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经营西部述评

时间:2022-03-29 11:07:21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经营西部述评

摘要: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历代对西部多实施“恩威并施”的羁縻统治,“因俗而治”实施移民实边、屯田开发政策。促进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关键词: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西部经营

一、历代封建王朝对西部的政治经营

一切社会活动均基于经济结构而产生。受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由中原农耕社会经济形态的稳定与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经济的不稳定而导致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矛盾性,使得边疆与内地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必然存在。自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后,中华大地大体形成了中原王朝农业文明与周边少数民族游牧文明的对峙格局。如何应对游牧文明的冲击,屏护中原农耕文明和发展大一统,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必须面对的问题。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祖龙出兵“斥逐匈奴”,在收复地区置郡县,强化了中央王朝对西部地区的直接控制。西汉时期,武帝在西北地区或设郡县。或“因其故俗,为属国”…;在西南实行“各以地比”的治理方略,依托北部的巴蜀人对西南中、南部进行治理和开发。

由于西北民族众多,情况复杂多变,曹魏前期的统治者奉行羁縻政策,对其实行怀柔政策,收效甚显,“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致,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都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室故事”。在西南.诸葛亮实行“西和诸戎,南扶夷越”策略,在南中(今云、贵两省,四川西南部分地区,广西百色地区部分县)“皆即其渠帅而用之”,即在维护蜀汉控制的前提下,起用少数民族上层分子,达到了较好的统治效果。隋唐对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府、州、县制度,以少数民族部落区域为州县范围.由少数民族首领充当都督和刺史,“授其豪帅为牧宰”…,这既保持了边疆民族的原有部落,又使其从组织系统和隶属关系上成为唐帝国版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统治者均通过对突厥等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封官赐爵,册命汗国王或可汗,确立了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维护了帝国版图的大一统。

两宋时期,出于对抗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需要,宋统治者对吐着因其俗“故以佛事怀柔之”,又以“中国法教驭之”.讲求儒艺。施以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定立律令,易著风习俗;赐姓名氏,使蕃汉融合。通过这些手段,宋王朝既从政治上联络了与吐蕃的关系,又使得西北吐蕃王朝对宋朝有一种文化心理上的认同,而共同的文化心理及价值观成为其政治上依附宋朝的文化心理素质,也是一种向心力。

元朝笼络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或地方大族,任命其为政府官员。保留其原有的政治权力,通过他们来对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统治。

明朝对西部的少数民族实行土司制度。在西部少数民族居住区设立土府、土州、土县和卫所,授予各族首领以宣慰使、宣抚使等官职,承认其辖区并保留他们的土兵。土司的职责是各率属部“以听征调、守卫、朝贡、保塞之令”。

清朝在西部边疆地区以“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为统治方针。蒙古地区,实行满蒙联姻的政治策略,划分蒙旗,设立扎萨克。在,派遣驻藏大臣,树立达赖喇嘛的权威,实行政教合一得噶厦制度。在西南,改土归流.使中央政权力量进一步得到加强。

总言之,中国历代王朝对西部的政治经营,主要体现了“恩威并施”的羁縻政策和“因俗而治”的思想。西部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宽和的民族政策,淡化民族偏见是各政权稳定西部边疆局势的重要前提。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西部的政治,经营,并未拘泥于“华夷之辨”的思维模式。“因俗”而羁縻治之,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这有利于边疆与内地和平相处,稳定了社会秩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环境,当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融合。

二、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西部的经济经营

1 移民实边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统治.都采取了移民实边的经济开发方针。“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以便为之高城深堑,……为中周虎落”。移内地民众充实发展边疆成为自秦以来各封建王朝开发边疆的重要措施。

封建社会的移民实边是具有直接军事意图的。历代封建王朝在西部特别是西北边疆屯扎重兵,军粮供应成为一大难题,移民生产粮食是军粮的一大来源。另外,移民的到来,首先为西部边疆地区增加了劳动力。而在自然经济状态下手工劳动占主体的生产力结构中,劳动者的数量直接决定了产出。西部边疆地广人稀,内地移民的到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其次,移民带去了内地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为西部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最后,移民虽然大部分是贫困农民,但其中不乏有一定资金者和相当文化修养者,这不仅为西部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而且促进了汉文化与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移民具有强制性,不可避免地对劳动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乃至身心伤痛。《潜夫论・实边》有言:“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伏法不过家一人死尔。诸亡失财货,夺土远移,不习风俗,不便水土,类多灭门,少能还者。”

2 屯田开发

历代封建王朝为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在边疆驻都驻有重兵。移民实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驻军军粮问题.但其还远不足以解决军需之用。为筹军粮,历代封建王朝在西部地区实行屯田。西汉屯田“自朔方以西至今居”一线而向西推进发展,包括河西走廊、西域和河湟地区。三国蜀汉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即于建宁郡进行屯垦。隋朝在今长城以北和河西走廊等沿边地区,唐朝在东起辽宁西至今新疆、青海沿边地区都实行过屯田。明朝在西北进行过大规模的军屯。清朝在西北地区先后实行了兵屯、民屯、旗屯、遣屯、回屯五种不同类别的屯田形式。屯田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经营西部地区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

西北由于为游牧民族聚居区,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很大,故为历代封建王朝驻兵重地,历代封建王朝的西部屯田也较多地集中于西北地区。屯田的发展:(1)为边疆驻军提供了军粮,省却了长途转运之繁重。减轻了内地人民的负担,节省了国家开支。(2)具有军事性质的屯田.屯田卒兵亦农,和时为农,战时为兵,在保障生产地同时.巩固了国家的边防,为内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3)屯田需要兴修水利,修整道路,繁殖耕牛,制造工具,这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生活结构,使西部地区的游牧、狩猎型经济逐步向农业经济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更缩小了边疆落后地区与中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4)来自内地的大量屯田卒和移民加入西部边疆建设行列,改善了西部边疆地区的民族结构,加强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历代封建王朝实行的屯田政策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屯田卒和屯民身份地位低下.人 身自由受到严重束缚,并且承受着巨大的剥削。生产积极性不够,厌作、逃离、破坏生产工具之事时有发生。屯田虽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但限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当时的农业成产尚处于粗放型经营模式,广种薄收.对森林、草地资源破坏严重,特别是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寒冷,雨水稀少,植被的恢复力非常微弱,屯田这种低下的掠夺式的资源利用方式,对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相当破坏。特别是当社会动乱时,劳动者大量逃亡或死伤,无数耕地被遗弃后成为不毛之地,这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当严重。可以说,黄河流域水体含沙量的增加。黄土高原的资源和环境恶化等,历代封建王朝屯田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的劳动者和统治者限于自身知识结构,并不能重视这一问题,但我们今天应当充分认识到开发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三、历代封建王朝对西部的交通与文教经营

1 西部交通经营

秦汉两朝出于对战争的考虑和其他因素,对交通均比较重视。自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秦朝开始修建以国都咸阳为中心通向边疆的驰道。汉朝在秦驰道的基础上,将秦时由巴郡至西南的五尺道予以扩建.凿山通道千余里,使“南夷始置邮亭”。这对于密切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显著。汉武帝时,张塞两使西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和融合。为了保障军队的联络通讯,元朝在成吉思汗时建立了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驿道。元朝建立后,在西部地区广置驿站,“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使西部形成了发达而完善的驿传系统。清代朝自北京皇华驿站起始.有通往蒙古、新疆、、西南的驿站和西部边疆的驿传网络,四通八达。

历代封建王朝的西部交通建设,保障了军事信息的畅通,利于统治者及时对边疆形势作出反应,对稳定政局、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有着积极作用。另外,交通的发展,不仅仅利于递送军事物资与情报,还利于商民往来与货物流通,进而促进了边疆各民族的融合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 文化教育

西部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的和文化,历代封建王朝一般都实行宽松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的信仰也往往不予干涉,以维护其统治。

西汉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丝绸之路,通过商贸、使臣往来,促进了中厚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汉以后各朝代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兴建学校。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割据政权重视文教,敦崇儒学,采取各种方式振兴文教事业。如前凉设崇文祭酒,征九郡胄子,立学校,行乡射之礼,表彰忠、孝、节、义。宽松的教育和学术氛围,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如河西文化不仅继承了汉时之传统文化,还融合了这一地区氐、羌、鲜卑等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人所称誉。文化的融合,不仅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而且有利民族大一统思想的不断形成和完善。

隋唐时期边疆民族多将子弟送往中原学校学习。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敕吐蕃王及可汗子孙,欲习学经业,宣附国子学读书”。唐国子学向周边名族开放,地方郡学也招边疆子弟入学。这一时期,在强大国力的支持下,丝绸之路更加繁荣,商贸来往、文化交流更加频繁。隋唐统治阶级对域外文明采取开放态度,兼收并蓄,使中华文明成为当时世界最为强盛、辉煌的文明。至明清时期,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同时,统治者却逐渐实行“闭关”政策,中外文明交流趋缓,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社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历代王朝在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与文教活动,客观上带动了当地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农业文明逐步取代了游牧、狩猎文明.民族间的融合不断加强,促进了中国大一统文化思想的形成。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复杂的民族关系、经济生活和文化心理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历代王朝的西部经营大体呈现了一种政治统一与经济开发同行,军事威慑与抚绥相伴,由单一到逐步深入、综合的过程。

上一篇:文秘专业体验式作业探索 下一篇:《老人与海》中的温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