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幼师生学习问题行为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25 08:57:42

五年制幼师生学习问题行为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教育部日前出台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从而出现幼师缺口大的现象,为此,各类院校加大幼师扩招力度,对幼师生源质量把关有下滑趋势,幼师生在学习种种学习问题行为更为凸显,笔者列出了幼师生学习问题行为的表现,并从学生、教师及学校三个方面对幼师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行为加以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幼师生 问题行为 学习问题行为

教育部日前出台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对幼儿园师生比做出规定,并要求各地新设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按照《标准》执行,已设幼儿园在三年内逐步达到《标准》要求。从而出现幼师缺口较大的现象,顺应这种形势,各地加大幼师生扩招力度,对幼师生源质量把关有下滑趋势,幼师生学习问题行为更为凸显。

一、 幼师生学习问题行为的表现

五年制幼师生生源为初中毕业生,且女生占绝大多数,他们的中考分数线普遍低于中控线,在校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行为,各类违纪情况时有发生,多数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方法不正确。

二、 幼师生学习问题行为的分析

(一) 学生方面

1. 与教师沟通不足

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应该始于课堂教学,基于知识的基础,进行问题的探讨,很多学生也清楚这个道理,没有了这个前提,很多学生自然害怕与老师沟通。从沟通频率上看,90%的学生与任课老师沟通最少,与班主任沟通最多;从沟通的主动性上看,95%的学生是被动的;从沟通的原因上看,与班主任沟通的大多是学习以外的问题;真正能够与教师就学术问题或专业问题进行沟通讨论的不足10%;这在校内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好的氛围,很多人完全没有同龄人强烈的求知欲,不以成绩好、有特长为荣,反以叛逆、违纪为荣。

2. 心理方面的缺失

如果说学生缺乏与教师的沟通源于知识的匮乏及对教师的敬畏,这还有办法解决的话;那学生跟教师渐行渐远的心理距离则需要引起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了。深度自卑感是我们很多学生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形成的,面对小升初、中考等一系列社会上衡量所谓好学生差学生的考试中,我们的五年制幼师生承受了很多压力,入学时就厌学了,由自卑带来的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弃,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行为,以及她们还待塑造的价值观;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毋需多说,当前部分院校出现的极端案例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3.引起他人关注

不管成绩怎样,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他人的关注、关心,成绩好的学生自然会引起老师关注从而带动他人关注,其他同学若想被关注,在成绩和特长上都没有希望的时候,会选择极端方式搏出位,于是违纪、叛逆等行为出现了;从教育角度来说,寻求他人注意不是坏事,至少她还想融入集体,还有跟大家一起活动的欲望,只是选错了方法,属于误入歧途,教师加以适当引导,也许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教师方面

1. 教学水平不高

由于各地加大幼师生扩招力度,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增加,部分院校出现专业课老师不足的现象,学校采用非专业课老师任教专业课课程,或安排一名老师教授多门不同专业的课程,老师边学边教,有些专业内容甚至老师自己也未能完全弄清楚,就去教授学生。

三、幼师生学习问题行为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1.确立自我学习意识

过去不代表将来,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帮助学生树立东山再起的信念,形成自我学习意识,积极参加理论课、专业课的学习、实践,从老师、专业书籍、杂志、网络等途径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素养。

2.约束存在的学习问题行为

上课讲话、睡觉、玩手机等行为既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浪费自己年轻的生命,坚持认真听讲、钻研专业课程会经历一个过程,肯定会不习惯甚至痛苦,但凤凰涅需要的就是浴火重生。

(二)教师方面

1.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枯燥的理论课、晦涩的专业词汇,部分教师的知识性教学还停留在中小学模式的课堂教育和简单的练习、背诵,这对早已厌倦上课的学生来讲,确实是一种煎熬;但这不代表这些学生学不进知识或不肯学习;也有研究发现,她们在网络和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对新生事物的掌握程度更好,动力更足;学生在变,我们的教学理念同样要变。

2.适当赏识教育

有研究表明激励能让人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收到充分激励的话,人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同样,教师对学生的赏识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在其他因素均等的情况下,赏识教育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正向的效果。

(三)学校方面

1.对学习问题行为进行有效惩罚

各种学习问题行为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在于,所有这些行为发生后没有什么后果,学校也没有明确的处罚手段,完全依靠教师个人处理,效果就因人而异了,甚至有时候教师处理了学生,学校方面反而会替学生说情;近期在谈到反腐问题时,强调“必须用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学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学习问题行为,蔓延开来,积重难返。

2.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应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示学生的才艺技能和艺术风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

开设各类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使整个学校的校园氛围上一个台阶。

上一篇:教育的信任 让花开满园香 下一篇:挖掘隐含条件 提高生物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