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未出尽市场继续下跌可能性大

时间:2022-03-24 04:54:44

利空未出尽市场继续下跌可能性大

A股上空的阴云越积越厚。

继4月19日“黑色星期一”后,27日沪指再跌2%,并一路冲向2900点下方。

技术派大惊失色――大盘所有均线转眼告破,尤其是作为牛熊分界的年线已被击穿。

价值派也惴惴不安――尽管银行、地产等权重板块的估值看似到了底部,但机构资金却并不买账,仍然如潮水般从这些板块中涌出。

从《投资者报》记者采访的情况看,目前的市场情绪一派低迷,地产调控、加息预期、再融资等诸多利空因素的影响尚未消除,很多机构投资者都认为大盘还会继续下跌。

他们建议投资者,最近的操作要谨慎,最好轻仓观望,多看少动。对于不愿意离场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业绩稳定的医药、消费板块,从年初就被机构一致看好的新兴产业板块仍是关注重点。

利空因素尚未出尽

屋漏偏逢连夜雨。

股市对地产调控政策的担忧还没有消化完,加息预期、股指期货、上调印花税传闻、银行再融资、两市解禁潮,以及海外市场债务危机等多重利空又叠加袭来。

本已脆弱不堪的A股市场,不得不承受接二连三的打击。4月27日,权重股以及中小盘股全线走低,市场下跌2.1%,这是A股今年遭遇的第6次超过2%的大跌,两市股指均创出半年来新低。

而这还不一定是最坏的状况。

4月28日,上海汇利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何震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悲观的时候还没有到,未来市场还要面临更大的调控政策,例如势在必行的加息,这将对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在何震看来,利空消息在未兑现之前,仍会制约股市。

“在市场弱势时,常常利空消息满天飞,再融资、加息等利空因素都会对市场造成影响。但我认为,市场之所以难以走出弱势,仍然是对地产调控政策的担心,地产利空因素还会压制市场。”东北证券分析师沈正阳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沈正阳认为,在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之后,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出现了下滑,调控政策初见成效,但是市场仍然担心有关房地产调控政策尚未出尽。“目前,市场上还传出将对三套及三套以上商品房征收房产税的消息,这让房地产板块的短期恐慌气氛进一步加剧。”

至于市场对再融资的担忧,也并非空穴来风。融资近千亿的农行IPO在提速,工、交、中、招等正在准备筹集新资本金的计划,四家银行预计融资2000亿元。另外,关于建行再融资的疑虑也尚未平息。

继续下跌可能性大

和上期《投资者报》记者采访的情况相比,私募、公募等机构投资者的心态变得更加谨慎起来。

“原来以为大盘会止跌,维持弱势整理,没想到出现这么多利空因素。地产、银行股遭到很多机构资金的抛售,导致市场心理非常脆弱,一有风吹草动,恐慌心态就会扩大。”北京弘酬投资管理公司投资总监孙燕军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说:“大盘还会下挫,有可能回补去年9月30日的缺口,在2800点位置盘整。”

在他看来,短期走势不容乐观,还表现在“五一”节后需要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是否会延续上涨趋势,美元指数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大盘蓝筹股造成压力。”孙表示,“面对如此市场,我们已把仓位降到历史低位,保持轻仓观望。”

何震认为,上证指数2900点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这个位置, 大盘股尽管从基本面上说可以买进,但下跌趋势还在,没有人愿意买;中小盘股前期涨幅过高,也没多少人敢下手去买。整个市场的心态非常谨慎,这种状态如果不能尽快改变,市场极有可能向下寻找方向。”

“市场结构性泡沫凸显,大小盘股估值的不均衡性不断扩大,从历史表现来看,这种市场特征往往是变盘的前兆。”嘉实主题精选基金经理邹唯也直言:“在不确定性‘靴子’掉下来之前,投资者不可抱侥幸心理,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因为事情发生之前,谁也不知道是只掉下来几块砖,还是整堵墙会倒下来。”

西部证券分析师张炜玲则从技术形态来分析大盘面临的问题。她认为,经过“4?19”和“4?27”两次大幅下挫后,市场的各项技术指标已被完全破坏,对反弹构成阻力。目前多条均线系统呈空头排列,对多方十分不利。

“即使短线有一定的技术性反弹要求,但上档年线3000点和多条空头排列的均线都将对股指构成重重压力。我们坚持认为年线对市场的意义重大,如果股指较长时间内无力重返年线之上,则后市调整的时间和空间会加大。”张说。

也有少数机构投资者强调不用太悲观。“地产调控政策将会进入到阶段性的观察时期,地产股压力会随之减轻,银行股本来业绩就不错,只是受到地产股的牵连。未来一段时间,这两个板块下跌空间不大。”上海简适投资管理事务所总经理杨典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市场在急跌后存在反弹需求,我预计会有约10%的反弹空间。”

关注医药、新兴产业

面对连续几日阴跌的市场,投资者应该怎么操作?

孙燕军说,最好轻仓观望,多看少动,规避大盘系统性风险,等待市场转机。当然,对于那些不想离场的投资者来说,还是可以选择一些业绩稳定的医药、消费类股票,及成长性好的新兴产业来介入。

何震也认为,消费、医药板块的业绩稳定、抗跌,适合在弱势环境里配置,这两个板块近期走势也证明了它们的人气。数据显示,医药类指数不仅没有跟随大势下跌,反而一路上扬。从4月15日以来,医药指数已经上涨7%,而同期大盘下跌了8%。

“虽然不便宜,但就实际操作来说,不能仅看PE的高低,还要看基本面能否支持等因素。”何说。

至于地产、金融等大盘股,何震也和众多私募经理观点一致:不碰这类股票。他的理由是,地产、金融、煤炭等行业都和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往往在经济周期繁荣阶段业绩才会大幅度提高,而目前经济还处于复苏阶段。

“经济正在转型,新能源、新技术、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将是经济发展方向,未来政府会在这方面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所以,新兴产业我们要重点关注。”何震说。

上述两位私募经理的判断其实暗含了市场的一致性看法。从基金一季报也可看出,基金一季度对信息技术、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等行业进行了重点增持;而减持的行业中,采掘业、金属非金属和金融保险业首当其冲。

上一篇:“谁说要上调印花税?” 下一篇:碧水源:并没有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