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构成

时间:2022-03-31 10:34:02

浅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构成

摘要: 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不断的完善,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和研究。

Abstract: Chinese develop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ystem still exists many problems at present, which should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in futur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basic constitu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nd explored and studied briefl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关键词: 公共文化;构成;措施

Key words: public culture;constitu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315-02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非营利的、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涵盖文化政策、基层设施、人才培养、精品创作等诸方面,体现了文化发展以人为本的特征。凸显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 公共文化政策、理论体系主要提供公共文化政策法规、构建社会公益的价值观念系统。公共文化政策是创造公共文化繁荣的基石,公益意识是促进公共文化发展的基础,价值观念是构建公共文化的根本。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正在制定中的《图书馆法》等都属于这一体系。

1.2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包括各种文化历史遗存和我国已经建成的覆盖城乡的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公园、文化中心、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以及代表国家及各地最高水平的、具有标志性特征的剧院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物质保障。公共文化场所是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的最基本的场所,只有形成起一个遍及全国各地,合理布局、公平准入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才能实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的。

1.3 公共文化生产、运营体系指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生产和运营系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部门和直接作用于服务对象的服务机构体系。只有这一系统的正常运作,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公共文化产品提供给人民群众,极大地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服务),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其文化权益的实现、文化需求的满足。

1.4 公共文化信息体系是一个关于公共文化社会信息的收集、分析、的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的运行,让广大人民群众直接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程序、方式、地点等相关信息,同时还可以直接享受到某些可以信息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这一体系既包括国际互联网上的公共文化电子政务系统,也包括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正在建设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以及网上博物馆、网上艺术馆、网上培训,在上海等地社区开始兴建的“信息苑”等。是利用现代化手段向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武器,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未来趋势。

1.5 公共文化资金保障体系包括政府的拨款、贴息贷款及融资、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等。一个良好的资金保障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血脉。国外经验表明,政府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只能进行有限度的投入,政府的责任应该是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进行投资。通过服务的市场化、资金的社会化才能达到公共文化服务的良性运转,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构筑一个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6 公共文化人才体系由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业余文化队伍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人员、辅助人员等组成,是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发展和运营的中坚。一个完整的人才体系,不仅包括参与事业的各种人才,更重要的是建设一整套吸引人才、帮助人才创出业绩的良好的人才制度,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并得到不断发展的动力来源。

1.7 公共文化创新体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任何事业得到发展的前提。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里,创新尤其重要,它是一个社会的公民是否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激发社会整体创造能力,形成整个社会创新意识的基础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主要包括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地点的创新以及服务的创新。

1.8 公共文化指标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的好坏、是否到位、是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了人民文化的权益,不能只靠“口碑”,需要一套科学、完整的指标体系去衡量。这套体系首先必须是科学的、尽可能量化的、可衡量的,其次它必须涵盖公共文化服务的各个方面。

1.9 公共文化评估、监督体系没有评估的监督是没有依据的监督,达不到监督的效果;没有了监督,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作就会陷入混乱。因此,必须形成一个权威的评估系统,同时,政府可以依据评估的结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制,从而保证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的拨款(投资)、社会捐助等资金得到了正当、合理的使用等等。

2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措施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成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仅以文化馆(站)、图书馆建设为例,我们宁夏回族自治区就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按照国定标准,文化馆业务活动费和图书馆购书费不得低于所辖人口人均0.2元(贫困下南所辖人口人均0.1元)、文化站业务活动费按乡镇所辖人口人均0.3元的最低标准列入财政执行,而宁夏投入大多数地方不到位。自治区政府曾经发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决定》中提出的一些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很多文化馆、站无法正常开展活动;部分公共图书馆多年来不能新进图书;文化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建设滞后;市县区在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中,很少考虑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均存在着为商业开发让路的现象;文化队伍巩固率低,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后继乏人等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已成为制约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这些正说明宁夏要建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

针对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应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责任,要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到各级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到政府的目标管理,纳入到当地的财政预算。二是我们要建立公共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通过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工程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它的国家中心在国家图书馆,各省市都有分中心,然后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网络,把众多人民群众需要的信息一直送到最基层的农村。在数字化的时代,如何消除数字化鸿沟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将有助于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当中消除数字化鸿沟,使人人能够共享新的文化成果。三是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我们宁夏从“六五”开始,几乎用了四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才解决了县县有文化馆和图书馆的问题。2010年之前,我们要做到乡乡都有一个综合的文化站,行政村有一个文化室。争取达到一乡有一个站,一个村有一个文化室。四是我们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维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众的文化权益。

上一篇:施工工艺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影响分析 下一篇:数字示波器中插值算法误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