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钦韩批校秀野草堂本《昌黎先生诗集注》

时间:2022-03-25 08:06:51

秀野草堂本《昌黎先生诗集注》11卷为顾嗣立采择魏仲举本、王伯大本及東雅堂本等诸家笺注,参以己见删补而成,刊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顾嗣立(1669~1722年)字侠君(图1),人称闾丘先生,江苏长洲人氏。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四十四年被召至京师,五十一年中进士,五十三年荐入武英殿,纂辑乌兽虫鱼广义,传世有《秀野集》《闾丘集》《侍林韶灌》等。《清史列传》云其:“性嗜书……尤擅诗,始得力于遗山、虞、杨诸家,而其后渐近于雄伟变化,有昌黎、眉山之胜。”其藏书处日秀野草堂,取自苏轼诗句“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其址位于苏州闾丘坊巷依园之東。据说秀野园在明代曾为戚氏藏书室,后为顾嗣立所得,“爱谋卜筑书舍,为十年读书之计”,至康熙二十四年落成,次年始以“秀野”颜之。

秀野园内水木亭台错落有致,有秀野草堂、大小雅堂、因树亭、野人舟、闾丘小圃等建筑,内中插架以储书,叉竿以立画,置酒以娱客。顾侠君居此其乐淘淘,以致赴京会试期间,虽然亦往来名士,诗酒酬唱,但终究难免乡愁,遂将京城住处命名为“小秀野草堂”。后来居京十年,屡迁住所,皆以“秀野”名之。其所刻之书,除牌记上注明“秀野草堂藏版”之外,版心下方亦刻有“秀野草堂”字样,此《昌黎先生诗集注》即如是。除却堂号,是书版心下方尚有刻工姓名,计有曾唯圣、缪际生、邓子佩、顾有恒、邓玉宣、邓芄生、张公化及唐元吉,上记字数。然此书奇怪处在凡例最后一页,于最左一行刻有“吴郡邓明玑初骧开雕”,版心下右侧却又同时刻有“曾唯圣”,一页书同时有两刻工留名,此不多见。

此书芷兰斋收有两部,一部钤有“希贤藏书”,初未知此希贤为何人,窃疑为吴希贤老先生,然苦无证据,因名叫“希贤”兼好藏书者众多,吾不敢肯定此“希贤”即吴老先生。不久后于另一部书上同时见到“希贤藏书”及“吴希贤印”,始敢确信此为吴老先生旧藏。另一部牌记页(图2)钤有两枚大印,其一为直径七八厘米的圆形双龙印,中有“御览”2字,钤于牌记正中上方,另一白文大方印“别裁伪体亲风雅”钤于右下,此二印不知为何人所钤,甚为霸气。钤二大印者,为沈钦韩批校本也,卷首首行下有墨笔题“吴沈钦韩记注”,并钤有“文起手校”白文方章(图3),卷十末有“乙卯岁三月八日竟此卷钦韩”,卷中则眉批处处,笔法老到,批校内容有议论,有训诂,有考证,长短不一。卷十一未有另一笔迹题“甲子三月廿一日赓飏读一过竟”(图4)。初时未识赓飏者何人,后查对资料,始知为沈钦韩好友许兆熊之子许玉瑑。

沈钦韩(1775~1832年)字文起,号小宛。为学甚勤,三伏天读书苦蚊虫滋扰,置两足于瓮。所著除《幼学堂集》,尚有《两汉书疏证》《水经注疏证》等。许兆熊字凫舟,吴县人,好收藏金石,兼精医术,所撰有《药笼手镜》《两京名贤印录》及《凫舟诗稿》等。沈、许二人相交甚契,许兆熊著《药笼》《印录》时,小宛为之搜集佐证,《凫舟诗稿》成篇,小宛为之序。而小宛之所以撰《水经注疏证》,则出自凫舟之请。是书写定于道光元年(1821年),时小宛46岁,于凫舟信中言:“《水经注》经杜佑、李吉甫尽情排击,宋、元以来,遂曰晦没。明时稍稍流布,钟、谭之徒大都耽玩文采,以为独得妙趣,为简牍钞括之用。惟郁仪氏为笺,廓清摧陷,比于披草莱,立城邑之功矣。然《水经注》仍不可读者,以水道脉络,支分条割,古今异名,或有或无,学者目不知《史》《汉》为何物,况能尽通六代之史及山经地志乎?此其流行而能通之者,绝无仅有也。国初则胡渭、阎若璩、黄仪稍有得于此,即纷然以舆地名家,初未有发明于郦氏也。赵一清之为此注释,其考订甚勤,搜采甚富。然毛举细故,务欲掎摭其短,而夸奇征奥,乃短于目睫之视,翻为谬论,供人抚掌,亦不可枚举,而读是书者益泛滥炫耀而无可凭。钦韩惜之久矣,聊因足下之请,取《元和志》《寰宇记》以下,至本朝《一统志》以证郡县之沿革、山川之显晦。而秦、汉以来诸子百家正史稗乘为郦氏所采取者,亦悉订其得失,撮其本末。名日《水经注疏证》。”

可惜小宛著成是书之后一直未付剞劂(jijue,刻书),以致后来研究郦(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四十卷。)学之杨守敬等皆未得寓目。是书著就而未刊,窃思或为窘困故。小宛为《凫舟诗稿》作序不久即归道山,身后由郁松年资以敛葬,遗稿悉归其所有,此亦在焉。之后人事更迭,此稿一度归嘉业堂架上,缪荃孙撰写《嘉业堂藏书志》时,称此书“事事核实,惜未刊行耳”。再后王大隆以其为乡贤遗著故,斥巨金借抄一部,令世上多传一本。今检《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著录此书有“稿本”两部,分别藏于国家图书馆及南京图书馆,吾不知此两部中,孰为沈氏原稿,孰为大隆先生所抄者。

小宛通批《昌黎先生诗集注》时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时年小宛44岁,卷末许玉瑑题识为同治三年(1864年),时隔45年。不知此书是否为小宛生前赠之凫舟者,复由凫舟传至玉瑑,抑或身后此书随其所藏尽数归于郁松年,复由郁松年散出,辗转再归玉球架上。吾检数书,皆未查得郁松年及许玉瑑之生卒年,不禁慨叹天地逆旅,光阴如寄,一切都带不走,亦留不下。郁松年当年为沪上大藏书家,不仅收得周锡瓒水月亭、顾之逵小读书堆、袁廷祷五砚楼等数家旧藏,连黄丕烈百宋一廛旧物亦多归之。其身故后,子幼妇弱,一门孤寡难以守业,旧藏被权势者瓜分殆尽。丁日昌、陆心源为争购郁家旧藏而闹得满城风雨,并永为绝交,成为当年书界一大公案也。以郁氏生前藏书之盛,殁后竟无人记其详,令人颇有炎凉之感。

玉瑑原名赓飏,字起上,号鹤巢,改名后原字为号,生卒年亦不详,仅知其曾于同治三年中举,亦即题记此书之年。其受业于冯桂芬,晚与端木埰、王鹏运等酬唱,有诗集《诗契斋诗钞》传世,由门人潘祖年于民国元年(1912年)刊行。许兆熊有藏书室曰“石契斋”,未知赓飏诗集以“诗契斋”名之,是否有追思先人之意。其未刊之著尚有《骈体文稿》,为婿胡玉缙所辑校。叶昌炽《缘督庐日记》中屡有提及与“鹤巢”书籍往还之事,却不知为何《藏书纪事诗》中未载其人。倒是《景邃堂题跋》中略记玉瑑事云:“许鹤巢则只知其为光福人,迨迁吴下。去春游邓尉,访其故居,家已中落。累世所藏书籍、稿本、字画、古玩,于数年前为骨董商捆载以去。文人身后,不幸莫大于是,爱抄图之题咏,以存鹤巢父子韵事。”吾读至此,唯掩卷耳。

责编 潇然

上一篇:康熙青花瓷的艺术特征及其辨伪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新闻关注状况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