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治

时间:2022-04-01 08:56:41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1)06-0034-01

鸡坏死性肠炎又称鸡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病鸡排出红褐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样稀粪。病死鸡以小肠后段黏膜坏死为特征。近年来,该病在部分地区尤其是肉仔鸡饲养区广泛流行,且经常与小肠球虫病并发或继发,多由于误诊、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等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对该病的防治进行简单的介绍,供参考。

1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仅见鸡发生该病,肉鸡、蛋鸡均可发生,尤以平养鸡多发,育雏鸡和育成鸡多发。肉用鸡发病多见于2~8周龄,随着病原的变异,有逐渐提前的趋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炎热潮湿的夏季多发。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诱因,如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或日粮搭配不合理,青饲料过多,缺乏沙子;喂食不定量、不定时,饮水不清洁或不充足,造成暴饮暴食;天气骤变,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突然更换饲料或滥用药物添加剂;球虫病的发生等都会诱发该病。一般情况下该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不高,但是随着病原的变异,死亡率明显增加。

2临床症状

该病常突然发生,病鸡往往没有明显症状,突然尖叫、乱窜、奔跑,倒地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病鸡精神萎顿,低头闭目,衰弱无力,羽毛逆立,翅膀下垂;采食量大大减少或不食,排出黑色或混有血液的粪便,松弛。多数病雏鸡没有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一般情况下,发病鸡只较少且治疗及时,1~2周即可恢复正常。死亡率约2%~3%,如有并发症或管理混乱则死亡明显增加。慢性型病鸡生长发育受阻,排灰色稀便,最后衰竭死亡,耐过鸡多发育不良,周围常被粪便污染。

3剖检变化

取病死鸡解剖,新鲜尸体打开腹腔后即可闻到一般疾病所少有的尸腐臭味。特征性病变在肠道,尤其以小肠的中后段最明显。肠道表面呈灰黑色或黑绿色,肠腔扩张充气,是正常肠道的2~3倍;肠壁增厚,肠腔内容物呈液状,有泡沫,为血样或黑绿色;肠壁充血,有时有出血点;黏膜坏死,呈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麸皮样坏死灶,有的形成伪膜,易剥落。其他脏器有瘀血,无特殊病变,肝脏上有灰白色、广泛性的变性坏死。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注意与溃疡性肠炎和小肠球虫病相区别。溃疡性肠炎的特征性肉眼病变为小肠后段和盲肠的多发性溃疡和坏死以及肝坏死;而坏死性肠炎则局限于空肠和回肠,盲肠很少发生病变,因此可把二者区分开来。坏死性肠炎仅发生在小肠的中后段,肠管扩张、充气,其他肠段无明显变化;而小肠球虫病的病变在小肠中段,肠壁明显增厚,剪开病变肠段出现自动外翻。由于坏死性肠炎常与小肠球虫病混合感染,因此,在治疗时应先进行球虫病的排查。

5治疗

在饮水中加入新霉素,每克新霉素对水15kg,3~4h饮完,1次/d,连用5d;饲料中加入甲硝唑,每克甲硝唑拌料15kg,连用5d,若发现有球虫感染,配合抗球虫药进行治疗,效果非常理想。通过饮水和拌料治疗2d,病鸡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基本恢复,5d后一切恢复正常。

6预防

在养鸡生产中要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密切的关系,预防鸡坏死性肠炎要做好以下几点。

(1)饲料要贮存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定期检查,防止饲料发霉变质。严禁饲喂霉变腐败饲料。

(2)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便;改善饲养条件,控制饲养密度,经常通风换气,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合理搭配饲料,添加优质蛋白,供给全价、均衡的饲料。定时定量饲喂,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

(4)减少应激。不可突然更换饲料,若要更换饲料要逐步增加,让鸡群逐渐适应,将应激反应减小到最低;转群或接种注射前2d,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以增强抗应激能力,尽量把免疫接种和转群错开,有条件的最好在晚间进行,这样可减少应激。

(5)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定期进行免疫接种,提高鸡群的免疫力。同时做好驱虫工作,防止球虫病的发生,减少肠道寄生虫对肠黏膜的损害。

上一篇:犊牛肺炎的诊治 下一篇:生猪养殖遇“蛛网困境”双汇发力上游产业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