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园林的生态建设途径

时间:2022-03-31 12:58:30

低碳园林的生态建设途径

摘 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镇化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急剧退化现象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也逐渐开始趋于低碳化。低碳园林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有关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部门的重视。了解与认识低碳园林的生态建设途径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碳园林;生态建设;途径

园林的生态建设途径则是如何开展并有效建设好低碳园林的重要途径,低碳、生态的园林建设能够增加城市绿量,改善景观布局,综合利用水资源等,符合时展需要。

1 增加绿化量,科学优化园林绿地结构

园林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是生态环境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叶片是园林绿地发挥生态功效的主要成分,直接威胁整个园林生态系统的许多化学反应过程及生态功能。针对我国园林建设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园林的生态化建设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园林的有效绿化面积。(2)改善植物群落结构方式,改变传统以草地为主要绿化覆盖面积的模式,尽可能的以各种乔木为主,在园林中形成以乔木为主,各种灌木、花卉、草有机结合的立体式绿化模式。(3)推广乡土植物及相关适合生长的植物品种,优先选择光和效率高,枝叶相对茂密的园林植物。

合理布局绿地景观结构,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在园林建设的布局设计上,充分考虑道路,绿地与水系的位置关系,确保设计有利于气体交换、对流和有毒、有害污染物扩散。同时,积极探索,建造多层次、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园林结构模式。如在居民点附近建设园林绿地、绿荫道等,能够为居民休闲、娱乐提供许多方便与好处。

2 选育、栽培功能型突出的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的选育、应用是低碳园林建设工作的重要一环。园林植物不仅要符合美学要求,更要具备强悍的生态服务功能。园林植物的选育要保证适地适树,植物的生长能够很好的适应条件,从而减少各方面的投入资金。优先选育、栽培的园林植物主要有:(1)耐旱节水型植物。增加这类植物能够有效抵抗干旱对园林植物的影响,也减少了日常中的碳排放。(2)温度适用性突出的植物。优先选育一批对温度适应能力强的园林绿化植物,可以保障园林生态的稳定性和促进低碳园林建设。(3)选育具有抗污、降污能力的植物。园林植物具有吸收、甚至降解空气中污染物的能力,搞好抗污降污树种的选育与栽培,针对园林不同功能区选育不同品种,保证功能突出对应,可以较好净化空气,降低碳排放。

3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低碳园林建设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生态建设的关键一步。针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1)以原有水脉为基础,结合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生态水资源,进行绿地的系统规划建设,保证水顺着原有体系循环流动,减少了水资源的损失与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2)对于雨水的收集与利用。林区内居民区收集的雨水以及对部分生活用水经过处理,可以用来浇灌植物花卉等。(3)对园林内居民区各种污水进行处理,加以循环利用。

4 建设近自然式园林

园林建设过程重视、强调生态林的建造、地带性植被与乡土植物的应用等。模拟自然景观,巧妙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后期基本不需要对园林进行养护,极大地节约了资源,是实现低碳园林的重要生态建设途径。其具体表现在:(1)观念上提倡尊重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2)积极选择乡土树种,同时以地方性植物群落为依据设计科学的植物配置结构。(3)建设中,以近自然造景为原则,减少大树移植,通过近自然造林的方式加强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应能力和植物景观的可持续性,减少园林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

5 居民参与园林建设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在园林建设过程中都采用从上到下的方式进行规划与设计,公众一些好的意见难以被采纳,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园林应有的功能与可持续性。然而,公众参与园林建设与管理能够很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建设园林过程中多采纳居民的意见,引导居民通过庭院绿地建设参与整个园林建设,能够增加园林内绿地面积与绿地的多样性,提高居民的责任和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园林维护成本与投入,促进园林的可持续性,为“低碳”很好的创造了条件,符合低碳园林生态建设要求。

6 总结

低碳园林的生态建设途径无疑是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地理、经济、人文因素,选择最佳的园林布局设计、植被品种、植物群落结构模式等。低碳园林的生态建设也要尊重以人为本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张岩.节约型园林建设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2 于昊.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现代园艺,2013(4)

上一篇:林木滥砍滥伐的治理对策 下一篇:桂林市公园景观设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