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右脑教育引入课堂

时间:2022-03-29 11:25:36

将右脑教育引入课堂

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切不可忘了右脑教育,对右脑的有效开发利用,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提倡右脑教育,切实将右脑开发引入课堂,利用全脑学习,才能促使学生智力的飞跃。

全国教育工作者会议上提出:21世纪的教育要注重右脑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强调挖掘人的潜能,尤其是能推进社会发展的创造能力,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真正的有用之才。那么,应试教育所培养出的高学业智商的人能否拥有高创造力昵? 在常人的心目中,创造力比高智力更富于智慧,以为只有绝顶聪明、智商极高的人才会有创造力,但事实并非如此。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高智力与创造力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必然联系。

众所周知,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个半球。但它们的功能是不同的,通常左脑被称为“语言脑”,它的工作性质是理性的、逻辑的;而右脑被称为“图像脑”,它的工作性质是感性的、直观的。左脑追求记忆和理解,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一个个的语法知识来学习语言,左脑记忆是一种“劣质记忆”,不管记住什么很快就会忘记;右脑不追求记忆和理解,只是把知识信息大量地、机械的装到脑子里,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因而,右脑具有左脑所没有的快速大量记忆机能,其记忆能力是左脑的100万倍,然而右脑的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到6岁以后,就基本上沉睡了。

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教师的教法是注入式,学生的学法则是死记硬背。老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则一遍一遍地凝眉苦读,其效果并不明显。长期如此,接受这种教育的人左脑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右脑功能却被忽视、淡化。

有什么方法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将学习变为享受的过程呢,那就是开发右脑。

大脑细胞有1500亿个,一般人只使用了这些脑细胞的3%,且几乎全部是低速、劣质记忆的左脑细胞。假如,我们能将10%的脑细胞进行开发,那每个学生都会是神童,长大后是爱因斯坦。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学者托马斯布莱克斯利认为,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已经在思维方式上经历过两次重大的革命。第一次是在原始石器时代的“左脑革命”,即以语言文字的逻辑化思维充实直接的自然的直觉式的形象思维。第二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革命,这只是扩展了人类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左脑革命”的进一步延伸。21世纪,人类正进入第三次革命――右脑革命时代,即吸收前两次革命的成果,形成“人、机之间实现新型的协同关系”,要使计算机与人的左脑和右脑三者之间形成一种“三向合作关系”。

首先,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右脑开发的重要性,并采取有力措施,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切实将右脑开发从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介入。

其次,培训师资力量。长期以来,我们对相关智力开发缺少足够的重视,因而在右脑开发方面,师资力量极为薄弱,要搞好右脑开发,应首先对教师进行培训,按照大脑记忆理论,熟练掌握进入右脑的技巧和方法,让老师在课堂上能随意驾驭右脑教学的本领。

再次,烘托学习氛围。在学校的校报、板报、教室的学习园地等,刊载、挂贴右脑知识,让广大学生认识到右脑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请右脑教育学家举办学术报告会、知识讲座等,采用各种方式,掀起轰轰烈烈的右脑学习革命。

最后提一点,要组织专门力量,编写右脑学习的教材,下发至各个学校、每个学生,并配备专门教师和仪器设施,进行右脑教育。这样,原来的涓涓细流就会变为滔滔洪流,游击队也就变为正规军了。学生利用右脑学习,逐渐转为了自觉,从而,也就从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了。

上一篇: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调查报告 下一篇:少年习惯的养成与心理暗示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