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3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3-28 01:38:34

恩替卡韦治疗36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7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口服,对照组36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口服,疗程1年,每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HBV DNA转阴率、HbeAg/抗一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Child Pugh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恩替卡韦;拉米夫定;肝硬化;失代偿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1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00-01

乙肝肝硬化为终末期肝病,是乙肝病毒持续复制、肝炎反复发作的结果,其病情重、并发症多、治疗困难且预后差[1]。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体内病毒的复制可加速病情进展,抗病毒治疗可抑制HBV复制,阻止或延缓肝脏疾病的进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恩替卡韦(ETV)是高效抗病毒药物,具有快速抑制病毒复制的特点。本文笔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36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符合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修订版)》的标准[2],血清ALT水平均超过正常上限,HBV DNA≥500IU/ml,同时排除其他病因导致的肝硬化或重叠其他病毒感染,且6个月内未接受免疫调节或抗病毒治疗。72例患者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6.5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嘱其注意休息、合理饮食,给予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6例患者给予恩替卡韦0.5mg口服,1次/日;对照组36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1次/日;疗程为12个月。

1.2.2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12、24、36、48周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定量,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并进行Child-Pugh评分,同时定期检测血常规及肝功能的变化,记录用药后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的改变 见表1。

2.2 两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比较、HbeAg/抗一HBe血清转换率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hild-Pugh评分 见表3。

3 讨 论

HBV复制可加重肝硬化的病情,核苷(酸)类似物可快速抑制HBV复制,但临床起效需要3-6个月,所以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只要是HBV DNA阳性则应立即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且需终身治疗[3]。

恩替卡韦是新一代抗HBV药物,是环戊酰鸟苷类似物,对DNA多聚酶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经口服吸收进入肝细胞后,通过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并通过与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使恩替卡韦三磷酸盐能抑制病毒多聚酶的启动、逆转录、DNA依赖性合成的三个环节,以掺杂到HBV DNA链上,终止DNA链延伸和病毒复制[4]。本文笔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36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通过1年的疗效观察,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HBV DNA转阴率、HbeAg/抗一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Child Pugh积分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治疗组Child Pugh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恩替卡韦有较强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且不良反应少,是目前用于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首选药。

参考文献

[1] 刘卉.曹祥梦,等.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7):113-115.

[2] 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65-80.

[3] 邵江波.徐君,等.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96周临床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0,12,8(34):11-13.

[4] 刘林华.陈新月.抗乙型肝炎病毒新药.恩替卡韦.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6,33(1):58-60.

上一篇:刍议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健康人群7种食物不耐受检测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