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背受敌,光伏企业寒冬来临

时间:2022-03-30 05:28:35

腹背受敌,光伏企业寒冬来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这句名言,运用于今天的中国光伏市场当十分恰当。

两年前,还是头顶“新兴产业”、“阳光产业”光环、红红火火的光伏产业,今年下半年突遭多事之秋,似乎一下子掉入冰河期。

美“双反”调查触发中国光伏危机

10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出公告,称“收到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向英利、尚德、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中国75家光伏企业提出‘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书,要求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产品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理由是中国政府对光伏产品的补贴力度过大,导致美国光伏电池企业倒闭,2000多名员工失业”。这一纸诉状,几乎崩紧了国内所有光伏生产企业的神经。公告还称,“美国太阳能制造联合会提供数据显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和电池板总量在2008年至2010年内增加了逾350个百分点。仅2011年7月一个月,由中国进口的晶硅光伏电池板和组件就已超过2010年全年的进口量。这种增长成为了去年全球产品价格下降40%的主要原因。” 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强硬表态,称“中国能源公司的贸易行为存在问题”,其支持美国光伏公司要求政府向中国光伏组件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诉求。11月9日,美国商务部决定暂缓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立案,延迟20天后再做决断。

其实,这已不是美国第一次向中国新能源行业提出类似诉讼。2010年10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长达5800页的申诉书,建议对中国清洁能源政策措施启动“301”调查,称中国为支持本国清洁能源部门而采取的补贴措施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此后不久,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就了一系列数据,用以证明中国清洁能源补贴导致对华贸易逆差激增。

而中国光伏企业“被抓住现行”的案例,是近来在美国和德国举行的国际光伏展上,中国参展光伏企业相继报出了“晶硅电池组件令业界无法招架的惊人低价”――0.93美元/瓦以及0.86美元/瓦的价格。而据PVinsights的调查,当前世界晶硅电池组件每瓦平均报价为1.175美元。这之后,美国3家太阳能公司急流勇退,申请破产,而中国企业则成了这一死因的“罪魁祸首”。

专家认为,这次对中国能源产品启动“双反”调查,涉及数十万就业人员、上千家企业、近百亿美元,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但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太阳能贸易团体都认为,一旦对中国电池板施加关税制裁,将两败俱伤,没有赢家。据统计,2010年,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不到20亿美元,但进口美国的上游材料与设备则超过40亿美元。更令中国企业后怕的是,一旦美国最终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惩罚性关税,作为全球光伏第一大消费市场的欧盟很可能效仿,届时以出口欧洲为主的中国光伏产品或将遭至“致命一击”。根据solarbuzz机构的数据,2010年,欧洲市场占全球光伏运用80%的比重,是世界最大的光伏需求地,而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销往欧洲的光伏产品占据中国光伏企业近80%的销售

额。

今年第三季度后,欧洲债务危机使得经济不景气,财政赤字加大,光伏补贴迟迟未见落实,银行的融资难度也日益加大,这使得欧洲市场的消费需求大为放缓。德国出台2012年上半年削减15%光伏补贴和其他一些国家也将相应削减补贴的消息,使得市场对2012 年上半年的需求前景更为悲观。这也使德、英、荷等太阳能企业对中国企业心存不满、虎视眈眈,早已欲借政府之力打击中国企业。

外忧更“内患”

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全国东南西北各个省市,无不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当地GDP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作为太阳能电池板主要原料之一的多晶硅利润巨大,众多地方政府、企业投资者更是有条件上、没条件也上,一窝蜂争吃这块“大肥肉”。一时间,光伏基地、光伏工业园遍地开花,造成严重重复建设,产能大量过剩。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资料显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就占近9万吨,却没掌握核心技术,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十分严重;产能巨大,国内市场需求总量却很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中国2011年光伏组件总产能将达30GW,但全球今年实际市场需求的装机量只有20GW,2012年至多25GW。目前,全球光伏组件库存有10GW左右需要消化,其中8GW来自中国,过剩的部分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消化完。这使中国的光伏企业有1/3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

与产能过剩相对应的是价格暴跌、利润大降。今年以来,欧洲需求急剧降低,光伏组件价格跌幅超50%。截至今年10月,国内行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浙江、广东等省中小太阳能企业利润率还不到8%,已触及生存底线。

是生或死,已成为时下全球太阳能光伏企业集体面临的痛苦决择。在过去几个月里,不只有美国光伏企业倒下,中国已有50多家太阳能光伏企业相继“英年早逝”。就连全球两大光伏组件厂商、国内标杆公司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近两月也先后陷入破产传闻,令人对中国光伏行业的前景感到丝丝寒意。专家预言,未来两三年光伏行业将出现一轮大洗牌,有超过35%的光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或将被淘汰。

光伏企业何去何从?

如何在“危”中寻“机”,是很多企业的大难题,如今,中国光伏行业已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或逆势而上,安全过冬,成为胜利者,或顺大势而下,无所作为,直至消失。

日本福岛核事故引发了全球对能源问题的深入思考:未来能源的前途在哪?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至15%,靠什么实现?只能寄希望于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上。未来,特别是2050年以后,太阳能将最可能成为主导能源。可以说,在太阳能占全球发电10%的比例到来前,光伏产业仍然是朝阳产业。但是,光伏产业的发展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在曲折坎坷中不断前进。政府穿针引线很重要。三安光电董事长林秀成表示,如今对政府来说,可做的事很多,比如对光伏行业设立更高的门槛。中央和地方政府不能再鼓励企业上马光伏项目,必须利用有实力有规模的光伏品牌,引导光伏企业联合、重组。11月16日工信部网站消息,我国已初步形成稳定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推动多晶硅行业整合,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这对于多晶硅行业发展来说,应该是一条好消息。 技术与创新是基础。专家分析,过去中国光伏企业发展靠规模、靠产能,今后则必须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降低能耗、成本,把成本下降到可以商业化发电,让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让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平民化、家庭化。今年7月24日,国家发改委规范了光伏发电价格,给出标杆电价,7月1日以前核准的光伏发电每度1.15元;如果今年年底没建成,每度电价1元。这意味着中国光伏发电将正式步入每千瓦时1元时代。但到目前为止,电力部门还没有正式接受光伏发电联网,国内已建成的示范项目还是按照试验项目并网,所以,我国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目标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

上一篇:狼来了吗?QQ转作“微电商” 下一篇:Perry Oosting:全球最贵手机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