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环节 发挥三个作用

时间:2022-03-31 12:27:25

[摘要]: 文章结合实际,谈谈国企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国企;核心;转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510(2008)09055-02

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组织在国有企业几十年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积累而形成的传统优势。实践证明,党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政治优势的作用所体现的竞争力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存在性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核心竞争力的转化提供了可能。这种可能反映在:党的政治优势凸现核心竞争力的主体--人的作用力上,体现在党组织对人的素质培养、力量凝聚、资源配置、潜能激发的功能发挥上。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实际,谈谈国企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把握好实现"转化"的三个契入点

(一)通过决策流程的把握实现核心竞争力的转化。参与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党的执政地位赋予企业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政治优势促成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战略蓝图是否科学、重大事项是否可行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只有在正确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企业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集中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决策层要把"决策"作为实现核心竞争力"转化"的"第一抓手",并在决策的制定、实施、反馈(考查)流程中加以体现。具体要把握好两个环节:一是在谋划战略、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必须以党的大政方针为统领,善于将党的理想信念融入企业战略和目标中;将党的政策、主张运用于企业实践中,使之转化为推进企业快而好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做到科学决策,要严格履行调研、酝酿、认证、拍板的程序;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企业发展规划、"三重一大")必须坚持集体决策的原则。二是在决策的贯彻实施中要强化执行力。执行力是组织将战略(决策)付诸实施的能力,是组织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执行力不佳,就会直接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为了提高决策的执行力,要建立以刚化制度为重点的纪律约束机制,在战略(决策)制定、实施的各个环节中,明确组织纪律、落实工作责任,严格考核办法,引入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将党的纪律转化为战略(决策)实施的执行力。

(二)通过人才队伍的培育促成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抓住"人"这个环节,就是抓住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育人才是党的政治优势的重要体现,如何把这种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从建设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考量,工作的重点要放在两个方面:

1.要放在党的三支人才队伍的培育上。一是德才兼备的经营管理者队伍。管理者能力在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建设中,处于根本性、关键性位置。国有企业本质特性决定,经营管理者既担负经济责任,也担负政治和社会责任,就其能力和素质而言,必须兼具政治工作者和企业经营者的双重要求。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明确选人用人的标准和办法,真正使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脱颖而出。要着眼三方面工作:(1)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任用原则。(2)提高国有企业领导者驾驭和治理企业的能力。(3 )建立领导者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现代企业特点的评价体系。二是善于创新的科技人员队伍。科技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力量。要针对"欠账多、流失大、难适应"的情况,坚持走"内培与外引"结合的路子。从加快发展的需求出发,最大限度地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公司。同时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做好公司紧缺专业、技能人才的重点培养。要通过重大工程建设实践和多渠道的轮岗培训,重点培养项目(科技)管理层人才。三是模范标竿的党员人才队伍。党员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骨干力量。(1)组织实施好"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人才培养成干部"的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在岗党员进行学习培训。(2)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上,共产党员的率先垂范要得到充分体现。主要体现在: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上,发挥先锋队的作用;寻求破解难题、消除瓶颈的有效举措上,发挥突击队的作用;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上,发挥引领者的作用。要在工作岗位上争做四方面模范:争做注重学习,勇于实践的模范;争做勤奋廉洁,作风优良的模范;争做敢于负责,善抓落实的模范;争做顾全大局,合作共事的模范。

2.要放在建立党管人才的工作机制上。一是要确立"企业发展靠人才支撑,人才成长靠企业平台"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党的组织要将人才作为"宝藏"来呵护;领导的关注点和着力点要从单纯的生产经营更多的转向"人力资本"的经营。二是要构建公司内部人员流动平台,建立内部"轮岗"制度。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合理有序的流动,培养适应多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要多层面建立绩效考核办法。推行并完善项目经理定级、公开竞聘制,建立并完善机关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四是要加强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创新,要拓宽分配的思路和方式,顺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方向,树立大薪酬观念,完善企业的薪酬体系。

(三)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实施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以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以文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提升人的素质,带动企业发展,已成为成功企业共同的经验。以本公司为例:从事路桥、市政、基础工程建设的国有施工企业,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传统作风,练就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施工本领,展示着"求实、求新、求高"的企业精神。这些长期形成的理念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文化力。因此,在实施核心竞争力的"转化"时,要注重特色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一是把企业文化纳入发展战略规划,每年确定工作的重点抓落实。二是在总结并形成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基础上,统一核心理念、公司标志;三是在梳理、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企业文化制度法则》;四是建立并逐步加强企业报刊、网站等文化阵地的建设;五是以建立企业文化体系为目标,突出"竞争"、"诚信"、"和谐"等文化元素的培育,发挥人文、项目、载体的作用,逐步推进公司特色文化的建设。

二、运用好实现"转化"的三个作用力

(一)运用好党组织在 "转化"中的主导作用。党组织实现"转化"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其特有的组织功能上。主要包括:对中央意图、国家政策的领会和执行上,有较强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上,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上,会产生较大的感召力和执行力;党组织对工团组织作用发挥上,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为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要抓好:一是健全各级党的组织。把"支部建在项目"。二是建立并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把企业生产经营指标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的主要标准。三是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四是创建"四好"班子建设。把领导班子的精力集中到凝聚力量、坚定信心、促进发展上来。

(二)运用好文化在"转化"中的支柱作用。要发挥企业文化在"转化"上所具有的独特作用:一是精神境界上的"支撑"作用;多年形成的企业价值理念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精神"支撑,是历史留给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在职工中培植集体主义精神和共同的价值观,将企业的优秀传统文化用心"重构"至企业建设的每个管理环节、每项工程,使企业精神在每项工作中予以体现,并作为企业团队、员工价值评价的尺度和标准。二是舆论氛围上的"导向"作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舆论氛围的营造。要发挥舆论的"导向"功能,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把思想与行动统一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上来。要重视传媒工作,通过内外媒介,发挥传递信息、促进沟通,弘扬正气、激发斗志的作用。三是品牌实施中的"推介"作用。品牌是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及工程技术、质量、价格等因素的综合反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突出以工程技术、工程质量、工程工期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加大现场文明标化建设和各类创优夺杯工作力度,要借助工程项目实现品牌的维护、推广与提升。通过宣传推广,使用户、投资者等外部公众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创造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运用好载体在"转化"中的平台作用。多年的探索实践,创设并形成很多行之有效的载体,并发挥了平台作用。譬如: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载体的民主谋略平台,为战略的谋划和实施起到了集民智、聚民心、合民力的作用;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效能平台,党、工、团组织围绕工程开展的竞赛活动起到了抓质量、保安全、创精品、出效益的效果;科技(难题)攻关为载体的竞技平台,为技能型人才聪明才智的展现提供了机会。在实施政治优势向核心竞争力的"转化"中,对传统载体,在实践中加以完善的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践中要注重载体功能的体现:一是核心理念的传播作用。利用企业报刊、网站等宣传媒介,进行核心竞争观、核心价值观、企业战略目标的推介,提高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目标的认同;二是优良传统的传承作用。通过企业发展史(阶段标志性事件、代表性的群体、工程)的教育;党员先锋工程、党团共建工程等活动的开展,先进人物的评选表彰,起到传承传统、激励斗志的作用。三是重点工程(技术)的形象作用。通过工程项目的严格履约,重大技术项目(课题)的攻关,工程(技术)项目的"亮点"宣传并推广,实现队伍素质和企业"品牌"的提升。四是示范行为的引领作用。通过党员先锋工程、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带动员工"奋力争先、岗位奉献"的氛围。五是享受关爱的"聚心"作用。通过开展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凝聚人为内容的凝聚力工程、 党员爱心奉献日、为未婚青年 "搭鹊桥"等活动,使员工亲身体会到组织的关爱,提高企业归属感、向心力。

上一篇:关于工程量清单招投标 下一篇:基于业务流程管理实现企业应用集成(E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