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创世纪机器人也会老

时间:2022-03-27 03:04:39

终结者:创世纪机器人也会老

总体而言,《终结者:创世纪》让人失望,这种失望的基础是对《终结者2》的喜爱。如果站在一个全新的立场上来说,《创世纪》是一部合格的好莱坞大片,在一大堆“重启版”“翻拍版”的影片中,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好莱坞的合格的产品―这一点,毋庸置疑。

平行宇宙的利与弊

相对于“正统”的《终结者》的设定,天网成为人类的公敌,是一个“必然事件”。无论终结者、莎拉・康纳再如何努力劝说和避免,这个事件永远像是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挂在所有的角色和观众的内心之上。这样,悬疑也就产生了。正如同希区柯克所说,悬疑不是什么时候发生什么,而是等待事件的发生。在等待的这个过程里,编导如何开展故事,只是技术上的问题,并不涉及到改换影片价值观的范畴。

可是,这一切“《终结者》的美学”,在《终结者:创世纪》里都被打破了。

《终结者:创世纪》在故事里设定了一个平行宇宙,约翰・康纳被天网附体,随后参与到了保护天网上线启动的工作之中。而他的对手,则是自己的母亲、父亲和T-800这个老型号的终结者―他也是约翰・康纳从未来派回从前保护母亲和父亲的。在掌握了时空穿越的技术之后,莎拉・康纳也成为了影响未来的一分子。他们的这种影响,会直接改变未来世界的走向,并且让约翰・康纳对这种改变了然于胸。换而言之,在新版的《终结者》里,故事的矛盾并不在于“追杀-保护”,而变成了阻止天网启动这一关键性的故事点的发生。

如此一来,平行宇宙的价值观已然确定,人们可以无需去面对人类社会的浩劫,而是可以逃避它。换而言之,《终结者》里的那种悲伤、沉重而且无法避免的末日情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先进好莱坞的油滑、圆润的躲避态度 。这样设定故事,并没有太的问题,只是对于老版本的影迷来说,《创世纪》缺少了《终结者》的看点,也无怪乎阿诺会说,这一版的《终结者》和卡梅隆无关―在价值观上的确是无关了。如果换个角度,在如今好莱坞的科幻片的立场上来说,《创世纪》所代表的,是最先进的商业化故事模型。影片提供了大部分商业片所需要的人物、故事和冲突,以及囊括这些素材的空间。在这样的框架下,打造一个三部曲是极其容易和轻松的。

人物是关键,场面是问题

纵观整个《终结者》系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一系列人物了。无论是T-800还是从纤弱女子变成一个女战士的莎拉・康纳,亦或是没有言语没有表情的T-1000,甚至是有些神神叨叨的凯尔・里斯,都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这么说:人物,是《终结者》中最关键的问题。可是在《创世纪》里,人物却出了问题。莎拉・康纳以女战士的形象登场,成为了预设完成的女汉子;凯尔・里斯成为了跟班,他的那一套穿越说、未来说、天网理论,全部成为了废品,甚至连警察队伍中,都有人是他的“卧底”。约翰・康纳则在天网的改造下,成为了一个“半机器人”。这种人物设定,有些脸谱化,因为人们知道在如此的设置之下,故事会如何开展,会如何收尾,又会如何开展续集―一切,都变成了探囊取物的熟知,没有了刺激,更没有了惊喜。

对于大片来说,最受人期待的就是场面的摄制。其实,动作片、科幻片的场面并不一定需要大,而是需要绝。像是《终结者2》的场面,并不大,但是很到位,很奇绝。摄制上非常有工匠的巧思和别出心裁的灵感。反观《创世纪》的场面拍摄,只是一味地追着好莱坞大片的主流在跑,影片中最大的场面莫过于金门大桥上的校车追逐,这个桥段早就已经在《猩球崛起》、《黑暗骑士》、《速度激情》等影片中出现了无数次了,对于观众来说,这并不新鲜;对于老影迷来说,这失去了《终结者》的那种异端、冷峻而犀利的风格。场面的风格是整个《终结者》系列最宝贵的元素,这是它独立于整个好莱坞的精神支柱。甚至是狗尾续貂的《终结者3》和《终结者2018》都在努力保持着这个元素。而如今,到了《创世纪》里,这样的风格就被随随便便地丢弃了。相信看到约翰・康纳骑上哈雷,追着校车,很多观众会热血沸腾,认为《终结者》里的经典桥段又将显现。可令人失望的是,这个哈雷追校车的桥段,只有半个镜头,就被浮皮潦草地一带而过―看来,与风格一起消失的,还有一个叫作传承的东西。

先入为主的概念

有评论指出,《创世纪》是一部烧脑大片。但是在各种平行宇宙、穿越剧的轰炸下,《创世纪》的故事主线还是很简单的―相比较之下,1984年的《终结者》与父子的道德悖论才是烧脑的。伴随着各路电影的增多,观众见世面的增广,审美口味的提高,《创世纪》没有办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于那些对《终结者》系列如数家珍的老影迷来说,当T-800在银幕上开始卖萌,他们会感受到现在的好莱坞的满满的恶意―人物欠奉,故事欠奉,《创世纪》变成了鸡肋。没看后悔,看了更后悔。影片在北美的口碑,可谓是水银泻地般一败涂地――可是,站在一部“全新电影”的角度,《终结者:创世纪》真的只有北美媒体给出的38分这么差么?

媒体给影片差评,是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偏见的,那就是拿《创世纪》和《终结者2》相比。如果以此为参照系,那么《创世纪》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优点,甚至连剧本都是东拼西凑的半成品。但倘若与同样是“重启版”的《全面回忆》、《普罗米修斯》之类相比,《创世纪》绝对是合格而且站得住脚的作品。其中的穿越、对原版影片的致敬和修改,符合当下的审美。其实,还是这一句老话,好莱坞是一个工业体系,在没有艺术家的把持之下,这个体系内的所有工种,都是在维护秩序和制度的运转,而不是改变它。所以,当《终结者》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这并不是某几个制片商的选择,而是影迷、票房、讲故事的人的共同角力的结果。虽然《创世纪》有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并不是这个事件的定论,因为在现有的好莱坞的框架内,拍摄一部有穿越、有卖萌、有些许怀旧、还有一定的场面与拍摄续集空间的影片,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上一篇:新时期企业工会职能的优化分析 下一篇:太阳能―水源热泵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