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豹:红外相机的发现

时间:2022-03-24 03:29:20

华北豹:红外相机的发现

“隐秘、安静,毛发顺滑、柔软如丝绸,它属于黑暗的动物。而即便身处黑暗,它也依然独行。”1972年,乔治・夏勒博士在写下关于非洲豹的文章时引用了这段话。如今,我们早已知道,豹并非只在夜间活动,在中国各地拍摄到的豹表明,这是一种在白天同样活跃的大型猫科动物。

中国特有的豹亚种

豹食肉目、猫科、豹属,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有9个亚种。豹的适应性很强,森林、荒漠乃至非洲的沙漠地带都有豹的分布,但总体而言,豹仍属于封闭生境的物种,其捕猎和繁殖基本都依赖于森林生境。豹通常独居,成年雄豹和雌豹仅在时有短暂的共同行动。豹一年繁殖的季节并不固定,通常一胎可生2-4崽,小豹能行走后就会跟着雌豹一起活动,大约在1岁到1岁半时小豹离开母豹独立活动。成年豹会建立起自己的领地,领地面积通常在几十至数百平方公里,雄豹的领地面积通常大于雌豹,一只雄豹的领地内可能会覆盖数只雌豹的领地。

豹性情凶猛,食谱广泛,从几十克的老鼠到数百千克的鹿、野猪都可能成为其猎物,但体重在50千克以下的有蹄类动物是豹最主要的猎物,缺乏足够的有蹄类动物将导致该地区的豹种群消亡。

豹虽然是几种豹属大型猫科动物中数量最多的,但这主要得益于非洲和印度较大规模的豹种群,如阿拉伯豹、东北豹、斯里兰卡豹等亚种都已经成为极危或濒危亚种,栖息地丧失和非法盗猎是豹种群规模在近30年迅速缩减的主要原因。

2016年5月号的PeerJ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豹的现状、分布及相关方面研究成果的论文。文中根据近年来搜集到的一些信息提出,中国的特有豹亚种华北豹如今数量稀少,建议IUCN红色名录将其评为极危(CR)级,与全球仅剩100只不到的东北豹(远东豹)同级。而分布于中国云南和东南亚邻国的印支豹则应调为濒危(EN)级。中国的华北豹是否真的像文中所述已经到了灭绝边缘了呢?

华北豹,仅分布于中国的一个豹亚种,在国际上又被称为中国豹。传统上认为华北豹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北的华北地区,山西、陕西、河北等省,最南可到达安徽省的大别山区。然而一些研究认为,包括长江以南一些省份如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的豹可能都是华北豹,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方能揭晓答案。由于过去调查手段有限,豹数量少、行踪难觅,传统的调查方法很难对豹加以研究。随着红外相机的普及,各保护区的野外监测能力得到了本质的提升,一些过去用样线、痕迹调查难以确认其行踪的动物如今都出现在人们面前。豹的踪迹也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这种过去神秘莫测的动物如今正在逐渐被我们所了解。

自2008年起,笔者就作为志愿者开始介入山西晋中地区华北豹的野外调查。多年来,我所在的环保组织猫盟CFCA一直致力于该区华北豹种群的保护工作。近年来,除我们所关注的华北豹种群外,全国各地也不断传来华北豹的可靠信息,总结下来,华北豹目前可见到两个明确的分布区域:以太行山脉为主干的华北分布区和以秦岭山脉为核心的陕甘宁分布区。

三个分布区域

华北分布区

在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华北豹还生活在以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等为代表的大太行山脉中,和陕西接壤的吕梁山脉也是重要的华北豹分布区。从目前看来,南至河南焦作、济源等地,北到河北蔚县,西到吕梁,东到和顺(或河北邢台)都发现了豹。

我们在山西晋中市、和顺县的八傅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林场约3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利用红外相机架设了单个网格面积4平方公里的监测网络。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有超过10只成年豹个体,雌雄比例相对合理,雄豹的家域范围大于雌豹,且每年都有雌豹繁殖现象,幼豹约在一岁左右离开母豹独立生活。

问卷调查表明,得益于1998年开始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加上保护区的设立使得豹的栖息地相对完整,当地的华北豹种群在近10年的时间里相对稳定,这在栖息地破碎化严重的华北地区难能可贵,如果将当地面积较小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连片形成面积较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则华北豹种群的生存条件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2012年,我们在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一只华北豹,这是近年来华北豹最北端的分布记录。小五台山保存完好的森林为华北豹提供了庇护所,然而近在咫尺的北京却多年未曾出现野生豹的踪迹。在全国第一次陆生野生动物普查(简称一调)中,北京的数据显示有10只豹,然而一些野外监测表明,从猎物的丰富度来看,北京现在已经基本不具备豹种群繁衍的条件。

华北地区人口密集,人为干扰的程度各地不同,无法用适宜栖息地来估算豹的分布,这就意味着需要像梳头一样把所有潜在的栖息地都捋一遍才会知道豹的真实情况。该区的豹显然遇到了严重的栖息地破碎化问题,保护区外的豹栖息地毫无保障,各种开发行为已经或正在将其切割成一些碎片。目前尚且无法评估豹种群的孤岛化是否已经形成,但这显然是豹华北种群亟待解决的问题。

陕甘宁分布区

2014年1月,延安传出两只豹被猎杀的消息。但还是在子午岭,当年6月也出现了监控探头拍摄到豹的消息。华北豹在陕西的情况看上去不错,早在2010年北大的李晟博士就在L青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拍到了豹。在最近的两三年里,长青、佛坪、天华山、观音山、牛背梁等国家级保护区都先后拍到了豹,得益于秦岭山脉中地理上连续的保护区群,这里形成了一个面积较大的华北豹栖息地,这对于豹种群的繁衍至关重要。

2015年1月,宁夏六盘山地区豹与车相遇并被记录下来。于是从六盘山到秦岭再到子午岭,形成了一个U字形的陕甘宁地区豹分布地图。从豹近年来被记录的情况来看,以秦岭为核心的山系应当存在一个豹种群。而子午岭所在山系东边与山西的吕梁山南端相连,我们知道吕梁山是有豹分布的,那么这个种群在历史上与山西诸山脉的华北豹应为连续种群。

青藏高原分布区

除了上述两个分布区外,青藏高原的豹目前也被归类为华北豹,因为针对此区域豹的研究非常欠缺,这种认定可能是不够充分的。无论如何,以横断山为主要分布区的青藏高原豹是另一个国内现存的重要种群。2013年,四川省林业厅组织的动物调查首次在新龙县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到豹的野外影像。此后数年内,四川甘孜州的新龙县、石渠县(洛须白唇鹿省级自然保护区)、康定县(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江县都拍到了豹,与甘孜相邻的昌都地区的洛隆县和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囊谦县也拍到了豹。除此之外,问卷调查以及痕迹调查表明,在甘孜州的白玉县(察青松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炉霍县等地都有豹的分布。

2015年猫盟CFCA曾与新龙县林业局在当地雄龙西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共同进行了简单的豹野外调查,在利用红外相机对随机抽选的16平方公里连续网格的监测过程中,每个网格都在一个月时间内拍到了豹,加上林业部门在附近区域所布设的相机拍摄结果,我们鉴定出大于10只豹的成年个体。有趣的是,高原地带的豹分布区域非常广泛,它们能活动于从海拔2800米的阔叶林带直到4500米的高山区域,这使得它们在当地的适宜生境面积相当可观。鉴于藏区保存较完好的森林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在青藏高原南部的这个豹分布区域占地面积相当大,其种群规模目前尚难以估算。

鉴于华北豹在近年来所展现出来的分布特点,认为这一亚种目前已经达到极危(CR)级别或许是过于悲观的,进一步的大面积野外监测将会逐步揭示华北豹的真实生存现状。

需要领地和猎物

谈及华北豹的保护就不得不提一个称谓:华南豹。过去,华南地区的豹被认为是一个亚种。有据可查上一次在华东地区出现的野生豹是在江西桃红岭保护区,2005年保护区的监控探头拍摄到一只豹正在试图捕猎梅花鹿。然而近10年来,在中国华东、华南地区再也没有拍到^一只野生的豹,华南豹是否能作为一个独立亚种存在,也失去了研究的机会。

华南豹的消失映射出中国豹的现状:栖息地快速消失,狩猎又使豹的猎物以及豹本身均迅速变少。在猫盟CFCA工作过的两个豹栖息地(山西和顺和四川新龙),都有以下特点:栖息地面积大而连续,狩猎非常罕见,即便是在豹伤害家畜后被报复性杀害的情况也很少,另外,狍、野猪、毛冠鹿、鬣羚、水鹿等有蹄类动物密度较高。在这两个地方每年都能观察到豹的繁殖,一个区域内豹的定居个体较为稳定。而这些地方的豹对于小规模的施工等人为干扰因素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它们善于利用防火道、机耕道等作为自己的活动路线。

虽然豹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但大型猫科动物对于领地和猎物的需求依然是诸多兽类中较高的。一个拥有10-20只成年豹的可繁衍种群大约需要500-1000平方公里的连续栖息地,在这个栖息地里要有足够多的中型有蹄类动物并且要尽量消除打猎等人为因素干扰。在中国东部、南部的山林里,虽然一些保护区内的管理力度较大,但保护区之外人为干扰较为严重,钢丝套、铁夹、电网等廉价盗猎工具的泛滥以及市场上对于野味等野生动物的需求使得盗猎难以控制,这使豹难以获得满足其种群繁衍的栖息地。

调查是保护的基础,如今中国特有的华北豹正在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它的生存现状并不像全国第一次陆生野生动物普查中所估计的那么乐观,但也无需过于悲观。对于这种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大型猫科动物来说,只要我们多给它们一些关注与空间,它们就会顽强地在我们附近的山里继续生存下去。

上一篇:情感教育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 下一篇:有效的数学练习与数学作业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