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3-26 10:13:37

针炙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自杀行为高的精神疾病,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20%~60%,直接影响了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国外文献报道,中风后最初几个月抑郁得到改善的病人,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比抑郁持续的病人要好。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针炙结合火罐及药物对照观察治疗该病,现总结如下:

1 l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0例病人均为笔者2008年~2009年住院或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39-78岁,发病时间:脑卒中后15-30天者26例(占65%),,30~60天后者14例(占35%),脑梗死24例,脑出血16例。40例患者按来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症,主要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凡是持续情绪低落在2周以上具同时具备以下9项中的4项就可以诊断为抑郁症,其症状群可概括为机能(前3项),心理(中3项)和躯体(后3项)三方面。①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或无愉;②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劳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活动明显减退;④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到妄想程度;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维能力明显下降;⑥反复出现轻生念头和自杀行为;⑦失眠,最常见的是患者难于入睡,或早醒,醒后难于入睡,多梦;⑧食欲减退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明显减退。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会精神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标准”将抑郁症分为肝郁气结、肝郁痰阻、心脾两虚、肝肾阳虚四型。排除既往有抑郁病史,使用含利血平等可致抑郁症状的药物者以及急性期意识障碍不能完成HAMD量表评定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药物治疗:氟西汀20mg,每日早晨一片,连服6周;治疗开始停用其他具有抗抑郁或抗焦虑的药物。

2.1.2 针炙治疗:内关、神门、太冲、人中。肝郁气结加膻中,合谷、曲池;肝郁痰阻加合谷、曲池、三阴交、丰隆;心脾两虚加四神聪、印堂、膻中、大椎、三阴交;肝肾阳虚加四神聪、印堂、三阴交、本神。取长1~1.5寸毫针,穴位常规消毒后进针,进针后小幅度捻转,至局部酸胀感;肝郁气结,肝郁痰阻以泻法为主;心脾两虚,肝肾阳虚以补法为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30次为1疗程,5次治疗后,休息2天。

2.1.3 火罐治疗:每次起针后,嘱病人俯卧位,在病人背部先进行闪罐,后沿督脉及膀胱经两条线自上而下走罐,至皮肤发红为止;最后在两侧膀胱经上留罐,约5~10分钟。火罐治疗与针炙治疗结合,每日1次,30次为1疗程,5次治疗后休息两天。

2.2 对照组。针对原发病给予常规治疗(同治疗组)。氟西汀20mg,每日早晨1片,连服6周。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抑郁症的三大核心症状(情绪低落、思维迟滞、言语及动物减少)消失,积极配合治疗。显效:抑郁症的三大核心症状基本消失,能在肢体功能许可的范围内自理生活,能主动进行功能训练,但兴趣未达到完全正常。有效:抑郁症状有所改善,能在肢体功能许可的范围内自理生活,不能主动进行功能训练。无效:抑郁症状无改善。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同时作HAMD抑郁量表评定。

3.2 治疗效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HAMD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4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症”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气机失调,导致气机郁滞,痰瘀内阻,扰及脑神,脑失调控;或病久气血精微不能上荣于脑,脑失调控而出现心境低落等情绪症状及各种躯体症状。其治疗在于理气开郁,调理脏腑。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人中可醒脑调神,心藏神,神门为心经原穴,内关为心包经络穴,二穴可调理心神而安神定志,内关可宽胸理气,太冲疏肝解郁。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等作用,背部走罐主要沿督脉及膀胱经两条线。督脉有健脑调神之功效。《难经》日:“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统领诸经,进而联系五脏六腑,对各经脉脏腑病变均有调整作用,具有调节整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功能,使得“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现代医学认为:针炙能兴奋激活脑细胞,使之神经无兴奋释放增加,引起一系列继发反应,使内皮素含量明显下降,通过肢体及脏腑的活动表现出来。

脑卒中后抑郁症并非不治之症,早发现,早治疗,大多得到改善,并能走向生活。临床观察表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较之药物,既无副作用,又缩短疗程,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法。

作者单位:150000 黑龙江大学医院

上一篇:强直瞳孔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并发性白内障的... 下一篇:氨溴索注射剂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