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TCL重生

时间:2022-03-28 05:02:03

近日,TCL集团总裁兼董事长李东生在其最新的反思作《鹰的重生》中,对公司内存在的种种弊端作了自我批评,但却只字未提公司的治理机制。而这并不代表TCL不存在此问题,恰恰相反的是,公司治理机制正是国际化路上的TCL身上的短板。

TCL的诸侯文化

TCL的前身TTK 家庭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凭借创业者们的智慧、激情和外部市场机遇,TCL公司一路狂奔,如今已发展成为了彩电业的大腕。但由于公司发展阶段和历史的局限性,一路走来,TCL公司治理依靠的依然是一套江湖机制,即“英雄+义气”维持着公司的正常运转,公司内部缺乏一整套的规范制度。公司仍处于人治,而远非法治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李东生领导下的“TCL王牌军队”内部形成了一个个帮派和相应的诸侯,而作为“TCL士兵”心中的精神领袖,李东生本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TCL王牌军队”中最大的诸侯。

这种诸侯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的产权模糊现状共同阻碍了科学的TCL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

对此,李东生曾经在《对话》现场自省道:TCL欲想从一家中国的成功企业过渡成一家国际性成功企业,公司就得扬弃许多过去的做法,包括一些曾助公司发家致富的成功做法。

悲壮的改制之路

国企身份为TCL的改制路平添了些许悲壮的色彩。

1996年下半年,李东生正式取代退休的张济时领航TCL。此时的TCL已是一家销售额达58亿元的巨型企业,但由于历史的原因,TCL公司的产权极其模糊。如何解决下一步TCL发展的动力成了李东生难以回避的问题。

李东生决定走出一条属于TCL的特色改制路。

1997年,李东生提出了只对增量进行改革,而不动存量,以达到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方法,最终得到了资本方惠州市政府的支持。就在这一年,以李东生为首的TCL管理层与惠州市政府签订了如下协议:核定当时TCL的净资产为3亿多元,该3亿多元资产全部归惠州市政府所有,创业者不得有任何异议;1997年后,以净资产年增长率为标准予以奖惩;规定TCL集团的净资产回报率不得低于10%。年增长率如果超过10%,其超出部分按一定比例以现金形式奖励给管理层,但奖励只能用于认购公司增发的股份;具体为如果增长率在10%-25%,管理层可获得其中的15%;增长25%-40%,管理层可得其中的30%;增长40%以上,管理层可得其中的45%。;如果增长达不到10%,则管理层应受到相应的处罚。合同期限为5年。

这一改制为TCL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促使公司继续狂奔。但到了2001年,TCL的发展再次遇到了障碍,当年增长速度从前一年的35%骤降至19%左右。作为惠州市的大企业,TCL经营业绩的好坏会对该市工业指标完成状况带来直接的影响。

惠州市政府坐不住了,李东生焦急了。

2001年下半年,国家出台的国有股减持政策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希望。

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当年,惠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在李东生心中,一个宏伟的规划“阿波罗计划”初现雏形。于是,TCL历史上的第二次改制拉开了序幕。

2002年4月16日,期待已久的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第一届董事会随即选举产生。新组建的TCL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共有13位董事,1个代表惠州市政府,2个是新进来的战略投资者,6个来自管理层,他们是:李东生、袁信成、郑传烈、吕忠丽、胡秋生、万明坚。且中国网通总裁田溯宁等4人当选公司的外部独立董事,但由于董事袁信成、郑传烈、吕忠丽、胡秋生、万明坚等都是跟随李东生手下多年的老部下,而4位外部董事能否真正发挥中立的作用令人怀疑。因此,董事会的实际效果是摆设,还是一个真正的沟通制衡平台,李东生在《对话》现场所言已给出了答案。这就为今后TCL的第三次改制埋下了伏笔。

TCL的第三次改制迫在眉睫,但这只鹰能重生吗?我们应该保持期待。

上一篇:汇源上市:朱新礼的资本三步棋 下一篇:陈晓增持凸显“大国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