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初三学生中考字音有效复习应对策略

时间:2022-03-29 02:20:50

城郊初三学生中考字音有效复习应对策略

【摘要】纵观近几年的陕西中考语文考查字音字形这一部分试题,都是从七至九年级每课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甄选的。所以字词的复习,不能脱离开课本,要以课本为依托。

【关键词】城郊;初三学生;中考;字音;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每年中考题的第一大题的一小题,考查的是字音,共2分。从题的难易梯度来看,它在语文卷的卷首,属于易做题,学生应该容易拿到分数。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得分率不高。但这2分在中考当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有可能因为这2分,学生会功亏一篑,也可能决胜千里了。

在临近中考之际,怎样更有效、快捷地复习字词,就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了。

纵观近几年的陕西中考语文考查字音字形这一部分试题,都是从七至九年级每课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甄选的。所以字词的复习,不能脱离开课本,要以课本为依托。

那是不是每个字词都要复习?没有必要。一是因为学生时间紧张,二是考察的并不是所有的字词,而是一些易读错字。所以重点复习这些就行了。

在进行易读错的字音复习之前,首先要明确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一、易读错的字音分类

易读错的字音分三类:一是多音字;二是不是多音但生活中普遍口误,认为是多音字的单音字;三是生僻字即不常用的字。

中考字音考查的是常用汉字的读音,所以生僻字虽然容易读错,但基本不考察,极少出题,所以这一块的复习基本可以省略。那么复习字音重点就落在了常用字多音字和易口误的单音字。

下列是易读错的多音字和单音字的例子。例如是多音字的“曲”在“曲折”一词中,容易误读错为”qǔ”,正确的应该读”qū”;不多音但生活中普遍口误的单音字,例如“优劣”的”劣”,容易误读为”luè”,正确的读音应为liè;

二、多音字复习应对策略

(一)理解词义,正确读音

易读错的多音字平时除了强调在具体的语境里的正确读音外,更重要的区分意思,同一字在不同语境里的读音。通过掌握字义来区分读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如,在下列几个词中,读作qū的是哪些词:戏曲、散曲、九曲连环、曲解、曲江。曲有qū和qǔ两个读音。读作qū时意思是弯曲、理亏、使弯曲、弯曲之处的意思,或用来酿酒、制酱的发酵物。读qǔ时意思是乐曲、歌谱的意思。由此得出,读作qū的词是:九曲连环、曲解、曲江。

如果从词义上区分,不但能准确区分,而且基本能永久地记住,不会猴子掰包谷,边学边忘。即使忘了,在具体词里该字的读音,根据意思也能正确断定读音。

(二)重整理积累

正确读准多字音的读音,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规范整理格式,学生分工合作,把每一课中的多音字整理出来,并把该字每个读音都组词,把意思查出记录。

整理好之后,教师汇总,装订成册,形成资料。这样大大减轻老师和学生的复习工作量;同时学生在整理过程中,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积累的过程,可谓有一石二鸟的功效。

接下来教师及时有效地组织安排学生理解并识记,学生结合词义正确熟练运用改字音 。

(三)反复强化练习

整理好的字词,到学生正确掌握,需要不断反复强化练习,反复是最好的制胜法宝。

因为这些字音都是易出错的,再加上已经固有的错误读音习惯,所以一次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再有人的遗忘规律。这样就不断地强化训练。

在强化训练中,可以把练习过程分为四轮或多轮来进行。每一轮学生先复习,再采取试卷的形式进行测试。每一次训练完之后,学生从本次训练的内容中选出还没有掌握的字音,进行再整理、再复习。下来每一轮亦复如是。这样不但针对性强,同时也提高了效率,也为初三的学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教师定时地组织练习检测,不断地强化训练,直至学生基本全能掌握。这道题的2分,就能轻松收入囊中了。

(四)个体差异,查漏补缺

在整理易读错的多音字时,每个同学正确掌握多音字读音的程度情况不都一样。所以在集体合作整理好的材料上,学生根据个人的情况,在整理的材料上补充自己有问题的多音字字音。练习中,本人再反复强化这些词。这样材料不但有了鲜明的个人色彩,同时针对性和对每个同学的有效性更强了。

三、易口误的单音字复习策略

易口误的单音字,不能和多音字一样从词义上来解决。因为这些字的读错是因为以讹传讹的效果下进行的。例如暂时的暂、癖好的癖、嫉妒的嫉、脂肪的脂等等这样的字音,在生活中大多数人读错,甚至在新闻媒体和影视剧中,读错的情况也是很普遍。所以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个错觉,正确的读音反而像是错的。再加上错误的读音在大家的大脑里基本固化了。故纠正起来也得费一些力气。

和前面多音字的整理和训练方法一样,老师先指导学生分工整理,再有效地反复强化训练这类词。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经过以上有效指导和训练,学生不但能正确运用母语,而且在中考中做这道题,肯定是手到擒来。

上一篇: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几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