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校第二外语教学创新研究

时间:2022-03-30 10:13:21

黑龙江省高校第二外语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当前,世界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世界范围的科技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经济也在复杂的局面中实现稳中求进。俄罗斯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为黑龙江省进一步扩大对俄开放与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黑龙江省高校应适应新形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创新第二外语教学,培养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

关键词:黑龙江省;高校;第二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5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2)04-0072-03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一轮科技变革与产业创新正在孕育,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在曲折中推进,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调整,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日益发展,传统概念中经济发展四要素的地位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单纯依靠自然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已经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实物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受到科学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限制;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依然牢固,但其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高等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新技术与生产过程融为一体,企业员工也必须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才能适应新技术的更新换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在创新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和明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一、现状

2011年12月,俄罗斯结束了长达18年的马拉松式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即将步入世贸组织成员国的行列。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将不仅体现在关税调整上,更将促进俄罗斯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可以说,中俄贸易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一个互惠、稳定、规范的中俄经贸关系正在形成,以科技、能源合作为主的多元化贸易形式占据了中俄经贸合作的主导地位。

作为与俄罗斯接壤的边疆大省,如何利用黑龙江省已有的对俄经贸合作基础以及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这一历史契机推进对俄开放战略升级,已经成为全省各行业、各领域亟待考虑的问题。

但与此相对比,中国培养的对俄贸易合作的专业人才(特别是俄语人才)比较少,供不应求。从全国范围看,开展俄语专业教学的高校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等与俄有水、陆边界的省区。目前中国各院校的俄语专业开始了一系列有关人才培养的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人才培养规格,调整专业方向;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外语培养模式,采取适应市场需求的多科性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方式,培养教育学、语言学、外事外贸、旅游、翻译与管理等方面具有熟练俄语能力和相关应用知识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俄语人才;稳固发展本科教育,条件成熟后适时发展研究生教育。

然而,中国高校为社会输送的优秀俄语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中俄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与合作交流的需要。以中国最顶尖的四所培养俄语人才的高校(黑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俄语专业在校生人数合计不超过1000人。在黑龙江省范围内,设有俄语专业的高校在校生人数规模超过200人的仅有黑龙江大学和黑河学院,每年培养的毕业生数量难以满足支撑我省对俄经贸活动和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俄语专门人才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供求矛盾,应当在黑龙江省高校的商务、法律、外贸、旅游等对俄相关专业中大力开展第二外语(俄语)教学,直接培养同时掌握英语和俄语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可以说,大力开展黑龙江省高校第二外语(俄语)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创新之路。无论是外语专业还是非外语专业学生,高校第二外语都应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课程,对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二外教学创新的有利条件

提高高校第二外语教学水平,既是增强外语人才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也符合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的趋势。黑龙江省高校创新第二外语(俄语)教学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概括起来可以从人才储备、地缘优势和孔子学院逆向交流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是人才储备优势。首先,黑龙江省高校中的外语专业均已开设二外课程,其中俄语占相当比重,现有的俄语师资可以直接转化为高校二外教学的教师。因为外语专业和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在二外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基本相近,所以不会给现有教师的备课、授课工作带来更多负担。其次,黑龙江省现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有大量懂俄语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衡量,将其中学历高、职称高、经验丰富、态度认真的人才纳入高校兼职教师队伍中,从事相关或相近专业学科的教学工作。由此,可以在促进学生第二外语学习的同时,丰富其行业和职业常识。

二是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相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使得大量俄罗斯人选择在黑龙江省工作和生活,相似的气候环境、便利的交通往来是其中主要原因。这就为黑龙江省高校利用俄罗斯高校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俄罗斯高等教育发达,教学及科研能力很强,一些重点院校历史悠久,治学严谨,在对学生知识、技能及创造力的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地质、矿业、航空、航天、造船、核能等领域都具有较高的水平,有些专业可以比肩甚至领先于欧美国家。黑龙江省高校可以建立积极、灵活的用人机制,将一些优质的俄罗斯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入自身教学体系中。仅以黑河学院所在的黑河市为例,一江之隔的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有四所高校,与黑河学院在俄语、音乐、美术、体育等专业师资共享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和做法。

三是俄罗斯孔子学院的逆向交流优势。高校应利用各种资源为第二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服务,其中文化背景的引入对于外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孔子学院设立的目的是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但在交流的过程中,必然吸引大量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俄罗斯高校学生前往中国求学或者工作。目前,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备案的孔子学院共有九所,这些孔子学院均设在俄罗斯高校内(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喀山大学、布里亚特国立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圣彼得堡大学、远东国立大学、国立人文大学)。可以考虑将这些孔子学院中语言能力强、文化素养高的高年级学生作为志愿者组织起来,按不同周期和模式引进我省高校,协助开展第二外语(俄语)教学。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为我省高校拓展第二外语(俄语)教学服务,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三、第二外语教学创新的设想

一是课程分批有序开设、应用性专业优先发展。近年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根据2011年统计,全省共有普通高校78所,其中本科院校31所,专科院校42所,独立学院5所;另有成人高校19所。这些高等院校涵盖了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数量接近77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在读研究生5.8万人,在校本科生71.1万人),除部分在学习日、俄、法等语种外,大多学习英语。面对如此大的学生基数,第二外语(俄语)教学必须采取分阶段、分专业的开设方式,在对俄贸易急需专业(旅游、进出口贸易、轻工业、重工业、能源、矿产和法律)中率先开设,积累经验,逐步铺开。同时,也要为第二外语(俄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师资水平的提高预留出相当时间。

二是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加大课时比重。目前,高校大学外语的公共课有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执行标准,且经过不断的实践和修订,已经达到合理水平。积极推广第二外语教学,则难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参照各高校公共外语教学以及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设置标准,设置符合自己学校的课程模式是较为合理的选择。同时,由于外语专业的特殊性,必须在课时安排和学分设置上予以充分的保证,引导教师和学生加大对这一课程教学的重视。

三是加强我省高校第二外语教学交流和师资培训。第二外语教学以往都是附属于外语专业内的考查课程,很难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对于第二外语教学的研讨和交流也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为了在较短的周期内,实现第二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之间定期的交流和研讨活动必须及时跟进。在师资培训方面,也应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将国内外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介绍给任课教师,使其加深对这一课程教学规律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四是为非外语专业的俄语学生开设英语二外课。目前,受供求关系影响,俄语专业和其他专业掌握俄语的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已经具备了较大优势,但仅“身怀一技”很难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乘风破浪,畅通无阻。这就要求给这些学生多插上一对翅膀,英语课程的设置也是尤为必要的。通过调查和走访,这些学生本身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是有着积极要求的。从现实情况看,借助各高校已有的师资优势,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较小,可适时开展。

上一篇:秀才之死 第12期 下一篇:办公室政治的“腹黑三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