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巾吸水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时间:2022-03-30 06:10:50

毛巾吸水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关键词]毛巾吸水性;测试;分析

本文对标准GB/T22864—2009《毛巾》中的两种评定毛巾吸水性能的方法进行了试验对比。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的原理和试验结果,对实际工作中方法的选用提出了建议。

1 洗涤过程

1.1 样品选取 由于面巾、方巾等小型毛巾不能满足比对试验量的需要,为此选用面积较大的常规浴巾作为试验样品,基本涵盖了常规的浴巾品种。样品见表1:

1.2仪器:WascatorFOM71CLS水洗尺寸变化测试仪,M223/2数字式烘干机,

洗涤剂:AATCC1993美标洗涤剂WOB,23g。

1.3洗涤程序:采用WascatorFOM71CLS的仿手洗程序,洗涤温度设为40℃;

洗涤水位13cm;

洗涤时间1min;

冲洗1的水位13cm,冲洗时间2min;

冲洗2的水位13cm,冲洗时间2min,脱水时间2min。

2测试

2.1沉降法测试毛巾洗涤前后吸水性

把5cm×5cm的测试样品,放入水温为(20±2)℃的800mL三级水中,水温21℃,水位高度为7cm,对毛巾洗涤前后的正、反面的吸水性进行测试,记录其完全浸湿的时间。

通过表2可以看出,加入洗涤程序对毛巾沉降时间影响很大,大多数样品洗涤前、后沉降时间有明显不同,洗涤后的样品沉降时间减少,吸水性大幅改善。应用FZ/T62006-2004判定,洗涤前有三个样品沉降时间是不合格的,而在洗涤后这些产品都是合格的。割绒浴巾由于结构原因本身吸水性比较好,沉降时间过短导致计时装置的精度不够,测试出的洗涤前、后的沉降时间没有明显差异。

2.2吸收法测试毛巾洗涤前后吸水性

吸收法用SDLATLAS吸水性测试仪,将水温为(21±1)℃的50mL三级水从测试样品上流过,测量三级水的减少量,计算出测试样品吸水的多少(含水率)。本文因做完沉降法吸水性后测试样品不足,故吸收法吸水性仅做毛巾正面,根据GB/T22799—2009B法-吸收法,使用SDLATLAS吸水性测试仪和BL2200H电子天平进行测试。计算式如下式。

其中,P—样品吸水率,%,(P1为洗前样品吸收率,P2为洗后样品吸收率);

m0—试验前水槽质量,g;本试验m0=94.4;

m1-—试验后水槽质量,g;

d—试验用水的密度,g/mL。

可以看出,洗涤程序对毛巾吸水率影响很大,测试样品洗涤前、后吸水率有明显不同,洗涤后相比洗涤前的样品吸收率提高,吸水性大幅改善。与沉降法的测试结果不同的是,吸收法对不同割绒浴巾的吸水性测试结果也可比较精确地比对。

3分析与讨论

从以上分析和试验数据可以看出,两种测试方法各有特点,测试结果评定也不相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特点不同。沉降法具有简洁方便的特点,不需要专业的测试仪器,可操作性强;吸收法测试程序稍复杂一些,需要专业的测试仪器,但测试结果数字量化特征明显。

(2)评定方法不同。两种方法的测试原理不同,导致质量评定结果差异很大。在沉降法比对测试中,洗涤前、后吸水性最好的都是1至3号样品,洗涤前吸水性最差的是样品8,洗涤后最差的是样品7;而在吸收法比对测试中洗涤前最好的是样品1,最差的是样品7,而在洗涤后最好的是样品7,最差的是样品2。其中样品2在吸收法中是洗涤后吸水性最差的,而在沉降法中是洗涤后吸水性最好的。

(3)不同组织毛巾对沉降法与吸收法的适用性不同。对于一般毛巾产品,吸水性可应用沉降法简单、迅速地测试出来;而对于割绒毛巾,因割绒后表面膨松,纱条内捻度褪去,导致纤维松散,吸水速度极快,因此应用沉降法很难分辨出其吸水性的优劣,而吸收法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4)新标准中沉降法吸水性考核的产品合格率提高。由于测试前增加了洗涤程序,去除了纱线上的附着物,会使毛巾吸水性增加;同时,合格率的提高还由于新标准中规定的一等品吸水性时间由原来的10s放宽到20s。应GB/T22864—2009标准考核,上述样品的吸水性不仅合格且是优良的。

上一篇:浅谈电信企业如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 下一篇:试论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人本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