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3-30 04:58:06

[摘要]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科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替比夫定组,将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拉米夫定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12、24、52周ALT复常、HBV DNA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 结果 治疗12周,两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24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13.5%)高于拉米夫定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替比夫定;拉米夫定;HBV DNA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a)-0101-02

慢性乙型肝炎是可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传染病,目前,抗病毒治疗已成为公认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方法[1]。替比夫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具有特异性和高度的抗HBV活性,生物利用度好[2]。拉米夫定作为一种新的核苷类似物广泛被医生和患者接受。为探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本研究将其与拉米夫定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科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炎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3]。

1.2 分组及治疗方案

根据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替比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每组各52例。替比夫定组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37.20±10.45)岁,HBV DNA (7.5±5.1) log10 copies/mL,ALT(114.9±37.3) U/L;拉米夫定组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70±9.93)岁,HBV DNA(7.2±5.7) log10 copies/mL,ALT(121.8±34.9) U/L。两组性别、年龄、HBV DNA及ALT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600 mg/d治疗,口服给药;拉米夫定组给予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100 mg/d治疗,口服给药。疗程均为52周。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置于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内,离心后分离血清,-20℃冰箱保存。ALT水平检测采用OLY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正常值为0~40 U/L。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ABI 7300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分析仪,检测下限为500 IU/mL。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罗氏MODULAR 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12、24、52周ALT复常、HBV DNA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并进行安全性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治疗时间ALT复常情况的比较

治疗12及24周时,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ALT复常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 < 0.05)(表1)。

表1 两组不同治疗时间ALT复常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不同治疗时间HBV DNA转阴情况的比较

治疗12及24周时,两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 < 0.05)(表2)。

表2 两组不同治疗时间HBV DNA转阴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不同治疗时间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的比较

治疗12周时,两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24及52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组(P < 0.05)(表3)。

表3 两组不同治疗时间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的比较[n(%)]

2.4 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替比夫定组累计发生肌酸激酶(CK)升高患者12例,拉米夫定组发生CK升高患者2例,均为1~2级升高,无明显临床症状,无相关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从而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延缓并阻止疾病进展[4]。目前HBV DNA作为公认的考核慢乙型肝炎治疗效果的最佳指标,其下降情况直接反映了患者对抗病毒药物的应答情况[5]。2008年亚太学会《慢性乙肝治疗指南》建议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采用核苷类药物治疗,将间隔至少6个月的连续2个时间点证实患者获得了HBeAg血清转换伴HBV DNA转阴作为治疗的终点[6]。替比夫定是一种合成的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可被细胞激酶磷酸化,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形式,通过与HBV DNA聚合酶的天然底物——胸腺嘧啶-5'-三磷酸盐竞争而抑制其活性,导致DNA链合成终止,从而抑制HBV复制[7]。

上一篇:我院西药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下一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顺产产妇发生羊水栓塞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