肥情监测点,4月27日调查结果:常年无肥区,小麦长势弱,植株矮,分蘖少,叶黄穗小,小麦白粉病病株率8%,病叶率1.2%,病叶病级1级;正常施肥区,小麦长势旺,密度大,叶色深,穗大茎粗,小麦白粉病病株率52%,病叶率72.2%,病叶病级以5、7、9级为主。另据走访调查,部分大农户为减少施肥,将小麦播种量由推广播量的8~10kg,提升到15~20kg。而去冬今春宜兴市雨水多,天气湿暖,植株分蘖多。4月中旬调查,播种量高的田块植株密集,茎软叶嫩,田间通透性差,部分田块出现倒伏,田间白粉病发生明显重于正常播种量田块。

1.5 防治器械不同,病情发生差异大

历年来,宜兴市小麦白粉病防治与小麦穗期其它病虫防治是相结合的。今年针对小麦前期白粉病发病基数高,抽穗扬花期遇雨概率大等因素,给农户发放了2个每667m250%多・酮可湿性粉剂。要求农户在小麦初花期第1次防治,10d后盛花期第2次防治,防治中要做到用足药量,兑足水量,确保药液喷淋到植株中下部叶片。据了解,宜兴市病虫防治群体和器械主要分3类:大农户――弥雾机;散户――背负式电动喷器;专业化合作社组织――担架式喷雾机,大部分农户都能按时开展了2次防治 。4月下旬调查结果表明:防治器械不同,白粉病发生差异较大,担架式喷雾机防效明显好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和弥雾机,分析原因与其兑水量相关(表3)。

2 重发原因

2.1 气候条件适宜是2015年小麦白粉病重发的最主要原因

麦类白粉病发生温湿度的适宜范围广。春季阴雨多,日照少可加重发病。当春季气温上升到6~7℃,病害开始显症;气温上升到10℃以上,进入普遍率上升期;气温达14~15℃后,严重率明显上升,当气温超过25℃时,病害将受抑制[1] 。今年宜兴市3月份阴雨日16d,日平均气温10.1℃,日最高平均气温度19.0℃,日最低平均气温9.3℃,适宜白粉病发生与发展,白粉病于3月下旬始见,且发病基数明显高于往年同期。4月上、中旬阴雨日12d,日平均气温15.5℃,日最高平均气温度21.7℃,日最低平均气温10.8℃,日平均相对湿病76%。当相对湿病70%以上时,温度越高对病菌越有利是白粉发生[1] 。4月上、中旬湿暖的天气为白粉病扩展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月下旬调查,白粉病平均病株率52%,病叶率32.8%,是4月中旬监测数据的5倍有余,病害在短期内暴发流行。4月29日,宜兴较大范围出现雷阵雨,部分乡镇1小时内降水量60~80mm,雨水大且集中,一定程度减轻了小麦后期白粉病发生。

2.2 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是今年小麦白粉病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宜兴小麦主要种植品种以宁麦13、宁麦14和苏麦188为主,其种植面积占全市小麦总面积的96%以上。3个品种生产中表现为分蘖多,穗头大,茎杆粗壮等优良特性,都属高产、大穗型品种,为宜兴2013年粮食“十连增 ”、2014年粮食“十一连增”奠定了基础。前几年,风调雨顺,赤霉病、白粉病轻发生,品种感病性表现不明显。2014年小麦抽穗扬花期连续阴雨半月之久,适宜赤霉病大发生,3品种对赤霉病感病性表现明显,全市小麦赤霉病大面积偏重发生。2015年小麦中后期天气适宜白粉病大发生,其不抗白粉病这一特性表现明显。据作栽站提供品种抗性接种鉴定结果:宁麦13中感赤霉病、白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宁麦14中感赤霉病、白粉病,高感纹枯病、梭条花叶病,高抗穗发芽;苏麦188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与生产中病害实际发生情况基本一致。

2.3 防治不当是今年小麦白粉病重发的另一个原因

今年针对小麦前期白粉病偏重发生、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雨概率大等情况,结合小麦穗期其它病虫防治,要求农户以5%多・酮可湿性粉剂于小麦初花期第1次防治,10d后盛花期第2次防治。白粉病前期发生通常以下部叶片为主,兑水量充足是确保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关键。近年来,白粉病连年轻发生,部分农户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虽按时间要求开展了2次防治,但未按技术要求做到每667m2兑水量50kg,将药液喷淋到植株下部叶片,遇上今年特殊的气候条件,部分麦田 4月下旬白粉病偏重发生。另外,少部分农户心存侥幸,不按技术部门要求用药,仅于小麦初花期(4月10日前后)防治1次,4月下旬田间白粉病暴发。

2.4 部分田块播种密度高或氮肥用量大是今年小麦白粉病重发的又一原因

部分农户及大户为节省农本,以少施肥料提高播量来夺取得足够的穗数 。去冬今春,气候温暖雨水多,小麦出苗好、分蘖多。3月底,小麦拔节孕穗期考苗,正常播量的田块小麦高峰苗偏高,为40~50万,田间表现茎粗叶阔,叶色黑绿,田间通透,偶见白粉病显症;播量高的田块小麦高峰667m2达70~80万,田间表现茎叶细长,叶色嫩黄,田间密闭,白粉病显症田块多 。中、后期调查,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与前期调查趋势一致。近年来,由于追求高产,农户用肥量普遍偏大,其中2月底前追施拔节孕穗肥、3月中、下旬追施剑叶肥是本地广大农户麦田春季管理的常规措施。部分农户为了省工于3月下旬1次施用,施肥量大,造成小麦生长后期长时间维持较高的含氮水平,碳氮比下降,小麦植株抗病性下降。另外,植株含氮水平高导致小麦抽穗扬花期推迟,部分田块小麦贪青迟熟, 5月中、下旬田间白粉病发生仍较严重。

3 防控建议

在防治策略上,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主,辅以药剂防治和加强栽培管理的综合措施。穗期以药剂防治为重点。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经试验及宜兴市大户种植论证,扬麦20等品种 产量高,对白粉病具有较好的抗、耐病性。

3.1.2 选用良种,适期适量播种

选用良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播种量应按播期、地力及品种发芽率而定,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发芽率高宜稀播、发芽率低应适当增加用种量,做到适期适量播种,可起到培育壮苗减少病害发生的作用。

3.1.3 配套田内外3沟

及时排水降渍,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3.2 化学防治

3.2.1 适期防治

防治时间和防治次数的确定应视田间发生发展实际而定,一般发生年份,可结合小麦穗期其它病虫防治,于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开展防治。早发大发生年份,应于3月底4月初白粉病发病初期结合小麦纹枯病防治开展第1次防治,4月中旬结合穗期病虫防治开展第2次防治,后期视天气、品种及田间病情发生情况必要时可开展第3次防治,以保护上部3张功能叶,使产量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3.2.2 选用好药

试验证明氟环唑、三唑酮 、已唑醇等药剂对小麦白粉病都具有较好预防及治疗效果,白粉病一般发生年份4月上旬末(小麦初花期)1次防治即能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发展;白粉病早发、大发生年份需7~10d后开展第2次防治;感病品种视天气状况,需开展3次或3次以上针对性防治。不同类型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确保防效的同时延缓抗药性产生。

3.2.3 兑足水量

兑足水量是确保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关键。白粉病前期重发通常以下部叶片为主,为确保药液喷淋到植株中下部叶片,每667m2兑水量不能低于50kg。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植物保护站.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M].江苏: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13.

[2]郭小山,熊战之等.小麦白粉病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6(3).

[3]成尚廉,王新妩等.小麦白粉病大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J].湖北植保,2001(1).

作者简介:范凌云 (1976-), 男,江苏宜兴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油用牡丹籽油水酶法提取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产品包装设计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