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境 五台山

时间:2022-03-31 03:51:47

《华严经》云:菩萨于过去名龙殊王如来,现在于金色世界示现成佛,未来于无垢世界名恒观照佛。过去曾是众多佛在因地学发菩提心的上师。

现在释迦佛面前的法王子。念诵、供养、转绕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不如持名、供养、转绕文殊菩萨的功德大,此可普摄一切功德。

顶翠岩峰,位于台怀镇西北19公里,海拔2894米,面积200余亩。台顶演教寺,内供儒童文殊菩萨。

西台顶挂月峰,位于台怀镇西22公里,海拔2773米,面积300余亩。台顶法雷寺,内供狮子吼文殊菩萨。

南台顶锦绣峰,位于台怀镇南28公里,海拔2485米,面积200余亩。台顶普济寺,内供智慧文殊菩萨。

五台山的朝拜分为大朝台和小朝台,拜过五个台顶文殊菩萨的叫大朝台。

大朝台徒步路线:鸿门岩东台鸿门岩北台澡浴池西台吉祥寺狮子窝金阁寺山门气象站南台佛母洞

在台怀镇黛螺顶上有一个五方文殊殿,殿中供奉着与五个台顶相同的五尊文殊菩萨像,而在这里朝拜文殊菩萨的叫小朝台。

台怀镇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相传地球上最殊胜、加持力最大的圣地有五处,分别为中国五台山、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因岁月久远,法运的兴衰更替,历史遗迹已渐渐模糊,中央与南方圣地的具置至今仍难以确定。而西、北二圣地凡夫又无法到达。惟有五台山是最准确的,在佛教显密经续里有明显的授记。

山间的“金色世界”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忻州市五台县,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所在的山西处于黄土高原,地旱树稀,视野里如同一个黄色的世界,可以称为金色世界。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

五台山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最高处海拔达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五台山冰缘地貌、地质地貌的多样性,造就了五台山生物的多样化,形成罕见的自然美地带。

区域内有植物595种,种类繁多,其中金莲花、迎红杜鹃,被专家认定为中国独有。山中活动着众多的动物飞禽,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等。

文殊菩萨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五台山名曰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暑热难当,农民们无法种庄稼。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决心要改变这里的气候,他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去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大石,未到跟前,已感到一股凉气扑来。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进龙宫见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这是我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青龙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青龙就没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这才说明了自己是五峰山的老和尚前来化缘,为了造福人间,他是来求援的。

龙王估量歇龙石重达万斤,一个老和尚无法运走,才放心地答应他。文殊菩萨谢过龙王,来到歇龙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即使巨石变成了弹丸,将弹丸塞进袖筒,便施告别礼,飘然而去了。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久旱不雨、寸草难生的炎夏。当文殊菩萨把歇龙石安放在台南边瓦厂村东北的一条山谷后,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地方。于是,这条山谷命名为清凉谷,在此又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就叫做清凉山。

就在文殊菩萨取走歇龙石的当天,那些外出的小龙王回来,发现歇龙石不在了,怨气冲天,便追到五峰山,四处寻找。气急败坏的小龙王,用龙尾把五个峰扫成了平台,用利爪把岩石刨得乱七八糟,至今这些石块还遍布满山,人称“龙翻石”。当然文殊菩萨自有对付他们的办法。

文殊菩萨告诉他们歇龙石在秘魔岩的两座巨大的山岩之中。众龙刚钻进岩窟之中,文殊菩萨一声咒语,两岩合并,仅留得内宽外窄的一道照明裂缝。文殊菩萨命众龙在此好好修行,并说要派弟子来朝拜和供养他们,因此这个秘魔岩窟又叫朝龙洞。传说朝拜者境界不一,善良人见佛、菩萨;邪恶人见不到欢乐境界,真可谓万人万境。而且有“朝五台山,若不朝拜朝龙洞只算朝拜了半个五台山”的说法。如今清凉寺虽已破落,但那块清凉石还在。石长五米,宽二米半,厚两米,围十五米,石面青色,有云纹,人坐其上,顿生凉意。

中国最早的寺院之大孚灵鹫寺

据《清凉山志》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牟尼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他二人不仅发现此足迹,而且还发现佛舍利。此外,营坊村这座山的山势奇伟、气象非凡,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佛修行处)相似。由于这三个原因,故决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以其山形命名为灵鹫寺。

汉明帝刘庄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是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是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

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演教寺。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五个文殊的法号不同: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演教寺供儒童文殊。从此以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此时,五台山之名已在北齐史籍中大量出现。

盛唐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高潮。这个期间据《古清凉传》,全山寺院多达三百余所,有僧侣三千余人。此时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了,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奇峰灵崖绕山间

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神游五台山必去的地方

金碧辉煌的菩萨顶

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僧人法云重建,称“真容院”。宋景德年间,真宗敕建,设文殊像,赐额“奉真阁”。明永乐年间,“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明朝以后至今,一直沿称“大文殊寺”(又称“菩萨顶”)。菩萨顶极盛时期是在清朝。顺治十三年(1656年),将其改为喇嘛庙。此后,康熙皇帝又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其中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统统向其进贡。这是清廷以黄教怀柔蒙古、的重要政策。清朝皇帝、蒙古诸王公、喇嘛也每每朝礼五台,一般都住菩萨顶,从而树立了菩萨顶在五台黄庙中的统领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康熙皇帝敕命“改覆本寺大殿琉璃黄瓦”。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只有皇家建筑才能覆盖黄琉璃瓦。菩萨顶覆盖黄琉璃瓦,反映其地位之崇高,此外,为保护这座具有特殊地位的寺庙,康熙又敕命“於菩萨顶前后山门设官永镇,把总(正七品武官)一员,马兵10名,步兵30名,守护香火供器”。

沿菩萨顶大照壁仰望,108级石台阶层层铺到高处,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沿108级石台阶步步登高,就把世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耸立于石台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七个楼头,雄伟而多姿。牌楼中门大匾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闪烁有光。登上108级台阶,过华丽牌楼,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此段石阶与所有寺院中见到的都不同,垂带石夹着的石阶,中间铺设斜面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活灵活现,与北京故宫铺设没有两样。大雄宝殿面阔三楹,进深二间,单的山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大殿四周有石雕迥廊环绕,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三佛。我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达赖、班禅,朝拜五台山时都在这里讲经说法。

文殊菩萨大殿院前有石牌坊一座,石壁上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字。文殊殿重建于清朝,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历经寒暑数百年,色泽依然如新。殿脊正中置金碧辉煌的鎏金铜。殿内佛坛上供文殊菩萨骑狻猊彩色泥塑像,东西两侧佛坛上则供十八罗汉塑像。菩萨顶的文殊菩萨殿,是朝山信徒必定要三诣礼拜之处。汉地佛教徒朝拜时,一般是供奉、焚香和跪拜。蒙藏少数民族佛教徒朝拜时,则行“五体投地礼”,即头和四肢同时趴俯于地,十分恭敬和虔诚。殿内有藏族佛教徒供奉的藏画12幅,画面用赤金和五彩石质天然颜料工笔画成,是藏画中的珍品。有人还称文殊殿为“滴水殿”。殿檐台下的石阶有一处高起,状似蜂窝,这是由殿檐年久滴水而形成的矿物水垢。当天空睛朗时,该殿像古代计时的“滴漏”一样,隔一定时间滴一滴水。

菩萨顶后院放置的大铜锅全山闻名。厚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2.04米,深1.15米;薄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1.68米,深1.1米。在西廊房檐台边,也置有一大铜锅,口径5尺,深4尺。这些铜锅,每年“六月大会”用一次,做斋饭,蒸白面魔王,供所有黄庙喇嘛们集合在一起做佛事活动、跳神镇魔用。腊月初八佛成道日还用一次,放进黄米、绿豆、莲子、栗子、红枣、稻米、桃仁、红糖等,做成“八宝粥”供佛和会斋。

菩萨顶一连三进大殿,有前后套院二处。前院为僧舍禅堂,后院是喇嘛住的地方。周堂内和后院圆亭内,分别立有高大的汉白玉四梭碑。碑为方座螭首,高达6米,四面俱宽1米。二通碑均系乾隆御碑,碑身四面分别用汉、蒙、藏、满四种文字镌刻。碑文采用诗体形式,抒发了乾隆皇帝朝五台山文殊圣迹的情怀和感受。字体圆润流畅,结构丰满雄健,是珍贵的艺术精品。寺内还有明清时期碑记八块。另外,该寺还藏有珍贵版本《甘珠尔大藏经》一部。

从清朝开始,五台山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六月十五都要做道场、办法会,菩萨顶当然是其中心,其它寺庙也大开山门,迎接各地香客游人。六月十四巳全山喇嘛头戴各种脸谱面具,身穿各种衣装服饰,口念护法经,身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魔”;十五日,又在罗寺“跳神”,并出来绕街转道。前头驾着弥勒菩萨像,接着大喇嘛坐八抬大轿,二喇嘛骑高头大马,其余僧众,鸣锣开道,击鼓吹号,演奏庙堂音乐,异常热闹。

香火鼎盛的五爷庙

五爷庙位于山西五台山风景区万佛阁,面积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寺宇坐北面南,平面正方形,占地面积2040平方米。寺内东、南、北三面有建筑,共有殿堂6间、崇楼3间、僧舍20间、戏台1座、佛塔2座、明代石碑3通。

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不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传说,这座龙王殿建于清代,到了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五爷既嫌殿小又嫌殿旧,于是在同一天的夜里,给塔院寺方丈和尚和当地甲长托了一个内容完全一致的梦,梦中要求:“重建殿宇,重镀金身。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 现今这座龙王殿,是五爷托梦后重建的,由原来的卷棚顶 (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种,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弧形曲面),改建为重檐歇山顶;殿三楹,由于地盘较小无法扩建五檐,但为了满足五爷要求,只好在殿前加建一个套殿,算是扩大殿宇 ;为了讨好五爷,并在柱础、雀顶、栏额、斗拱、拱眼等地方,均用龙、凤、狮、麒麟、花卉、人物等图案剔透镂刻而成,富丽堂皇,大放异彩。由于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五爷庙在五台山名气最大,香火最旺。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久之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活动。

令人神往的佛母洞

据《清凉山志》载∶“嘉靖末,道方者,夜游至此,见神灯万点,既出旋入。方随入,见玉佛像,森列其中”,道方“乃造石佛于洞口”。后来又在洞外建寺,取名千佛洞,又名佛母洞。现存四尊明代石雕佛像,成为该寺起源和延续的佐证。建寺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了。

佛母洞坐落在山西省南台东南支脉接近山顶的地方。分内外两洞,外洞大而明,内洞小而幽,中间有一个扁圆形孔穴相通。内洞中,可以容纳五至七人。内洞的洞壁上,山岩经水溶化,产生许多乳石及石笋,夹有各种色质,犹如人体心肝五脏,洞形又呈葫芦形状,后人便称之为母腹。佛教宣扬进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复出小洞就是洗掉人生一切烦恼,获得无上欢乐幸福。

天地造化的佛母洞,更有佛教经典关于释迦牟尼佛的诞生载记所印证。据佛经记载,佛母不仅是指生育释迦牟尼的摩耶夫人,还指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原本早已多世成佛,且为诸佛之母,但为方便教化,利益众生,乃化作菩萨,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度化道场,山色景观都是文殊菩萨发大愿力之所持,触类而彰,随缘而显。佛母洞即为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三世佛母随缘教化显应之处。

世人入洞即为“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出洞即为“佛母重生”,脱胎换骨。朝拜五台山的善信和游客,络绎不绝登临佛母洞,虔诚发心,把入洞出洞视为大因缘,恳请佛母加持,获得重生,消除业障,福慧双增。

入洞出洞是一种神圣的佛教仪式,也是一种充满妙趣的新生体验。乍看起来,佛母洞内洞口十分狭小,成年人是无法钻进钻出的。实际上,无论大小胖瘦皆能遂其所愿。钻洞时,双臂举直,紧贴头部两侧,身体半侧,头、手先进,随后蹬地的双腿发力,同时腰部竭力蠕动前伸,当伸直的双臂双手够着入口边沿时,胳膊肘抵着洞壁往开撑,拉着身躯蠕动前伸,便入得洞内。出洞时,取同样的姿势,头、手先出,身体半侧,由于洞口是斜下的,靠腰腹部蠕动爬伸,就能顺利出得洞外。人,肉身凡胎的出生只有一次。人生历程各个不同,命运有顺有乖。佛母洗世尘,重生逢运转。体验“投胎佛母”和“佛母重生”,在佛母的甚深大愿加持下,便有圆满的果报。

神奇的明月池

五台山观海寺亦称明月池,位于镇海寺东南1.5公里处,四面环山,地处偏僻,风景幽雅。该寺创建于北魏,属五台山历史悠久的古刹。观海寺中有一小水池,呈长方形,水色透明,清澈见底。据《清凉山志》记载,曾有人在漆黑的夜里,看见池内有明月。人们以为菩萨显灵,观海寺因此逐渐被改称为明月池。游人从后殿绕到西配房后,可观赏到明月池,池边砌成圆形,池中心一小孔中有泉水渗出,近前下望,有如一面圆镜。当雨水旺季,地下水上升时,满池清澈玉液,可映月影于池中。每年的六月大会期间,会有一些虔诚的礼佛者来到池边一饮“佛水”,走时,还会带些回去以求消灾。

观海寺寺体坐北向南,现存有大雄宝殿、金刚菩萨殿两大殿,两侧配以僧房,围成一处方院。其中,大雄宝殿正面三间,前装板壁,后装格扇,装修较为特殊;金刚菩萨殿亦正面三间,原殿额高悬康熙帝亲笔手书的“笑提明月池”木匾一块。殿内的金刚菩萨造型奇特,黑脸黑身,伟岸高大,右脚蹬地,左腿屈起,脚踩风火轮,呈“金鸡独立”形,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尊黑色菩萨,菩萨的脚腕、手腕戴镯,双耳戴环,腿上筋肉暴起,臂上缠绕长蛇,面部一副坚毅刚直的表情。头上又有头,叠至九个,伸出十八臂,皆执法器,所以此像又称“九头十八臂黑金刚菩萨”。这也是文殊菩萨的“三十二相”之一。金刚手中法器的象征:日、月象征主宰宇宙的无量佛法;弓、箭象征降魔伏妖;龙象征吉祥如意;钵象征对佛祖的虔诚。

明月池最令人称奇的是在送子娘娘的宝座下方,有一圆形的小井,沿石阶而下,俯身向下望,能望到月亮。当你用双手捂住井口,眼睛向下望时,每个人会看到不同的神奇景象。据说有的人会看到自己的前生。

旅游提示

丰富多彩的佛事活动

跳布扎

跳布扎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前后,起源于,是五台山黄教举行的重大佛事活动。在活动前一天,寺内喇嘛就开始念护法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鬼”;十五日,百余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萨顶,穿街绕巷,最前边架着弥勒菩萨像,其后大喇嘛坐轿,二喇嘛骑马,其余僧众吹奏庙堂音乐,浩浩荡荡地往罗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萨顶“斩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赐服饰,外列僧人头戴面具装扮28宿,就地画圆,按圆行步,并辅以身形手势。通过此活动以驱除邪恶,迎来吉祥安泰。

骡马大会

每年农历六月举办,期间举行大型佛事活动、民间文化活动、骡马牲畜交易大会。朝会活动内容丰富,其主要一项是四方僧侣云集台怀镇做道场、诵经,使五台山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五台山佛教文化节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终年香火缭绕、梵音不断,宗教气氛浓厚。每年8月,这里举行盛大的旅游节庆――“五台山佛教文化节”,届时各方宾客和僧众云集,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民间文艺活动,盛况空前。

九项特色旅游活动:

佛国圣地采摘游、朝台登山健身游、佛教文艺欣赏游、镇海松涛红叶游、秋冬美景摄影游、金色世界生态游、银色五台踏雪游、寺庙法会祈福游、佛法禅宗探访游。

五台山上过大年

受到了海内外佛教界、旅游界等社会各界的欢迎与青睐,北京、广东、福建等地的游客信士把五台山当作度假首选乐园,不仅有效地继承和弘扬了区域文化,更重要的是拓展了五台山冬季旅游发展新路。

自2002年五台山首届佛俗民情年成功举办以来,五台山景区已经连续如期举行了十届该项活动。活动集中展示佛教圣地禅门僧尼过年习俗和特有的地方“两节”风情的创意,极大迎合了很多中国人“逃离”紧张而喧闹的城市生活、追寻古朴而纯正的过年过节情趣的心理需求。

五台山特产

五台山最为著名的自然是台蘑,它是对产于山西省五台山地区蘑菇的简称,是一种营养极高的食用菌类作物,又称“天花菜”。此外,金莲花茶、五台山核桃、莜面、台砚、木碗、降龙木这些五台山著名的特产也闻名海内。

台蘑:是山西省的主要特产之一。台蘑资源丰富,尤以银盘、香蕈为佳。台蘑菌肉细嫩,其味醇香浓郁,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不论干鲜烹饪,气味芬芳,是五台山僧尼素食中的佳肴。常食可降低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胆结石等。是旅游者自食或赠友的佳品。

台参:属党参的一种,因形如人参,产于五台山,故名。台参性味甘平,成分含淀粉、皂素及糖等,为常用中草药,功效为补中益气、生津、健脾胃、清肺、消渴,为强壮滋补药,治疗虚寒病症多用之。用白酒泡台参,自制台参酒,可强身健体。也是旅游者争相选购的五台山特产。

金莲花茶:五台山盛产金莲花,又名金芙蓉,五瓣黄色花瓣,状如灯盏,大小如杏花。夏天采集晾干,制成金莲花茶,开水泡饮,金莲花便在水中舒展开来。黄色尽褪水中,水呈柠檬黄,气味幽香扑鼻。饮之可清暑解渴,提神养性,久饮可耳聪目明,延年益寿。

五台山核桃:五台山东峪口、陈家庄一带盛产核桃。核桃果型美观,个大、皮薄。核桃仁形如团龙,似双龙拥抱。吃时香脆可口,营养价值极高,是极好的滋补品,具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清肺润肠,防治虚寒喘咳的功效,是外地旅游者小吃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台砚:五台山石砚,称为台砚,与端砚、洮砚齐名。五台山段庙山所产石料分黑、绿、红、紫4种。黑石如漆,绿石如叶,红石如火,紫石如肝,均匀洁净,美观大方。台砚利用天然纹彩,采用浮雕、透雕、本起胎等雕刻技艺,成为造型美观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五台山建安纹石厂、工艺美术厂生产仿古砚、耳瓶砚、二龙戏珠砚、双龙吸水砚、犀牛望月砚等共90多个品种。台砚质地细密硬朗,似晶如玉,细腻不滑,具有磨墨快、水墨交融好、汁不易干、起墨益毫、挥洒自如、淡浓相宜、得心应手的特点,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远销日本、港澳、东南亚等地。

木碗:五台山木碗生产历史悠久。木碗用桦木根做原料,经制坯、粗镟、细磨、上油、彩绘、蒸烤等7道工序精制而成,颜色有红、褐、棕、黄,品种分大中小型号。由五台山工艺美术厂生产,皆为精致美观的工艺品。其特点是经烫耐用,盛开水而不裂纹,虽跌地而不易破,吃热饭不烫手,不烧嘴,很适宜幼儿使用,尤为蒙藏牧民所钟爱。可随身携带,实用方便,经久耐用,畅销内蒙古、青海、等地,也为广大旅游者所欢迎,可作为永久珍藏的纪念品。

降龙木:俗称六道子。戏曲《降龙木》或《斩子》中穆桂英拿的那条棍子就是六道子。六道子是一种灌木,叶小无刺,常丛生于山阴。其杆无心有结,每结自成纹路。纹路竖行,均为六道。灰皮去后,木面光滑,呈白色微黄。六道子生长缓慢,木质坚韧,木面光滑细密,且不易折。强力折之,斜茬似刀,锋利如刃。它是家家喜用之物,用以作叉齿、耙齿,具有铁制叉耙难有的优点。用以作拐杖和鞭杆握之不冷不热,提之不轻不重,坚韧如铁,弹力如藤,为放牧者和老年人所喜爱。

门票价格

淡季门票价格:140元/人(11月1日到3月31日为淡季)

旺季门票价格:168元/人(4月1日到10月31日为旺季)

优惠政策:学生、残疾人以及60周岁以上老人凭证半价优惠;儿童(身高1.2米以下)、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含70周岁)以及寺院僧尼(持戒牒证)凭证免票;记者、国家一级以上作家、摄影家、旅行社经理、导游以及团队司机凭证免票。

五台山环保车收费:50元/人,16人以上团体优惠价格40元/人。

殊像寺:免门票;大光明寺:免门票;罗寺:门票4元;集福寺: 门票4元;镇海寺:门票4元;园照寺:门票5元;碧山寺:门票6元;黛螺顶:门票8元;塔院寺:门票10元;显通寺:门票10元;菩萨顶:门票10元。

交通线路

航空

太原武宿机场是五台山地区航空路线的中转站,有飞往北京、天津、上海、成都、桂林、南京、沈阳、西安等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的航班。从机场到太原市区迎泽大街158号民航销售处有大巴车往返,票价10元;另外201、901路公交车也穿梭于太原市区和机场。在太原长途汽车客运东站常年有发往五台山的旅游大巴。

铁路

五台山火车站的班次发往北京、太原、大同等地,火车站与山内有汽车通行。除在五台山火车站外,也可以到太原站下车,再乘坐太原到五台山的车,大概两个小时,票价在38元左右。来往的车很多,交通方便。

公路

北京、石家庄、大同等地在旺季有旅游班车发往五台山,太原长途汽车东站、忻州长途汽车站常年有发往五台山的大巴。太原到忻州的高速,车程约1小时。

自驾

从太原出发:太原(机场、长风街、大东关、阳曲镇等入口)-原太高速-忻州下高速-定襄县-五台县城-茹村-清水河线-五台山南线进山口-台怀镇;

从北京出发:北京-京石高速-涿州-转京昆高速-曲阳下-阜平-五台山;

从上海出发:上海武宁路-沪宁高速-A5公路-沿江高速-江阴大桥-京沪高速-山东德州-衡水-石家庄-太原-经大运高速-忻州下高速-定襄县-五台县城-茹村-豆村线-五台山西线进山口-台怀镇;

从重庆出发:重庆-西安-运城-太原-原太高速-忻州下高速-定襄县-五台县城-茹村-清水河线-五台山南线进山口-台怀镇。

提示:五台山自驾必知的三个危险路段

鸿门岩

鸿门岩是大同、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等景点通往五台山的极佳的、也是最近的必经之路,位于华北屋脊北台顶和东台顶之间,海拔在 2500米以上,经常有大风、暴雪、冰雹等出现,而且弯多路险,是通往台怀镇最陡峭的一段。五台山历次事故多发生于此。

长城岭

长城岭位于河北省阜平县与山西省五台县的交界附近,海拔在1200-1600米以上,该路段为两车道盘山公路,坡陡弯急,遇到雪天难以攀越,因此翻越长城岭务必确认好路况再进行穿越为佳。

瓦厂梁

瓦厂梁位于五台县境内,海拔在2000米左右,豆村通往西门的必经路段,是太原或忻州方向进入五台山的一条比较近的道路,但是瓦厂梁附近坡非常陡峭,为两车道柏油路,路面良好,但是遇到大风、暴雨、冰雪则无法通行,尤其是暴雨来临不可随意停车以防山石滑落砸伤车、人。

上一篇: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实施有效数学教学 下一篇:以艺术美为土地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