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师专学校班级管理实效性初探

时间:2022-03-27 12:25:24

五年制师专学校班级管理实效性初探

[摘要]面对五年制师专学校招生规模不断缩小和生源质量下滑的新形势,如何加强师范专科学校的班级管理、提高教育、管理学生的有效性,适应师专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促进师专生个性发展,造就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摆在每一位五年制师专学校班主任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已班主任工作经验,探讨了五年制师专学校班级管理实效性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班级管理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82-01

五年制师专学校学生大多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自信心不强,纪律涣散,自制力差,缺乏团队精神,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面对这样一个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的群体,身为五年制师专学校的一名班主任,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呢?本人通过反省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教师用爱心去接纳每个孩子,开展赏识教育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要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我们有责任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只要教育得当,多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走进他们,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成功转化他们,使他们成为可教之才。只要让他们感知人格受到了尊重,那么他们的自信就能复苏,他们成才的梦想就能实现。这才是学校存在的真正社会价值,这才是教育存在的真谛。

二、教师要抓方向、抓原则,进行有效的常规管理

五年制师专学校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目标和班风、班纪等日常行为规范必须常抓不懈。“抓”的过程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和教师的勤快上。

在建设班集体之初,以我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和学生操行量化管理条例为前提,班主任与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制定出一个符合学生班情的班规。并且班规制定完就要付诸行动,言行一致,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和管理。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就是要抓住一个典型的问题不放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也体现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对错,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要走进学生,通过晨会、课间、间操、班会、团会等各种活动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通过细致地观察来发现学生的行为目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进行教育管理。

三、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1.实行公示制度,增强班级管理的有效透明。为了能让学生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班级实行公示制度。将班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荣誉、好人好事、各类考核结果等张贴在公示栏内,这样做能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增强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有利于科任老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掌握,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健全班委会,发挥班级干部作用,全面锻炼学生。发挥班委会模范带头作用,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踏实、进取精神,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更好地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要大力开展各种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活动由班委会负责,活动过程要有计划、有预案、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

(1)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科知识类竞赛,积极开展网上读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和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3)以主题班会、团会为契机,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加强文明守纪教育、感恩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等主题活动。

(4)结合学科特点,通过小报制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展览,科技艺术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学科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班级管理的有效优化,必须以教育学生为基础,教育好学生是实现优化班级管理目标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要正确处理好班级管理与教育学生的关系,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具体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优化班级管理和提高教育学生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永萍.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22).

上一篇: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初探 下一篇: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以及引导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