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ECT电摩疗法治疗痛风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01 01:41:55

雷电ECT电摩疗法治疗痛风疗效观察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雷电ECT电摩疗法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151-01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增长趋势[1],并且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病变等具有相关性[2-3],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运用雷电ECT电摩疗法治疗痛风患者124例,其中男85例,女39例,年龄45~65岁,病程1~5年,治疗次数20~70次,总有效率达到了96%,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作双侧踝关节、足部红肿疼痛5年,加重1周就诊。患者自5年前始不明原因出现双侧踝关节、足部红肿疼痛,就诊医院查血尿酸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具体数据不详),诊断为痛风,予以“布洛芬、秋水仙碱、碳酸氢钠”等药物口服治疗,经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之后双踝关节及足部疼痛间断发作,每年至少4次住院卧床休息治疗。1周前上述症状再次发作,查血尿酸538.0 μmol/L。患者因疼痛剧烈而不能下床活动,自行口服“布洛芬、秋水仙碱”疼痛略有缓解,但仍疼痛明显而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并喜饮酒,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嘱患者卧床,低嘌呤饮食;予雷电ECT-电摩治疗,具体操作方法。(1)把导电负极放在关元穴部位,正极贴紧皮肤上下滑动督脉、两侧膀胱经、八穴及疼痛部位,电流20~25 mA,10 min;(2)正负极放置于双侧肾俞、秩边、八、会阴等穴,电流20~25 mA,20 min;(3)红色电极固定于足三里,黑色电极置于踝关节及足部肿痛部位,电流10~15 mA,每侧行30 min治疗。上述治疗1次/d。患者于电摩治疗第2次后即表示疼痛明显减轻,可自行下床轻微活动,治疗5次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且活动自如。治疗8次后复查血尿酸348.1 μmol/L。患者接受电摩治疗期间未使用任何药物和特别饮食控制。

2 讨论

痛风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目前临床关于痛风中西医方面的治疗研究颇多。急性期治疗主要以抗感染、镇痛、缓解症状为主。间歇期、慢性期西医治疗主要控制尿酸水平,减少尿酸盐沉积,但复发率较高;中医药治疗主要针对病情辨证组方,在控制血尿酸水平、减少尿酸盐沉积的同时,预防痛风复发方面具有一定优势[4-5],单味中药药理研究车前子能抑制嘌呤酶,降低血尿酸浓度,抑制痛风石及肾结石形成;生薏苡仁和茯苓可增加尿酸排泄;山慈菇含秋水仙碱,可阻碍白细胞的化学趋化性,减轻炎症反应。

雷电ECT电摩疗法融入当今高新科技的电子对撞技术、电子位移技术、生物电共振等技术和传统中医相结合为治疗理论基础,通过生物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某些穴位和或部位,运用相应的手法,采用高强度、负电流、超低频带动气血流动,激发人体经气,平衡脏腑阴阳,还原激活储备或受损的神经。雷电ECT电摩疗法用于痛风治疗,通过电解电脉电泳三电生化效应,修复肾脏受损细胞,降低血尿酸浓度,改善肾小球的神经细胞离子交换量,有效抑制嘌呤代谢,把沉积在肾间质和肾小管内的尿酸排出体外。本疗法属于标本兼治,可较快消除临床症状并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马亚,曾学军,朱卫国,等.北京协和医院痛风门诊患者数据库的资料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7):819-822.

[2]于丽,张利祥,马俐华,等.高尿酸血症与血脂、血压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6):613-616.

[3]叶瑛.高尿酸血症-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0,37(4):229-231.

[4]郑培林.马中夫治疗痛风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8.

[5]雍雪娇,孙维峰.中西医治疗痛风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2,31(12):914-917.

(收稿日期:2013-10-23) (编辑:朱姣)

上一篇:经鼻内镜联合下鼻道进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 下一篇:探讨院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