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时间:2022-03-29 09:25:11

探析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摘要:近些年来房地产行业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房屋建设工程大量兴起,在人们对房屋日益需求的同时会经常发现房屋建筑的一些问题,因此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房屋建筑工程工程的质量问题。决定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很重要的因素便是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决定房屋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目前房屋建筑来说,其特点在于楼层高、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为满足业主的要求,在施工过程当中对施工技术的把关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细化。对于大型房屋建筑来说,首先材料用量大,特殊分部分项工程要求严格,工程持续时间长,在各个单位工程之间交叉作业多,这些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本文针对基本的施工技术的几个要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一)房屋建筑工程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地基要承受结构体传递下来的所有荷载,因此要求地基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在地基选型方面,若地基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同时结构体在竖向能够较均匀的分不到地基上,那么结构体可采用独立的地基基础;若地基承载能力有限,不能承载过重的竖向荷载,那么应该采用筏形地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比如在软土地基中,就应该首先对软土层的组成、分布以及土质等进行勘察,并且提出地基处理的方案。

若遇到淤泥地基时,此应尽量不搅乱淤泥的分布,针对这种情况应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式。首先应该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然后利用有效的措施,使结构体在这种不稳定的基础当中稳定。当地基的处理办法已经确定后,应该经常检验其稳定性,对其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论证。建筑施工的同时,应该不间断的监测地基变形量,使其控制在相关规定的范围内。

在房屋建筑地基工程处理的过程当中,应考虑众多的因素。主要有工程地质情况、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荷载分布和大小、建筑功能需求、附近建筑物地基情况等。比较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强夯法、孔内深层强夯法、换填垫层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柱锤冲扩桩法等。

(二)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浇注墙、柱混凝土

在浇注墙混凝土时,应分散布置下料点,分层浇注,连续浇注。堆料时每次应该小于1m;倾倒混凝土的高度应该小于2m,若大于2m,则在倾落的过程当中应使用串筒或溜槽。为防止墙体洞口变形,其两侧的混凝土保持在相同的高度,下灰和振捣都应同时进行,并且大洞口下部模板开口后应进行补充振捣。在浇注墙体和柱的混凝土时,首先应该将底部的软弱层凿除,再以水泥砂浆补填在凿除的部位,这样便杜绝了底部混凝土烂根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当中,应该连续施工,上层混凝土浇注时间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时间之内,并且在振捣混凝土时应使混凝土表面翻浆不带气泡为止。

2、浇注梁板混凝土

梁板混凝土浇注一般是从一端向另一端浇注,在浇注过程中,振捣和下灰这两种工序必须配合进行,应该做到沿着梁底向前推进混凝土的浇注。注意依照梁的高度进行分层浇注,当梁浇注到板底的高度时,梁板便一并浇注。在振捣器的选择方面,梁混凝土一般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应插入快拔出慢,均匀振捣各个插点;而为使混凝土表面达到平整,板混凝土一般选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完后,再用木抹子抹平混凝土表面。在整个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细节有,一是为了方便稳定的支立墙柱模板,应对顶板混凝土的浇注厚度和找平进行控制;二是无论何时都应该及时清理落在混凝土上的灰尘和颗粒等。

3、浇注墙柱和楼梯交接处的混凝土

因墙柱混凝土和楼梯混凝土是同时浇注的,因此有约两米的高度差存在于底层踏步和上一层楼面之间,使得在底层踏面处会经常发生混凝土流失和堆积的现象,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施工时应用钢板网临时遮挡墙体和踏步的交接处。对于浇注后的混凝土,应该对其进行覆盖保湿养护,防止其出现脱水和产生裂缝。必要时可采用养护剂,养护剂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要均匀的喷涂在混凝土表面,或者采用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塑料薄膜应严密的覆盖着混凝土,并且薄膜内保持一定的湿度。

(三)房屋建筑工程防渗施工技术

房屋渗漏包括墙体渗漏、门窗渗漏、饰面块材料渗漏、墙体与门窗交接处渗漏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墙体的裂缝等引起的。这些裂缝一方面使房屋的功能受到限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另一方面还有碍于建筑物的外观形象,并且其维修工作也十分困难。造成这些后果的主要原因是在施工过程当中对防止渗漏工作做得不够严谨,并且其防漏施工工艺相对落后。为防止渗漏想象的出现,应注意一下几点:

1、砌块的质量至关重要,应该按照相关的规范选择使用抗压强度大于5MPa的砌块,且需经过28天的养护,干缩值应小于0.5mm/m;

2、为避免因自身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不应大于15%,而掺入粉煤灰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含水率则不应大于20%;

3、砌块进入施工场地后,应该按照相关规范和场地布置图合理放置,并且注意防雨防雪。

4、在施工过程当中,不同种类的砌块不能混在一起砌筑,不同等级及不同干密度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也不能混合砌筑。

(四)房屋建筑工程节能施工技术

现如今国家正在大力提倡房屋建筑的节能技术,并且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房屋节能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房屋建筑节能问题在建筑行业当中是属于重点发展的对象。房屋建筑节能技术最重要的优点便是在保障房屋使用功能的同时,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资源消耗,并且还节约了成本,因此是非常值得推广的。

1、在对于现行的建筑节能技术使用最多的便是太阳能技术。一般情况下选择在建筑楼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经电池板的发电系统转换成电能,电能通过与系统相配的蓄电装置将电能储存,各供电设备将电线接在蓄电装置上便可方便的使用电能,整个过程简单方便,受到行业的欢迎。

2、对于建筑结构的保温隔热,一般选择使用蒸压粉煤灰的混凝土砌块,并经过相关技术加工形成的一种特殊墙体作为构造物的护墙。这种新型墙体的使用可使建筑垃圾变少,不仅节约了生产资源,而且保护了环境。

3、建筑物的门窗是能耗较大的部位,在建筑物节能设计当中应选择合适的节能门窗。一般情况下节能门窗要求其传热系数和气密性指标要高于施工所在地门窗的指标,优先得到推广的是节能型塑钢门窗。外门一般选择有较好保温性的保温门,同时在施工时要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密闭性,防止开启后冷风渗透过于厉害。外窗一般选择铝合金窗或玻璃钢窗,这类外窗的气密性和保温性都很好,能有效的起到节能的作用。因人们对厂前区建筑外面有较好的美观,则一般选用中空玻璃断桥铝合金窗。

在建筑节能技术当中,施工技术的把握和新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人员应及时接受新技术的培训,掌握建筑节能技术的最新信息,不断优化节能施工方案,使建筑物真正的实现节能。

三、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基础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的发展着,房屋建筑的大力建设使得施工技术不断的提高,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甚至有很多施工技术还申请了专利。这些新施工技术的应用使房屋建筑工程能够实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节约能耗等效果,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推广使用。在发展我国施工技术的同时也应向国外先进技术学习,通过我国自身技术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对比,或者两种技术的有效结合,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更为明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永刚.关于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11)

[2] 严建飞.探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 [J].建材与装饰 2012(14)

[3] 孙永国.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财富 2012(11)

上一篇:探讨灵活交流输电技术 下一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