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胎”姐弟惊艳巴黎“红磨坊”

时间:2022-03-27 05:16:23

出生于四川绵阳的“龙凤胎”姐弟冯萱和冯波,曾被人称为“药罐子”。为了强身健体,父母送姐弟俩进艺校练舞。谁料这一练就是20年,不但练到体健人靓,而且成为国内唯一一对“龙凤胎”双人特技表演艺人,技惊国内外。

法国巴黎红磨坊经纪公司外联总监希克朗先生看中了这对姐弟的表演,随即与其签约。在巴黎演出期间,姐弟俩独特的高难度双人表演轰动了这个浪漫之都。

多病龙凤胎进了艺校

1981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四川绵阳的一幢居民楼里,一位名叫张雅丽的产妇临盆了。她随即被送往产科医院,接生的医护人员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随着一声尖厉的啼哭声,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仅隔10分钟,第二个孩子又降生了,是个男孩。一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男主人冯仁华更是笑逐颜开,激动得像个孩子。

然而,“龙凤胎”带来的高兴和激动没有延续多久,冯仁华夫妇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这两个孩子的体质很弱,不是弟弟冯波咳嗽头痛,就是姐姐冯萱感冒发烧,姐弟俩较着劲儿生病,冯仁华夫妇每天忙得头头转。

这时一位朋友对张雅丽说:“龙凤胎很难在一起养,很多龙凤胎最终都只活了一个。你们不如留下男孩,把女儿送人算了。”张雅丽不肯,当即拒绝说:“‘龙凤胎’能生在一起是天赐的缘分,再难养也不能把他们分开,我就是多掉几斤肉,多吃几年苦,也要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

就是她的这句话,把所有上门游说,希望为他们代养一个孩子的亲戚朋友都挡在了门外。

从此,冯家夫妇精心抚养着这一对骨肉,生怕有一点点闪失。然而,无论怎样细心呵护,两个孩子还是离不开注射器和药罐子,童年几乎是在打针吃药中度过的。

为了增强姐弟俩的体质,父母把他们送到少年宫的舞蹈培训班练习舞蹈。姐弟两个一起去学跳舞,感觉很有意思,特别高兴。他俩的外形长得特别像,而且很有心灵感应,举手投足间有一种非常默契的感觉,加上他们听话,练功认真刻苦,很受老师的喜爱和器重。

经过一年的训练,姐弟俩不但身体渐渐强壮起来,而且舞也跳得好。听说他们是一对龙凤胎,常常有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家长好奇地跑过来观看他俩练功表演,并且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们阵阵掌声,让他们有一种“小明星”的感觉,姐弟俩练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舞蹈老师看到了这对小姐弟的潜质,便向冯仁华夫妇建议,推荐他们报考艺术学校。

夫妻俩征求两个孩子的意见。姐姐冯萱说:“只要弟弟去,我就去。”弟弟同样俏皮地说:“只要姐姐去,我就去。”

爸爸问:“那你们到底愿不愿意去呢?”冯萱首先举手:“我去!”冯波立马也举起了手:“我也去!”

就这样,他们走进了成都市艺术学校。这是1990年春天。

“歪打正着”学艺有成

送孩子进艺校学习,冯仁华夫妇仍然是抱着让孩子“强身健体”的目的,并未考虑他们能学出多大的名堂。当时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两个孩子会因此“歪打正着”,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双人技巧表演明星。

入校后,老师将姐弟俩分在两个班,住在不同的寝室。这是姐弟俩从娘肚子里生下来后第一次“分开”。以前两人总是手牵着手,形影不离,连晚上睡觉都睡在一起的,这突然间分开,各自独立生活,让姐姐冯萱很不适应。倒是弟弟冯波感觉和一帮哥们在一起特别好玩。姐姐对弟弟说:“我过不惯。”说着说着就翘起嘴巴哭起来。弟弟说:“姐,你不要担心,我们还在一个学校,有什么事你跟我说,我帮你。有我在你怕什么嘛!”那神态和语气活像一个大人,倒把姐姐逗笑了。

然而,独立生活还没完全适应过来,练功的艰苦又朝她袭来。冯萱学的是软技功,下腰、劈腿、趴一字,是每天的必修课。为了尽快提高学员的柔韧性,老师对大家要求很严,一练就是几个小时,谁也不准偷懒。11岁的冯萱本来体质就比别人差些,哪经得起这种苦练?练功时的那种苦和痛,常常使她默默地流下眼泪。

有一次,她实在忍受不住了,就靠在墙边休息一下,偷一下懒。谁料老师发现后,走过来劈头盖脑就是一顿训斥,然后罚她多练半个小时。她流着泪咬着牙坚持练完后,想到了逃跑。下课开饭前,她托一个同学给弟弟带了一句“我不学了,回家”的话后,就偷偷跑回了家。

谁料等她坐上两个小时的公交汽车回到家时,进门一抬头,发现老师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等她。原来,弟弟得知姐姐逃走的消息后,立即告诉了老师,老师便开车赶到她家。一见到老师,冯萱傻了眼,红着脸什么话也说不出。没想到老师的态度非常好,拉她坐到身边,一边抚摸着她的头,一边安慰她说:“没关系,没关系,以后训练我会考虑你的体质情况,不会像今天这么严厉了。”然后又在爸爸妈妈面前表扬她,说她悟性好,练功非常认真,是棵好苗子,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听着老师的话,冯萱感到自己做得不对,当逃兵是很不光彩的事,而且丢下弟弟一个人逃跑,确实不应该。于是,她又跟着老师回到了学校。

可是,老师并没有兑现她的承诺,练功时对冯萱的要求比以前更加严厉了,好像是对她当逃兵的惩罚。冯萱又多次在练功时痛得流泪,她悄悄对弟弟说:“太苦了,我真的不想练了。”谁料弟弟说出这样一句话来:“你做姐姐的都受不了,我就不必苦撑了。你不练我也不学,一起逃走算了。”

这句话重重地刺激了冯萱,她想:“我这个姐姐怎么总是带坏样?如果两人都不学了,多伤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心啊!”于是她大人似地迸出一句:“我不走,你也不准走,累死痛死也要死在学校里。”弟弟便开心地笑了:“姐是好样的,姐不走我也不走。”

就这样,姐弟俩在异常艰苦的学习训练中,凭着骨肉同胞之情激发出来的坚强毅力坚持了下来,一练就是六年。在这六年期间,姐弟俩相互照料帮助,几乎形影不离。虽然他们不在一个课堂上课和练功,但下课后,姐姐和弟弟就粘到了一起,相互当起了陪练。有时姐姐对于难度相对较大的技巧造型,总是做不到位,弟弟冯波就手把手地帮她练,纠正变形的动作,直到姐姐练好为止。然后,姐姐就跑到食堂请厨艺师傅做一碗雪花鸡蛋,端给弟弟,表示慰劳和感谢。有时姐姐想家,弟弟就到街上超市去买来姐姐最爱吃的腊鸡翅膀,说是妈妈托熟人带来的,捎口信要她别想家,安心学习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弟俩的感情更加深厚,谁也离不开谁。

那年,四川的一个艺术团体应邀赴日本访问演出,到艺校来选演员。老师推存了冯萱姐弟俩。得知要出国演出,姐弟俩别提多高兴了,兴奋得睡不着觉,白天跟着团队排练节目,晚上姐弟俩就研究琢磨怎样把节目演得更好。到日本进行几场演出后,观众对中国传统技巧节目的喜爱,让冯萱感到无比喜悦。她有了一批日本“粉丝”,每次演出结束后,观众就跑上台来与她合影留念,要她签名,甚至送礼物给她和弟弟。一名日本摄影师看了姐弟俩的技艺表演,又得知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后,非常感兴趣,每次演出都来捧场,送樱花给他们,与他们拍照留念。经过近一个月的交流,他成了姐弟俩的好朋友。姐弟俩回国时,那位朋友还哭了。

不久,冯萱姐弟俩又随艺术团一起到俄罗斯演出,同样受到俄罗斯“粉丝”的喜爱热捧。每次登台演出时,主持人都要介绍他俩是一对双胞胎,这引起了“俄粉”的更大兴趣。他们常常为“冯萱是姐姐还是妹妹”的问题展开竞猜打赌,而大部分人猜冯萱是妹妹。冯萱笑着说:“我比小波大10分钟,是姐姐啊!”结果猜错了的人就得受罚给冯萱献花。冯萱回来说:“艺术没有国界。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技巧艺术和演员的热爱,中国文化对他们的征服,令我们骄傲和自豪,也让我和弟弟对自己追求的技巧表演艺术有了更大的信心。”

姐弟惊艳巴黎城

从艺校毕业后,姐弟俩被成都杂技团录取。

在第一次领工资时,冯萱想:工人拿工资是为社会制造产品,干部拿工资是为一方百姓服务,我拿工资应该是为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欢笑。但她发现,观众对他们的表演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热情,得到的掌声很少,完全不像国外观众那样痴狂和热捧。她明白,这是观众看多了国内的传统节目,艺术水准和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缘故,一般的节目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于是,她开始琢磨如何利用“龙凤胎”的优势,编排一些两人合演的特别节目来吸引观众。她和弟弟利用业余时间偷偷排练双人技巧表演。有时因为私下排练耽误了团里的集体活动,还经常挨领导的批评。但批评归批评,为了观众的快乐和掌声,她和弟弟照练不误。这一练就是两年。

第二年春天,他们自创的双人软硬技巧诞生了:她站在弟弟的肩膀、手臂上表演舞蹈,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技巧表演,成为国内外技巧表演的首创,令人大开眼界。

这期间,演艺市场逐渐进入衰微状态。冯萱和弟弟商量后,毅然辞了职,奔赴浙江杭州,开始了跑场子的自由演艺生涯。

但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样轻松顺利。虽然他们的节目新颖有趣,获得了观众的掌声,但因为都是在歌厅小场子演出,每演出几场就要更换地方。没有固定的住所,也没有朋友,还得自己出面联系演出场所,姐弟俩就像飘泊的孤雁,过着流浪演出的巅沛流离生活。这比在杂技团时更加辛苦,压力也更大。为了扩大名气,他们练得更苦,节目编排更具高难度,有时在排练中稍一走神,姐姐就会从弟弟的肩膀上摔下来,摔得脚青腿肿。冯萱经常带伤排练,休息时弟弟就为姐姐按摩双脚。姐弟俩再苦再难也咬牙坚持着。

苦和累他们不怕,但某些人对他们的不尊重,却让姐弟俩颇感伤心。一次,他们来到福建泉州演出。为博取高票房,演出场老板早早就打出大幅广告称:“美艳漂亮龙凤胎,高难度双人技巧让你大饱眼福。”结果三天演出,场场爆满。然而就在第三天的演出中,姐弟俩遇到了烦心事:第一个节目刚结束,一帮客人就手捧鲜花跑上台来献花,然后向老板提出要求:“让龙凤胎那个女孩演出结束后,陪我们喝酒吃夜宵开房‘玩耍’,价钱另付。”

当老板转达客人的意思后,冯萱又气又怕,气的是他们居然提出这种无聊要求;怕的是如果不答应他们,他俩不但在泉州站不住脚,弄不好还会遭到报复。冯萱和弟弟边演出边寻思对策,但直到演出结束也没想出应对的办法。情急中冯萱连妆都来不及卸,披上外衣就从后台飞快地逃了出来。冯波一个人站在台上谢幕。老板问他姐姐到哪儿去了,冯波就是不说,结果被惹恼的客人当即砸了场子,还打听他们住的地方。冯萱不敢回住地,只好一个人溜进网吧上网。冯波来到网吧后,姐弟俩仍然不敢回住地,只得提心吊胆地在网吧熬了一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两人行李都顾不得拿,就偷偷乘车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这次因及时逃走而化险为夷的经历,对冯萱的打击非常大,她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我是不是不应该辞职跑场子?这样的流浪演出生活适合我们吗?”

父母得知两个孩子的遇险经历后,也十分担心。父亲说:“我看你们别去外地演出了,就在成都或绵阳找份工作。在外人生地不熟的,太让人担心了。”母亲也赞成父亲的意见,要他们别出去了,风里雨里的太辛苦,在家里也不是没饭吃,何苦要去担惊受怕呢!

面对父母的劝阻,姐姐冯萱就问弟弟:“小波,你是男子汉,你拿主意吧?”

冯波一拍胸脯说:“姐,我们练了十多年了,功夫来之不易,丢掉太可惜啊!那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他又对爸妈说:“现在是法制社会与和谐社会,绝大多数人是尊重我们的,他们欢迎我们给他们带去快乐,我们也不是小孩子了,遇到什么事会应付和处理好的,你们就放心好了。”话没说完,姐姐就故意接上话岔,不让爸爸妈妈插嘴:“小波,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我们继续出去闯荡。你不怕我也不怕,我们有了经验,不会出什么危险的。”弟弟拉起姐姐的手,坚定地说:“对,咱们不要放弃,继续演下去。”

父母见两个孩子态度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随他们,只是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处处小心谨慎,不要上人家的当,有什么事要找当地文化部门支持帮助,不要擅做主张。

重新上路之前,姐弟俩经过认真思考,觉得要到娱乐演艺事业发达的城市去,才有安全保障,才有发展的天空。最终,他们选择了长沙。“长沙的娱乐演艺业繁荣发达,观众的要求也肯定高,我们还得上高难度。”弟弟对姐姐说。姐姐笑道:“你跟我想到一块儿了。”不愧是同胞骨肉,心有灵犀。于是,在动身去长沙之前,姐弟俩闭门谢客又开始苦练。以前是姐姐站在弟弟的臂膀上表演,现在姐姐练习单腿立在弟弟的头顶上表演。经过风浪洗涤的姐弟俩艺高胆更大,惊险刺激的高难度特技节目终于排练成功,在演出时一炮打响,很快就接到全国各地演艺场所的盛情邀请。

在全国进行了一番巡演,观众的欢呼尖叫声让他们异常兴奋和激动。

当姐弟俩正沉浸在喜悦和自豪之中时,来自欧洲浪漫之都的呼唤与荣耀降临到他们头上。

2006年夏天,法国巴黎红磨坊经纪公司的希克朗先生来到长沙考察演艺娱乐市场,物色演艺人才。冯萱姐弟俩的特技演出一下就吸引住了他的眼球。他邀请姐弟俩到全球最著名的演艺场巴黎“红磨坊”演出。

仲夏,冯萱和弟弟飞赴巴黎,与对方签下了一年的演出合同。随即,他们的演出轰动了巴黎城,红磨坊场场爆满,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游客在这里观赏来自东方文明古国的“龙凤胎”特技表演,他们欢呼,惊叫,如痴如醉……演出的火爆使对方不得不与冯萱商量,把签约期延长一年。法国文化部长德瓦面尔先生慕名接见了冯萱姐弟俩,赞扬他们艺高胆大的精湛演技,感谢他们给巴黎市民和游客带来开心与欢笑……

上一篇:歌舞团的女孩子们 下一篇:准嫂嫂抹去绝症小姑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