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奉劝大家不要热衷权谋

时间:2022-03-27 12:20:45

躲不开的“权谋”

“权谋”这个词,看起来离我们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

我们的生活里,弥漫着“权谋”的气息。

打开电视,我们看见“权谋”——

看看现在最热门的电视剧吧,无论哪个题材,“权谋”都是看点。

从前些年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万人空巷,到近几年《康熙王朝》、《汉武大帝》的跟风热播,反映宫廷权谋斗争的电视剧,一热再热。一个圈套连接着一个圈套,一招计谋通向另一招计谋,倾轧、斗争、篡夺、猜忌、弹劾、笼络等种种权谋手段一一展现。

除了上述这些有一点点历史证据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外,更离奇的是,一大批演绎宫廷“秘史”的电视剧也纷纷出笼,以皇帝治吏、后妃争宠、大臣谋变等争权夺利为主线,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无一不在宣扬着权谋,那些“明君”“贤臣”“宠妃”,个个都是工于心计、娴于权谋的高手,天下大势任凭其纵横捭阖,政局变幻更由其翻云覆雨。

近年的后宫戏更是掀起了权谋的高峰。从前几年大热的《金枝欲孽》到这两年红透荧屏的《甄·传》,无不是打着爱情的幌子,说的却都是“权谋”的路子,观众们的关注点,也不在于爱情,而是试图从残酷宫廷的尔虞我诈中学习所谓世俗谋术、生存法则。

谍战戏就更不必说了,虽然无一不在谈“信仰”,但最后成为话题的都是“权谋”。《潜伏》热播后,在网络上数以万计的热帖讨论中,人们集中谈论的,竟渐至归为一个主题:“办公室政治”。而这个“政治”的核心,竟是“厚黑”之学,权谋之术。一些网民根据《潜伏》的剧情,总结出了一套颇为详尽的所谓“职场攻略”,如“领导策略”条目中,即有“巧设矛盾”“打温情牌”“信任有度”;“部下策略”中,有“找准后台”“认准局势”;“处世态度”中,有“圈子效应”“学会装傻”等等。

打开书本,我们也看见“权谋”——

看2012年的畅销书统计,有关权谋术数的书赫然成为主流。这几年来,无论是《中国式管理》《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还是《管理的中国味道》等等,可谓汗牛充栋。这些畅销书,莫不表现出对于权谋文化的顶礼膜拜。在机场候机厅,你一定会看到这样的书——《女人不狠,地位不稳》《男人不狠,万事难成》《谋略高手是这样炼成的》《玩的就是心计》《教你学点心计》《我不是教你学心计》《厚黑学活学活用》《帝王术》《厚黑学谋略大全》《我不是教你诈:聪明女人36计》《办公室厚黑心计》……

网络当然不甘落后,“新官场三十六计”“办公室政治”一类的兜售诡计的网络帖子常常被置顶,点击率居高不下。

官场自不待说,是权谋的盛大舞台。官场是很多人的投机市场,也是很多人的权谋竞技场,以权术发迹的现象依然存在。若不懂点权谋之术,在官场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因为即便一个看似最正常不过的领导签字,都有很深的“学问”。曾任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的姜宗福,就曾曝光过领导签字的潜规则:横着签字暗示可以拖着不办,竖着签字则暗示要一办到底;“同意”之后的句号若是实心,暗示事情必须全心全意办成,“同意”之后的句号若是空心,那事情则是百分之百办不成。在跑官要官之风盛行的地方,《官经》,官场小说,各类宣扬权谋的书籍是很多官员的必读书。

商场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据某业内高层人士说,老板们都不去读MBA案例了,直接就读官场小说。因为大家都觉得权力是门生意,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十亿的生意。老板们80%的时间用来搞关系,20%时间搞产品。不少企业家,根本就没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业操作理念,而是崇拜权谋文化与权谋商业上的纵横捭阖与鸡鸣狗盗的操作技术。

职场有没有权谋?光看职场小说卖得有多火就知道了,光看各种庸俗的所谓“做人”学有多流行就知道了。大量的什么办公室兵法,什么老板兵法,什么职场兵法,什么成功学,在很多所谓的做人术中,教读者的,无非是如何学会世故,学会狡猾,以获得个人最大利益。

甚至本该温情脉脉的婚姻,也被权谋的阴影笼罩。屡见不鲜的离婚拉锯战中,“精英”们为婚姻赎身,无所不用其极。伤心的女人祈求律师能抛出锦囊,而律师们则以洞悉世事的口吻教导姑娘们,买房时脸皮厚点儿,心眼多点儿,想办法把名字写在房产证上,这才是王道。但是,抢在婚姻这家合资公司散伙前,在房产证上加上自己的名字,精细地算计有朝一日劳燕分飞时,房子、车子、票子、孩子该如何瓜分,如果婚姻也需要这么多心计和“谋略”,结婚还是一件美好的事吗?

放眼望去,权谋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社会甚至日常生活之中,深深烙入国人性格深处。君不见,就连两三岁的小孩也早早就学会了心眼,爸爸在身边说爸爸好,妈妈在身边说妈妈好,父母都在身边说爸妈都好。

权谋的来路

运用权谋是有“与生俱来”的倾向的,也就是说权谋是人或高级动物的一种基本需要(基本动机)。心理学研究证实人有三种最基本的动机:成就动机、交往或归属动机、权力动机。权力动机与权谋人格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不能仅仅从道德品质这个层面来认识权谋,好像只有品质不好的人才善于耍弄权术。实际上凡是智力正常的人都有这种可能性,都有可能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习得、模仿和强化达到高权谋水平。

权谋是与生俱来的,但权谋人格的形成是后天习得的。在人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进程中,在一个权谋文化“丰富”的环境中,极容易发生、发展权谋人格,极容易形成热衷权谋的风气。

诚如诸君所见,我们正好有着非常悠久、非常丰富的权谋文化。

中国古代的信仰,到忠孝为止。忠孝有着明确指向,用现代话语来说,就是把领导伺候好、把爸妈伺候好。于是在俗世中,围绕着 “领导”和 “爸妈”,激发了人与人之间或倾轧或宽容等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于是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价值见解,基本就是怎么把一个人伺候好的心态,眼光很容易局限于人与人的关系上,如何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立足等等。

中国的政治文化是儒法互补的,公开宣传的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实际使用的是法家的阴谋权术。韩非子说:亲戚妻子,可以作为人质;对于大臣可以“行饮食”——在食品中偷偷放毒。鬼谷子说:“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圣人暗箱操作,愚蠢的人张扬外露;“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圣人暗地里谋划,所以神乎其神;成功于阳光下,所以光明正大。“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予”——想张开反而要收敛,想高高在上反而要置身下层,想夺取反而要假装先给予。

中国哲学文化也处处表现了谋略。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道家始祖鬻子说:“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文子主张:“应时权变”,顺应时代,权谋变化。

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更将历史上玩权谋的成功和失败的事例——汇于一书,成为权谋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二十四史》实际上就是一套权谋权术史。人们从中所受到的权谋人格和权谋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而深远的。许多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诸如《三国演义》之类的“历史演义”,包括戏曲之类,亦是这种人格与文化的演绎。

我们一代代人就浸淫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之中,从小背着“见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画皮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样的句子长大。

我们还有着适合权谋生长的现实土壤。

权谋文化产生于封闭守旧的封建王朝,反映当时的政治关系、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以及相应的观念,它与现代文明的大潮、民主法治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虽然封建专制体制早已寿终正寝,但封建体制下产生的权谋文化阴魂不散,还残留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社会,仍然给了权谋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极便利的发展条件。

在人治社会中,权谋、权术和权诈必然大行其道。唯有当一个社会进化到没有巧取豪夺和不再需要使用权谋的时候,“权谋文化”才会彻底失去依托而走向消亡。而现在,显然还不是那样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人治”的色彩仍然很浓,法制环境仍然松散。我国虽然注重建立法制社会,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权谋是对法制的反动,法制严明则权谋失灵,法制松散则权谋得逞。人治大于法治,则必然导致对权力的顶礼膜拜,也必然导致重伦理家族、亲情礼法,而轻视程序规则,形成了至今仍然存在的关系社会、熟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潜规则比正式规则管用,“关系”比“实力”管用,本应该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的“刚性”的法律和制度也可“变通”和“打折扣”。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很多人主动或者被动地挣扎在权谋的漩涡中,不知不觉成为权谋的参与者、角力者、受害者,在人与人的相互倾轧、伤害、猜疑、利用中,消耗生命。如此情境下,权谋在一定程度上已被视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存技能,成为社会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能否“成功”的评价标准。

别再热衷权谋

一个热衷权谋的社会,必然盛产野心家和政治小人,盛产专制和恶政,唯独不出产民主和法制,科学和文明。一个热衷权谋的社会,必将出现这样的局面:政治上无规则,无程序,无法治,暗箱操作,不择手段;社会上无真理,无正义,无道德,无信用可言;人们表里不一,言不由衷,人际关系高度复杂,内耗巨大,人人勾心斗角,以邻为壑,争权夺利,暗中使绊,拉帮结派,党同伐异。整个社会在一种文化默契与共谋下,越来越走向混乱和无序,最终可能酿致社会崩溃。一个民族的理性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法制精神、诚信观念和道德原则都会被抑制,而不择手段、专权弄权贪权的厚黑风气则会得到助长。

诚然,不讲权谋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但热衷权谋的社会肯定是个不好的社会。今天的社会,即使只是奉劝大家不热衷权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操纵过权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么一块见不得阳光的地方。但即便如此,为了这个社会更美更好更纯粹更干净,我们还是含羞奉劝大家不要热衷权谋。

从制度上来说,有论者认为热衷权谋是中国人的“国民性”,然而所谓“国民性”其实都是制度、环境以及文化的产物。有人说,在中国凡是明文规定的都是不重要的,只是需要你去应付的;凡是重要的都不是明文规定的,而是需要你去琢磨的。这样,大家都被逼一个个操练得“人情练达”“处事老练”,也就是工于权谋。这话虽然看似偏激,但反映出的现实令人忧虑。因此,只有完善法治,建立更加健全和科学的制度,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切身感受到制度的威慑力,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不能做的事情再绕弯子、找门路也是没有用的。唯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权谋才会失去它的魔力,权谋文化也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慢慢萎缩、枯竭。

从文化上来说,当今宣扬“权谋文化”的影视剧和书籍的盛行是创作者历史观和现代文明观的一次偏离和迷失。权谋文化一旦成为一些文艺作品所宣扬的主要精神内涵,产生的负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法否认某些文艺作品制作精美、构思精巧,但从宣扬“权谋”的方向来看,的确让人“心惊胆战”。文艺作品对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观念有着微妙而深刻的影响。带有人文价值和建设意义的作品,往往陶冶情操,使人向上。“文以载道”,无论是相对于剧作者的知识分子身份,还是相对于影视本身的文艺作品属性,都担负着摈弃封建糟粕、建设现代文化的社会责任和人文道义。文艺工作者必须摈弃宣扬热衷权谋文化的思想和意识,自觉运用手中的创作权,创作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艺作品。

从我们每个人自身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要时刻注意学习怎样做一个现代公民。公民应该尊重和珍惜自己的权利,包括自由、平等、财产、安全、追求幸福和反抗压迫等各方面的权利。如果我们在权力面前盲目崇拜卑躬屈膝,不去身体力行地维护公平正义;如果我们遇事首先想到的是“曲线救国”“找关系”而不是通过文明法治社会的正常路径解决;如果我们消极地对待社会公共事务,认为社会和自己没关系,不关切,不参与,只旁观,只抱怨,把话语权和决策权让给玩弄权谋者——那我们就会成为权谋的帮凶,就在为权谋的盛行推波助澜。“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弘扬和践行,“利天下”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所在。

如果你是一名官员,请记住,在今日官场上,学会领导艺术与官场交际,并不等同于专事权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摒弃庸俗奸诈的政客作风,代之以清廉、勤奋的公仆作风,少搞权谋,多办实事,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本职工作上,为老百姓谋利益,才是官学正途。

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请记住,做事离不开机谋,也需一定谋划,但这种谋划,不是生活的全部、不是立世的根柱,在必要之时采取必要的手段,无可厚非,但要知道权谋只是雕虫之技,而不是立身之本,永远要分清“道”与“术”的区别,“大谋不谋,大智不智”——最大的谋略是没有谋略,最大的智慧是运智于无形之中。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民众,请记住,权谋之术大多数情况下只适合争斗厮杀混乱年代,并不适合创造、协调、公平互利的现代社会。今日社会不需要你死我活,需要合作共赢。善良互利、诚信合作、厚德载物,才是现代社会的最高智慧。不脚踏实地,却处处想偷奸耍滑,绝非长久之计;过于依赖权谋,也许能得蝇头小利,但难成大器。人生苦短,我们必须活得更简单一点,更快乐一点,更光明一点,更坦荡一点——珍爱我们的人生年华,不要热衷权谋!

上一篇: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音乐素养 下一篇:中国历史上的九大权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