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规范性预习

时间:2022-03-27 12:23:59

浅议中学语文规范性预习

预习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看书,认读生字,也不是天马行空的从网上搜集资料,必须有规则,即规范性预习。笔者认为,规范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下面就如何抓好学生规范性预习谈一点体会。

一、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每接触到新的课文,往往对新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都感到陌生而好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所生活的年代,了解作者的思想动态。大多数课文没有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或者到互联网上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在预习中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而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所了解之后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写作背景是了解作者思路的基石,预习的先决条件就是先从主体上了解文章的内涵及其主体思路。

二、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去弄明白学习本课的目的,明确课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预习和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明确文本的学习目标,必须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课文前面的预习提示。课文的预习提示是首先进入学生大脑的先决器,它统领了整篇文章的主旨,使学生先入为主的了解作者大概所表述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沿着这条线学习课文,而不致于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二是课后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多都是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让学生从练习题入手,再自己通读课文中完成练习题,能正确解决的就可以不做重点,在教师讲解时只简单注释,不能完成的练习题就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在教师讲课时就会全神贯注的听讲,把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在教师的授课中使之完整,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要很好地重视这两个方面。

三、指导学生自学文中生字新词

这是预习中学生较为注重的一个环节,而实际当中往往就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最容易麻痹大意,最容易出现马虎对待的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同样需要教师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不仅要注意自学生字词语的音、形、义,还要学会辨析词语的感彩。对一些带有典故出处的词语还要弄清词语的出处原义及引伸义,养成勤动手勤查词典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学精神。通读一篇课文,如果里面有不认识的字,就会影响学生掌握全篇课文的能力。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字在不同的语气、语句以及整篇文章里含义不同,所以预习时一定要先过生字新词关。

四、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

这是预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最感头疼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体现一个学生自学能力强弱的环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师在指导归纳各部分内容时应教给一定的方法,这样让学生真正能够进得去又出得来,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课堂讲课时教师应着重对这一环节加以检查,抓具体,抓落实,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真切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概括能力。

五、思考课后练习题

一般来说,课后练习题都是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预习时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自学所得,开拓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些思考题是开放型的,更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如果学生对这类思考题产生了兴趣,可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其课外学习的天地,拓展知识面,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六、疑难问题记录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些同学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听课时加以解决,或者主动向老师请教。让学生形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一旦养成,就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育学生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自能读书”,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七、加强预习检查,养成预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教师要反复培养训练,要检查学生读的效果,看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看看在书上是否作了批注。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学法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课后的思考题目来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当然,如果教师布置了明确的预习作业,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讲课过程中针对预习思考题进行提问检查。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全班同学探究分析,教师可以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上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很高涨,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

综上所述,抓好学生规范性预习,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使学生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又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自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还养成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总之,课前的规范性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为了适应新课标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性的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也成为当务之急。

上一篇: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五招备好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