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钝的中国移动三次错失良机

时间:2022-03-31 12:10:39

迟钝的中国移动三次错失良机

如果形势不出现逆转,不管收多收少,中国移动向微信收费,基本上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可以想象的是,一旦工信部宣布收费政策,不管这些“羊毛”出自腾讯,还是微信用户,中国移动都将遭受一波更为猛烈的网络舆论谴责。

看过多方对此事件的报道后,我能理解中国移动的收费动机。中国移动的官方解释是:运行OTT业务需要持续占用通信网络信令资源,容易造成通信网络拥塞,不仅影响基础通信业务的质量,也给基础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微信团队的解释是:信令问题是因2G网络不能支持移动互联网时代App长期联网特性而产生的。

这些话太专业,用形象的语言翻译过来即是:在中国移动修的公路上,车道只有4条,却总有一些被一个叫微信的小面的长期排他性占道拉客运输。小面的虽然向中国移动多交了养路费,但它在拉客时却是免费的,把相当一部分以前乘坐中国移动收费大巴的电话、短信和彩信客户吸引走了。中国移动打算盘后发现,小面的多缴的养路费,远远抵不上移动收费大巴的损失,自己亏大了。

那么,收费就能阻止微信占道拉客的情形吗?对此问题,中国移动和腾讯微信团队都认为不能。因为,钱只能解决客户问题,微信抢道运营,在根子上属于技术问题,还需要用技术来解决。

中国在2009年颁发了3G牌照,并特别照顾地把国产3G标准――TD-SCDMA的牌照给了中国移动,但因为中国移动对3G建设瞻前顾后,其网络至今仍以GSM为主,这种相对落后的2G通信制式,只能承载语音和短信服务,数据业务承载能力很弱。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奇异的画面:对OTT业务着急上火的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不以为意,那是因为后两家运营商在3G网络的运营上,走在了中国移动的前面,OTT业务反倒对它们有加分的效果。

其实,OTT带来的信令矛盾并非头一回,它在移动QQ时代就出现了苗头。据称,在2010年的春节之前,中国移动总经理李跃就专程去深圳腾讯总部协调此事。只是,当时的中国移动只把问题聚焦在钱上,没有看到移动QQ掀起的“破坏式创新”大潮。

破坏式创新,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雷顿・克里斯腾森(Clayton Christensen)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形象生动地描述出了创新在替代陈旧技术过程中的粗暴和残酷。这很符合微信在当前对中国移动的压迫之势。

也不能全怪中国移动感觉迟钝麻木。在近些年,圈内出现得最多的是绘画绣花一般的微创新,除了苹果的iTunes音乐商店和iPad平板电脑,能够和破坏式创新“沾亲带故”的事物少之又少。所以,中国移动不会想到自己这么快就会被腾讯的“破坏式创新”盯上。而在成功说服腾讯,并心满意足地收到对方补交的一笔信令费后,中国移动回头找来神州泰岳代为开发自己的OTT――飞信,期望借这个与移动QQ功能相似的产品,从腾讯身上挖点肉走。这似乎是中国移动赶搭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个标志性动作,但他们第一次从被动变主动的机遇,被在市场上小有收获的飞信遮住了。

此后,在美国广受欢迎的Skype,因为具有免费语音功能,而被中国电信以“不具语音业务资质”武断叫停,及至微软在2011年1月以85亿美元重金收购Skype时,我们的运营商仍然没有触动,中国移动错失第二次扭转局面的机会。

第三次机会出现在微信问世之初,即2011年1月。当时,微信以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等免费功能,迅速俘获手机用户芳心。到2013年1月24日,微信用户数达3亿时,新增1亿用户所耗时间仅需150多天。在这之前,中国移动还似梦中一般,不为所动。直到当工信部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的年度大红包不红――蛇年春节期间拜年短信数量增幅同比严重下滑之时,中国移动终于感到形势逼人。

对于中国移动因连续错失3次机遇而身处被动,我们哀其不幸,更怒其不争。世界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而中国移动却还在固守上世纪固话的运营思维,白白浪费了自己拥有的7.1亿手机用户资源。

其实,漠视OTT机遇的不只中国移动,其他无论是中国电信先后推出的天翼Live和翼聊,还是中国联通推出的沃友,以及英国沃达丰推出的社交类互联网应用360,还有就是西班牙Telefonica、英国沃达丰、法国Orange、意大利Telecom及德国电信等欧洲5大电信巨头联合推出的即时手机短信系统“Joyn”,这些项目通通遭遇失败的处境表明,以电信人的观点来看待移动互联网式创新,已经成了传统运营商们的行业难题。如果再不转变思维,革新运营方式,也许真如一些专家所言:二三十年后,世界将再无运营商。

责编:徐上峰 E-mail:.cn 漫画:陈菁蕾 校对:苏焕文

您对本文有任何看法,可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IT时代周刊,进行讨论。

上一篇:传媒技术影响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探讨 下一篇:逼捐让爱心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