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泪”和“心乱”构筑离愁

时间:2022-03-27 03:18:52

摘 要:冰心的小说《离家的一年》讲述了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因求学离家,和父母、小姐姐分别的故事。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少年“眼泪”和“心乱”的书写,真实细微地刻画出了少年充满童真的离愁别绪,将一个未成年少年的离愁展现得既丰富又生动,让读者体验到了真实的童趣和童味。

关键词:眼泪 心乱 离愁 童趣

一、以“眼泪”书写出恋家的心绪

冰心在《离家的一年》这部作品中,并未着重描写“一年”中少年求学所经历的大事,而是重在刻画求学少年因离家尤其是和他的小姐姐分别时的离愁。作者只对少年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了片段式描写,并未详尽展示其求学生活的各个层面,与此相反,作者对少年因求学而产生的恋家惜别的心绪却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细致的笔调展现出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少年的思想和心理。

作者在小说中主要通过对“眼泪”的书写来展现求学少年恋家惜别的心绪。从小说开始到结尾,作者均有着对少年眼泪的描写。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作者对求学少年眼泪的描写共有九处之多。在小说的开篇,作者描写少年离家之前的心境时,作者写道:“十三岁的年纪,就要离家远去,自然是要难受的。然而他是个要强的孩子,抵死也不肯说恋家不去的话。只因他不肯说出,他的眼泪只往心里流,加倍的刺伤他的心。”在少年离家的过程中,作者五次描写到了少年的眼泪:“这时他万禁不住了,便掏出手绢捂着脸,呜咽着哭了起来。”“他含着泪点一点头”“他心里只乱乱的,不住地擦着眼泪”“小姊姊送到门口,看见他在车上哭了”“他只低着头,恐怕人家看见他的泪眼。” 在少年到校后求学期间,作者也两次描写了少年的眼泪:“他又回来,开了小箱子,看见那些信封和袜子,猛然忆起小姊姊来,不觉退卧在床上,拿枕头盖上脸,暗暗垂泪。”“自己后悔为何竟然来了,在这里多么孤苦!半夜里流泪,母亲也不知道。想到这里,不禁哭起来。”在小说的结尾处,少年求学一年归家时,作者通过小姊姊的言说,描绘出了少年的眼泪:“小姊姊笑说‘这会子你不哭了。你记得去年那晚上,我们坐在台阶上,说着话儿,你眼泪汪汪的,还假充好男儿呢!’”

冰心在《离家的一年》中如此浓墨地描写求学少年的眼泪,却并非偶然,而是和作者自身的文学创作经历息息相关。因为在求学少年的身上,有着冰心自身的影子,《离家的一年》中求学少年的眼泪,正是现实生活中作者眼泪的文学投射。冰心在《我的文学生活》一文中这样写道:“这时我自己偷偷地也写小说。……我为要买小说,便努力作文――这时我看书看迷了,真是手不释卷。海边也不去了,头也不梳,脸也不洗;看完书,自已喜笑,自己流泪。”[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冰心对少年眼泪的书写,承载了自身的现实感受与文学体验。

二、以“心乱”展示出别离的孤寂

冰心在《离家的一年中》除了通过“眼泪”的书写来展现求学少年恋家的心绪外,还通过描绘少年的“心乱”书写出少年别离的孤寂。在小说中,求学少年不仅经常流泪,自身的内心也倍感零乱与失落。小说对求学少年离愁的表现显得非常巧妙,在书写出“身体的离愁”的同时,也书写出“心理的别绪”,这种双重化的表现手法,使得求学少年的离愁显得更加真实和饱满。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善于使用独特的心理描写法为“眼泪”书写作出情感的铺垫,详尽地勾勒出一个十四岁少年离家时的复杂心绪,作者将这种复杂的心绪归结为一个字“乱”,可谓既生动又贴切。冰心多次在小说中对这一心绪进行描述,如在少年离家的前一天晚上,作者写道:“他走入屋里,桌上都空了,开了灯坐了一会,心里只乱乱的。”此外,当少年离开家走到大街上时,作者也书写出了离家少年的心乱:“他想,‘他们也有的是和我一般的离家远去么?’他心里只乱乱的,不住的擦着眼泪。”除了上述直接地描写“心乱”外,作者还通过对离家少年的行为以及家中情景的展现,借景抒情,以行为或环境之乱衬托出少年内心之乱。如在少年离家那一天的早上,作者对少年用早餐时的情景进行了如下描述:“早饭开来了,他也吃不下去,胡乱用了一点。”当少年和他的小姊姊道别之时,作者又这样写道:“门开了,床上衾枕还散乱着,小姊姊穿着睡衣,站在镜台前,拢着头发。”冰心通过正面和侧面对离家少年“心乱”的书写,细腻地展现了离家少年的愁苦心理。这种刻画完全切合少年离家时的情景,从而使得离家的愁绪显得更加真实。

除此之外,在《离家的一年》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善于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意象,书写出少年内心之“乱”,展现别离的孤寂。在少年离家之前,作者这样写道:“屋内的灯光,从竹帘子里射将出来,人影在地,小猫从廊下慢慢的走入他怀里。他一面抚着小猫,一面说:‘我走了,你可寂寞了。’”在这里,作者通过“灯光”“竹帘”“人影”这三个简短的意象的描绘,将离家少年内心繁乱的心绪和惜别之情表现得情真意切,同时,作者此时借助于“小猫”这一可爱的小动物言说出少年内心的孤苦与寂寞,这种高超的言说技巧,使得作者对离愁的书写更显入木三分,让人读起来更富韵味,同时也使得这部小说的语言更富弹性和张力。冰心这种独具特色的心理刻画能力和言说技巧,得益于作者深刻的感受能力、广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语言功力。冰心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大海赐与了她巨大的创作灵感和强大的艺术创造力,范伯群高度概括了大海对冰心创作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海,不仅是冰心的保姆,而且是冰心的循循善诱的教师,而且还是冰心耳鬓厮磨的童年友伴。海,是丰富想像力的发源地”[2]丰富的大海不仅造就了她广阔的胸怀,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作者的艺术感受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以“眼泪”书写出恋家的心绪,以“心乱”展示出别离的孤寂。作者通过对二者的细致书写,构筑起了少年深深的离愁,刻画出一个未成年孩子因离家而产生的内心情感的波动,将少年的离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人倍感真切,同时也让读者体验到了真实的童趣和童味。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冰心创作思想与风格流变研究”成果。)

注释:

[1]冰心:《我的文学生活,冰心自述》,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07页。

[2]范伯群,曾华鹏:《冰心评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1月版,第7页。

(李正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637002)

上一篇:《西游记》与《地心游记》幻想特点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对当前艺术市场中国水彩画艺术地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