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针点灸治疗典型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脑电地形图的影响

时间:2022-03-26 09:57:45

松针点灸治疗典型偏头痛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脑电地形图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松针点灸治疗典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电地形图(BEAM)的影响。方法 将27例典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3例。观察组采用松针点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和谷维素,对比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者异常脑电地形图的变化。结果 ①观察组完全缓解7例(50%)。部分缓解5例(35.71%),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完全缓解为0例,部分缓解5例(38.46%),总有效率为38.46%;两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松针点灸;典型偏头痛;脑电地形图;盐酸氟桂利嗪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2)06-0030-03

典型偏头痛又称有先兆型的偏头痛,约占偏头痛病人的10%.多在青春期发病,多数有家族史。典型偏头痛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头痛发作之前有先兆症状。常见有视觉先兆如视野出现闪光幻觉、黑朦、视物变形等,或出现感觉异常如手和前臂的刺痛和麻木感、半侧面部及口唇周围的麻木感及偏身感觉减退,或出现运动性先兆,表现为单瘫或偏瘫,或一过性失语或精神症状。头痛发作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头部搏动性疼痛,多伴有恶心、呕吐、羞明等,反复或周期性发作。历代文献将其命名为“头风”、“脑风”、“偏头痛”、“夹脑风”等,因“偏头痛”较为形象而沿用至今。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确定的有效方法。我们探讨应用松针点灸治疗本病获得满意疗效,患者异常BEAM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系我院门诊患者,参照国际头痛协会(IHS)于1988年制定的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确诊为典型偏头痛,并经CT、MRI等检查排除脑出血、脑梗塞、颅内肿瘤等颅脑器质性病变及颈椎病、感染性疾病、五官疾病等。观察组14例,其中:女性11例,男性3例,年龄15~51岁,平均(29.86±11.35)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5.58±3.83)年;对照组13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1例,年龄13~41岁,平均(30.31±8.58)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54±2.66)年。两组从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松针点灸,(1)松针制作:采摘新鲜南洋松叶,去柄,整齐,每1kg浸泡入70%乙醇2000ml,内加冰片、花椒等中药,浸泡至少10天,用时取出。松针点灸操作:取2~5支甚至更多松针,将一头整齐,点燃,用暗火快速点灸穴位,每穴点灸1~2次。灸过的皮肤用棉扦涂擦浸泡松针的药酒。(2)取穴:主穴:风池、百会、太阳、率谷、赞竹、丝竹空、阳陵泉、外关、阿是穴。配穴:肝阳上亢加太冲、三阴交、涌泉;痰热上扰加足三里、中脘、合谷;气血亏虚加脾腧、足三里、血海;瘀阻脑络加合谷、血海、曲池。做到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配合。(3)点灸方法:每日一次,4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继续下一疗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 bid,谷维素片20mg tid。

1.3脑电地形图检查 所有患者治疗前均于头痛发作期做BEAM检查,治疗结束后再做BEAM复查。所用仪器为意大利GALILEO SIRIUS全数字化脑电图仪,按国际标准10/20系统放置支架式电极。标准电压100μV,TC=0.3s,HF=70Hz,增益50W/5mm,走纸速度10cm/s。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在清醒状态下,安静,闭眼,进行单极及双极导联描记,参考电极为左、右耳垂,接地电极放置前额,并按常规做睁、闭眼反应,合作病人作过度换气试验。描记时间约20min。在EEG检查同时进行BEAM分析,导出相对功率谱。

1.4疗效标准 头痛的评定采用简单的疼痛评价量表(VRS),0级:无头痛;1级:轻微头痛,不影响工作和学习;2级:中度头痛,能忍受,可工作和学习;3级:重度头痛,疼痛难忍,影响工作和学习。疗效标准完全缓解为:治疗后头痛降到0级;部分缓解:头痛下降1个级别;无效:头痛程度无变化。

1.5统计学方法 治疗前后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头痛分级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

2.2两组治疗前后BEAM异常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BEAM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异常BEAM改善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3 讨论

典型偏头痛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现在多数学者认为与三叉神经功能失调、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炎性反应有关。其中三叉神经一脑血管系统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强力扩张脑血管是偏头痛病理生理中的重要环节。曲坦类药物和CGRP受体阻滞剂lcegepant(BIBN4096BS)、MK-0974的发现是对上述理论的证实。曲坦类药物通过作用于5-羟色胺受体(5-HTIB/ID)使脑血管强烈收缩和通过与三又神经传人纤维的突触前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冲动,减少CGRP释放,而发挥有效缓解偏头痛的作用。本研究共收治典型偏头痛病例27例,BEAM异常率为55.56%,与以往临床报道基本相符。BEAM异常表现为8、0或某一频段功率阵发性或弥漫性增高。BEAM异常反映了某些区域脑组织电位异常,是致病因素引起脑细胞代谢失常、电生理紊乱,脑电产生、传导异常所致。BEAM是利用计算机将放大的脑电时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以直观的图像方式,按脑投影解剖部位显示脑功能量度化的一种方法。它将反映脑机能变化的复杂多变的脑电图变成通俗易懂的图像形式,客观、醒目、准确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还能随时间的推移做动态观察记录,既经济又简便,患者易于接受,对脑部疾病的研究是一种较好的观察工具。

中医学认为典型偏头痛的发病缘于脏腑功能失调,脾虚生痰,气虚血少;或阴虚阳亢,或肝郁化热,致头部经脉失养,或经脉蕴热,风痰上扰,经脉瘀阻。不通则痛。松针点灸疗法是我们潜心研制的一种灸疗方法,以中医脏腑经络和辨证施治理论为基础,利用松叶燃烧特性,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而创立的一种灸疗方法。本疗法的创新内容:①点灸所用材料为经过加工制作的松针,而不是通常所用的药线、艾条或艾绒;②点灸实现补泻效果,火力大,刺激性强为泻法,火力小,温和持久刺激为补法。松针点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穴位,补虚泄实,疏通经络,调和脏腑气血、阴阳而治病之根本,故疗效显著。

灸疗对机体的作用宏观上表现为一定的功效,如镇痛、抗炎、改善循环等,微观上则是影响细胞因子、蛋白基因表达等,同时受到腧穴特异性、施灸材料及刺激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穴区胶原纤维与肥大细胞在针灸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胶原纤维参与了刺激信号由穴位向耙器官传输与转换过程,而肥大细胞脱颗粒则始终与针灸镇痛效应成正相关。这说明穴位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肥大细胞在针灸镇痛效应的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灸疗作用机理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临床上对各种疼痛的缓解,对促进组织损伤的修复,对大脑及神经功能的调节等都有一定的疗效。灸疗的作用,通过相关的实验检测,已经影响到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是多因素参与、协同对疾病或外界刺激产生积极反应的结果。这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极为相似。

本研究结果表明,松针点灸疗法对典型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并可改善患者异常BEAM。松针点灸治疗典型偏头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参与调节相关蛋白质、核酸、细胞、组织等功能来完成的,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上一篇:小儿原发性肠套叠的诊治分析 下一篇:丝线U形缝合联合钢丝环扎加8字张力带治疗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