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领跑”全产业链信息化

时间:2022-03-28 09:36:10

长虹:“领跑”全产业链信息化

除全产业链信息化平台之外,长虹还将“可靠性技术”嵌入长虹全产业链中,成为提升产品质量的利器。

当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进入“全产业链”竞争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再只是来自于单项优势技术或产品,产业链整合能力日益成为决定竞争成败的关键。

一体化整合

日前长虹全产业链信息化平台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作为中国家电业首个全产业链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引发众多关注。自2005年长虹入驻美菱电器、2007年入驻华意压缩后,不只是在资本层面为两家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理念,还通过打造“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协同发展平台,打通了美菱和华意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构建了两者发展的“高速路”。

据了解,与当前一些企业推动的“全产业链”竞争体系不同的是,以华意压缩和美菱冰箱为主体打造的长虹白电全产业链之外,有机地将长虹在智能化系统优势进行融合,而是构建了一套“黑白产业融合、横纵交互驱动”的生态全产业链体系。长虹拥有的智能技术及应用创新能力,为美菱冰箱在智能化、信息化研发及制造方面提供强大的技术升级平台;长虹与美菱、华意在采购、物流、营销、服务等方面的系统整合相互借力,在生产成本、管理水平、反应速度、市场影响力等方面产生了共同应对风险的绝对优势。这些都是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

而要在如此规模浩大的全产业链上实现信息化管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今,200多亿元的采购,6000多种物料,800家供应商,7位工作人员搞定;同样达到100%的库存准确率,库房的数据录入人员为零,在业务发生的同时,数据就进入系统;整体供应链结算及认证工作人效提升50%,质量索赔业务全面实现电子化自动驱动记账。

财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整合与业务提升最先让长虹尝到了甜头。从2000年开始,长虹公司启动以财务管理平台为代表的集团管控信息化建设。此外,以ERP为核心,长虹信息化在生产、物流、营销、设计、人力资源、供应商关系、数据集成、军工、基础设施等领域遍地开花,财务系统领域、生产制造领域和营销管理领域的成果尤为显著。

通过与项目结合,针对具体业务的二次开发或者自主开发,让信息化建设与长虹产业、技术发展融合扎根。据了解从2007年起,美菱开始实施并上线长虹花10年时间才完善的IT系统,与美菱经营主线匹配。现在,长虹的生产和采购已经进入ERP系统的PP、MM模块和其他信息系统管理,整体上提高了长虹整个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竞争力。

数据显示,在长虹等离子屏生产线自主开发的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2005年-2009年采购降本率在5%以上,共计节约成本4亿元;库存物料从24亿元降到2.25亿元,库存周转数从不足6次提升到35次。

目前,长虹核心和非核心的业务IT化率达到75%以上,信息化建设逐步向包括军工集团、美菱集团等大产业推进,实现信息化的覆盖率达100%。据统计,仅2011年,信息化直接或间接为公司产生效益1亿多元,实施43个项目节约制造成本7700万元。

作为长虹“三转型”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纯制造业向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服务业转型,自然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从技术能力上看,长虹已经具备IT总体规划、应用系统集成、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开发、基于ITIL规范的IT运维服务等四大核心技术能力

形成制造业主要信息系统整合业务标准定义能力。

2008年,长虹将原集团内的IT部门独立,注册成立“四川虹信软件有限公司”,开展IT外包服务,泸州老窖、唐山机车、中海油、掌上明珠、一汽大众、绵阳政务中心等60余家公司分享了长虹经验。去年信息化外包业务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

可靠性工程

全产业链信息化平台之外,长虹还将“可靠性技术”嵌入长虹全产业链中,成为提升产品质量的利器。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长虹为2012年度全国“质量标杆”,在长虹成功摘得这块含金量十足的牌子背后,“可靠性”这个关键词也正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据了解,自2008年导入可靠性工程以来,长虹产品返修率大幅下降,长虹平板电视返修率从2008年至2011年降低了65%,研发周期缩短了30%以上,产品研发费用和售后服务成本大幅降低,而可靠性提升了4-6倍。

可靠性技术即在开发阶段就把产品不可靠的“DNA”找出来并更改,并在产品的生产、元器件控制等方面,全程应用这一技术。长虹开展了大量基础、关键、共性的课题研究,形成可靠性核心技术能力,并正在集团内向各产业单元全面推广,涉及平板电视、冰箱、空调等众多产品门类的整机、机芯板、屏模组、压缩机等关键部件。

在长虹,产品可靠性工程主要依靠几道“筛子”来实现:可靠性设计和分析、可靠性实验、软件测试、电子元器件控制、可靠性管理。一道道筛子构筑起了一个防疫系统,将不可靠的因素过滤掉。

利用可靠性技术,让长虹的设计师们屡试不爽。在实施可靠性技术后,可靠性技术中心共激发电视类产品200多项缺陷,为公司避免损失近2亿元。随着平板电视软件越来越复杂,由软件问题导致的故障比率逐年升高。靠应用可靠性技术,技术人员共发现上万项违反软件编码规则情况。

可靠性强化试验成为可靠性技术的一大特色。通过施加一组非常苛刻的产品工作环境应力,快速激发出产品潜在的缺陷,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长虹可靠性技术中心项目经理文君说,为了找出电视机的缺陷,要将电视机置入零下40℃至80℃的环境中,在这种强化的应力环境中,很多潜伏和间歇性的缺陷很快就会被暴露和激发出来。

在家电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今天,谁能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谁就能抢占先机。通过导入可靠性技术,产品缺陷及时被暴露,设计师可以迅速进行设计改进和完善。如此一来,不仅产品研发周期显著缩短,产品上市加快,而且提升了产品质量。

可靠性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更是一种工业思想。随着可靠性技术中心的升格,长虹正在开启一个“大质量”的时代。在多媒体产业集团“试水”可靠性技术,只是长虹致力于在以电视为主的黑电产品线提升产品质量的第一步。长虹的想法是,通过在产品硬件、软件、系统等方面的可靠性技术研究,形成持续的能力积累,以形成公司产品在可靠性方面的差异化特征。然后通过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向各产业集团全面推广,涉及平板电视、冰箱、空调等众多产品门类的整机、机芯板、屏模组、压缩机等关键模块,以可靠技术为支撑筑起全线产品的质量“防火墙”,从技术维度颠覆偏管理、轻投入的传统质量管理观。

专家表示,面对国内国外形势,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参与国家重点专项,不断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瞄准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家庭、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抢占战略制高点。此外,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参与建设设计、制造、服务融合互动机制,围绕核心价值环节促进产业链整合是关键。

上一篇:电子设备的雷击过电压分析 下一篇:浅谈互联网智能办公在电力企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