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学科情感的课堂观察及其策略分析

时间:2022-03-31 11:04:00

积极学科情感的课堂观察及其策略分析

内容摘要:积极学科情感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情感,是经过长期积淀的、已经内化的学习情感,它处于一种稳定、深厚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情感问题有时候是一种教育结构的问题,而不能完全归结为教师或学生的个体因素。教师完全可以尝试通过谨慎地观察和改进学生的情感状态,对课堂设计进行相应调整,让情感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通过实例课堂观察学生在课堂某一时段注意力的变化,对影响学生积极学科情感习得的关键要素

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师的积极学科情感课堂实施水平等级作出了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教师应对策略。

关键词:积极学科情感 课堂观察 应对策略

积极的学科情感体验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本课题希望通过对积极学科情感实施水平的研究,使教师了解学生学科情感、师生关系,以此为起点,积极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使教学视角不断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转变。

一.积极学科情感要素组成

1.学习的动力来源

积极学科情感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是看驱使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学生的学习会同时受到不同驱动力的影响。在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框架中,内驱力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认知内驱力,就是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是一种求知的需要。好的教师能让学生对认知本身感兴趣,最好的办法是让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有适当的距离,这对引起认知内驱力最为有效。第二种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工作,取得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它指向一定的社会地位,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第三种是附属内驱力,是个人为了保持长者或权威人物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附属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2.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动性

处在高学科情感水平的学生具有行为上的扩张性,他们不仅能够较迅速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且会主动寻求与这一学科相关的内容或信息。这种类型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乐趣,从而让自己的学习兴趣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在出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够有策略的解决问题,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

3.注意力的持续

处在较高学科情感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维持较高水平的注意力,他们总是聚焦于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很少会分心。处在较低学科情感水平的学生会明显表现出对课堂的抵制或冷漠,他们总是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很容易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分心。

4.情感体验

处在较高学科情感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容易产生正向的情感体验,而处在较低学科情感水平的学生容易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二.学科情感水平的划分

基于上述四个关键要素,我对积极学科情感的课堂实施水平进行了等级划分,划为五个阶段即抵制、完成任务、冲突、投入、入迷。下面是处在不同学科情感的学生表现及行为参照单。依次是学科情感水平、学生表现、行为参照单。

1.入迷

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课堂上积极主动,课外学习质量高,而且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不以奖赏、考试成绩等外在刺激为转移。对学科保有极高的兴趣。

预习:精心预习,收集大量材料;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和同伴的发言;课堂问答:参与度高,乐于表达想法,正确率高;

2.投入

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并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在班级中的地位,并获得老师表扬。课堂上积极主动,对所学知识也能做到变式运用。

预习:教师要求预习的时候进行预习,预习中会根据教师的问题寻找答案;课堂注意力:大多数时候比较集中,偶尔会开小差;课堂问答:经常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3.冲突

基于内在动机喜欢该门学科,但是由于不喜欢教师,或者同伴因素而对课堂表现比较冷漠。常常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对机械的、比较死板的题目不关注。

预习:没有形成固定的预习习惯,不会根据预习指示预习,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课堂注意力:大多数时候不能集中于所学内容,常常会有开小差的表现,表现对同伴、教师、课堂的冷漠及敌意;课堂问答: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较高参与度,不感兴趣的问题不关注;

4.完成任务

学习比较被动,只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上课时注意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外界干扰,缺少对教学内容的独立思考。

预习:只有当教师要求时才会进行课前预习,预习的内容比较简单,几乎不做深入思考;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外界干扰,思想常开小差,需要教师提醒;课堂问答:大多数情况下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只有被教师点名时才回答;

5.抵制

讨厌上课,对学科学习是排斥的态度,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完成学习任务,在外界的强迫下学习。

预习:很少或根本没有预习的习惯,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课堂注意力:时常目光呆滞,处于一种失神状态,做与本堂课无关的事情;课堂问答:学习机械化,从不主动思考所学内容,更不举手回答问题,充当课堂的旁观者,从不主动参与。

三.学科情感实施水平的课堂观察与分析

在实施程度评估活动中,我们于12月25号下午2:00在8108教室对华中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史这堂课某一个时段的积极学科情感课堂实施水平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下面是不同时间段对两个学生分别做的观察。我们观察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A和学生B的学习情况。

时间:2:00――2:10

教学过程:一战以后理想主义流派、国联、国联体现的观念:和平、秩序、制度,国联的含义、国际实体(教师站在讲台)

学生A:看书《围城》,标签塞进书包里,用保温杯倒水,跟右边的同学讲话,从书包里掏出感冒药,抬头瞄了一眼老师,分三次喝了三颗药,从兜里拿出卫生纸,扭头跟后排说了一句话,拿出手机看了一下,拿过右边同伴手机,跟同伴讲了一句话,开始玩自己的手机。注意力值:55。

学生B:边翻笔记边跟同学说话。开始听课、记笔记。用手机查资料,记笔记。老师发问,抬头看老师,很快低下头记笔记。老师板书,抬头看。老师说错了话,笑着附和。跟同位小声说话,附和老师的问答。注意力值:90。

时间:2:20――2:30

教学过程:和平不可分割的理解、行动自由(教师站讲台,偶尔站在第一排前)

学生A:看课外书,右边同伴找说话,应了一声继续看课外书,收起书,用衣服蒙住眼,趴在桌子上,抬头望了一眼老师,又抬头瞄了一眼右边的同伴,提了提衣服,挠痒,趴在桌子上睡觉。注意力值:50。

学生B:认真记笔记。同位问老师讲的内容,回答。变换脚的姿势,伸胳膊,扣手,停止做笔记。打哈欠,抬头看老师。变换脚的姿势。注意力值:85。

时间:2:40――2:50

教学过程:英法外交(站在第一排前)

学生A:一直睡觉,老师说休息,抬头看老师。注意力值:0。

学生B:低头看笔记、记笔记。老师板书,低头。不时变换脚的姿势,但动作幅度不大。打哈欠。偶尔抬头看老师。注意力值:80。

结论及均值:学生A:上课注意力分散,完全不跟从老师的教学步骤。注意力值:35。学生B:注意力多数时间非常集中,小动作不多,能跟随老师的教学步骤。注意力值:85。

上述个案研究中,两位学生在课的开始、中间及将要结束时注意力都发生了变化。具体分析如下:上课后,前10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讲过的内容,学生A、B都没有主动回答问题,自己干自己的事。学生B自己记自己的笔记,学生A直接不听讲。老师大约从2:10分开始讲新课,中间的20分钟,学生A的注意力一直下降,学生B基本能跟随老师的教学步骤,但是对于老师的提问,基本不主动回答,专注于记笔记。到老师下课前的10分钟,学生A一直在睡觉,对老师的授课毫无兴趣。学生B开始做小幅度动作,但还是能跟随老师的讲课步骤,记笔记。

根据观察显示结果:学生A的注意力平均值为35分,该学生处于注意力不集中水平(0―59分),不能跟从教师的教学步骤,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主要任务,小动作多且持续的时间长,不思考教师的提问。

学生B的注意力平均值为85分,该学生处于注意力集中水平(81―90分),基本能跟从教师的教学步骤,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偶尔有小动作,对教师的提问都能积极思考并回答。

学生A整体的注意力值比较低,在课堂上表现出游离、冷漠。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与他们多沟通,了解他们不喜欢听讲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在课堂上多关注这类学生。

学生B整堂课比较投入,注意力值波动不大。但是,在上课20分钟后,注意力开始下滑。因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注意力是规律可循的,所以教师应该把教学重难点放在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的阶段。

四.促进积极学科情感实施水平的应对策略

课堂观察后我们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学科情感实施水平作出了判断,而且参照各项指标的最高等级描述对教师提出改进性建议:

1.教师应增强与学生互动。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基本没有互动,导致对本堂课期待值较高的同学,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兴趣反而越来越低。因此,教师应多提一些让学生感兴趣并有利于教学的问题。

2.教师应巡视辅导,以“行动区外”的学生为主要对象。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最多走动到第一排,眼神更多的停留在右边同学身上,而忽视了左边同学。所以,右边和前排同学注意力相对集中。因而教师应尽量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听讲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如适时走动或眼神交流。

3.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和课堂结束前都用了1分钟左右的时间,讲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种看似与课堂无关的行为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所以,教师应该适时适量的引入一些话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4.教师课前准备比较充分,PPT内容充实,讲课较为流畅。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

5.教师上课语调平缓没有起伏,不能让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因此,教师应有饱满的教学热情,应随教学内容的变化改变语调。

此外,教师并没有布置本门课的相关作业,学生在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巩固此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师也无法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师可以布置适量的作业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1.

[2]商凌鹂.积极学科情感实施水平的课堂观察与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12.2.

[3]施坚.基于积极学科情感视角的太空授课课堂观察[M].江苏:教育科学论坛,2013.11.

(作者介绍:王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简析我国修辞学史的重表达轻接受性 下一篇:宫崎骏经典动画电影中的少女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