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时间:2022-03-28 08:29:13

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骨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220例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骨科术后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疼痛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和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下肢骨折;并发症;影响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及交通业的发展,老年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其中以下肢骨折为多见,而下肢骨折中又以股骨颈骨折为主,手术是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法,由于老年人各系统生理机能已有减退,多种内科疾病并存,加上骨折及手术的创伤,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才得以恢复,同时受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抑郁、感染、便秘、压疮、静脉血栓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所以,在老年骨折的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系统的合理的护理方法,对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因素予以全面评估,预见性地落实好各项护理措施才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选取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了预见性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20例作为干预组,其中男74例,女46例。年龄60~92岁。损伤原因:跌伤88例,车祸32例。其中股骨颈骨折72例,股骨粗隆问骨折28例,股骨干骨折20例。对应选择2012年1~12月我骨科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男86例,女34例。年龄62~89岁。损伤原因:跌伤74例,车祸46例。其中股骨颈骨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股骨大转子间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等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骨折后常规性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以往老年骨折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支持、疼痛护理、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综合评价量表进行患者满意度的评价,同时记录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并行统计学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 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通过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实行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后,大大降低了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疼痛减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增强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即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护理

3.1心理支持 骨折及手术对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创伤,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心理应激能力较差,同时又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加上家庭、经济等多种因素造成患者心理负担较重,术后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不良情绪将会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和指导,多与患者沟通、耐心介绍病情及治疗情况等,鼓励家属多探望、多陪护患者,使其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3.2疼痛护理 多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疼痛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学会疼痛的表达,为患者进行各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指导患者学会采用预防或减轻疼痛的技巧,如当咳嗽时可用枕头或手轻按压切口,以免牵扯而引起疼痛。或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看电视、听音乐、听故事、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等,对术后切口疼痛应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而不是待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给药[2]。

3.3预防感染的护理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尤其是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体质弱,加上长期制动和卧床,因此较易出现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及术口感染等并发症,所以要定时开窗通风,,减少或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空气的清新,术口换药注意无菌操作,禁止抓挠术口。适当抬高床头,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多咳嗽排痰,痰液较粘稠者可进行雾化吸入,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扩胸运动、练习深呼吸等,以防痰液聚集并发肺炎。留置尿管时注意无菌操作,保持管路的通畅,避免出现扭曲、受压、尿逆流现象,根据尿意和膀胱的充盈度及时,以免出现泌尿系感染[3]。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

3.4预防压疮的护理 压疮的预防包括术中和术后的预防。手术时间过长时应该垫上合适的垫子。术后应协助患者翻身1次/2~3 h,最好使用循环式气垫床,骨突处垫棉圈、气圈、棉垫、海棉垫等以减轻皮肤受压,同时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鼓励患者使用骨科床的手吊环尝试进行身体活动,减轻肢体的受压。定期更换床单、保持床单元的整洁,增进营养以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及皮肤组织修复力。

3.5预防便秘的护理 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鼓励多进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蔬菜以及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经常环形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早期预防性的使用肠道的药物,如麻仁软胶囊,如出现明显的便秘现象可给予适量的药物治疗。

3.6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DVT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静脉壁的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的高凝状态。针对三大成因可以采取预见性措施:鼓励清淡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腹内压增加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根据患者血凝状态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或活血扩管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或丹参注射液等 ,术后将患者的双下肢抬高(以高于心脏平面20~30 cm 为宜),但避免膝下垫枕使髋部过度屈曲,以免压迫静脉影响回流[4]。鼓励尽早进行患肢的等长收缩运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同时被动按摩下肢肌肉,必要时可利用弹力袜来促进下肢静脉的回流。坚持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需注意听取患者的主诉,密切地观察患者肢体的皮温、肿胀和末梢循环情况以尽早发现DVT。

3.7预防关节僵硬的护理 下肢骨折后使身体负重功能暂时丧失,需要长期的制动及卧床休息,若未及早进行下肢关节的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出现关节僵硬状态,严重影响着下肢行走功能,因此术后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疼痛护理的基础上,及早积极进行下肢主动及被动训练,一般从远端关节开始,逐渐扩大活动范围,必要时可以借助理疗仪器或关节训练仪辅助训练[5]。

4讨论

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加之体力下降,遇到轻微的磕碰、撞击即可引起骨折,尤其是下肢骨折后身体负重功能丧失,需要长期的卧床才得以恢复。预见性护理属于一种超前护理,它要求护理人员在准备护理前和护理期间,通过对患者认真全面的评估,预测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寻找诱因,及早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6]。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改变了以前常规性护理时并发症出现后才采取措施的缺陷,它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预防并发症的认知能力,使之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遵医行为,有效地降低了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士自我价值,增强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国芬.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北方药学,2012,9(8):126.

[2]杨凤梅.老年腰椎骨折的疼痛预见性护理对策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5):782-783.

[3]王咏莲,黄芳芝.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的影响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5):75-76.

[4]陈珍红,王跃军.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5):22-23.

[5]李乐之,路潜主编.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65.

[6]甘小荣. 预见性护理对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3):73- 74.编辑/张燕

上一篇:后颅窝减压加枕颈融合治疗Chiari畸形合并颅底... 下一篇: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病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