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时间:2022-03-26 11:51:29

浅议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摘要: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追求的目标。在新 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也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 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也成了教育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及笔者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一些简单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241-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素质教育、高效教育等字眼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改理念了吗?我们的教学是高效的吗?恐怕会有很多教师都会摇头。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穿"新衣"演"旧戏"的现象,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只留下新课改理念的空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或无效。在此种状况下,我们更有必要探究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笔者就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自己的几点认识。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变成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教学本身,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是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只有将"教"与"学"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构建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2.课前明确学习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可以帮助他们在上课前组织思维,在学生头脑中提供可以挂靠要点的钩子。这不仅激活了学习过程,并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去获取所要求的结果。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赖以贯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目标。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确立为教学重点。在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后,才能更进一步的构建高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3.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乐学的课堂

历史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新课标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会随之提高。针对高中历史课程特点,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 情境导入引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在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使其集中精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巧设一个扣人心弦的情景,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情景教学法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用丰富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上的动人故事及刀光剑影的壮观场面,尽情地展现历史本身的魅力,紧紧吸引学生,使其急切地知道后面要发生什么,以及与此相关的都有哪些内容;还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场面宏大、内容丰富,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让学生走进历史、亲历"历史",这必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积极思维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2 新奇引人入胜。 喜欢新奇是人的共同心理 ,更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每次的授课方式都是介绍背景、讲解内容、总结影响,学生一定会感到没有新意,即使是新事情、新内容也很难让学生产生新奇感。 如果教师能够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有所创新,结合教学内容变换一下呈现方式,即使是平常的事件、普通的内容,也能够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新奇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教学中就复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一课的时候,就曾经采用"角色扮演"法。 首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基本的史实,提醒他们应该注意的关键点。然后让学生分为 4 组分别代表英、美、法、德四个国家,经过几分钟的准备,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同学扮演本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来介绍自己的权力、职能和本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只见学生个个激动万分,发言积极。 通过"英国首相""美国总统""法国总统""德国铁血宰相"的演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复习并巩固了基本知识,而且记忆深刻,效果良好。

4.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无论是全班讨论,还是小组讨论,重要的是教师应让学生都参与讨论,将自己融入讨论中。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1 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不要只是让健谈者或成绩优秀者有发言的机会,在课堂讨论时不善言谈的学生或学习落后的学生,可能不喜欢和不参与课堂讨论,对他们来说,发言也成了相当艰难的任务。因此,教师应为他们发言、参与讨论创造机会,开始时让他们就一些不太难,不需长时间发言的课题发言,善于发现他们发言中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或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

4.2 教给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学生不参与课堂讨论,很可能是因为缺乏交流技能,因此,教师要教给他们交流的技能,如何时发言、发言时间的长短、怎样倾听他人发言、怎样评定他人的看法、如何发表自己的看法等。

4.3 教给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了教给学生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找到突破口,整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4.4 我还经常让学生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进行演讲活动,让学生提前搜集好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上台讲讲和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或者历史故事。这样,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教学环境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学生的认知变化更为复杂。在封闭性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重点是活跃学生的思维,开放式的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这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综上只是笔者在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中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笔者深信只要我们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不断尝试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定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朱晔. 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讨 [J].现代阅读,2011(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立体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生态效应的讨论 下一篇:谈轻质墙体抹灰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