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务劳动与品德教育

时间:2022-03-24 03:25:26

小学生家务劳动与品德教育

现在,小学生基本上从家务劳动中淡出,农村小学生也不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应试教育大环境,是教育资源短缺和配置不合理。应试教育使家长认为不能再给孩子增加负担,特别是没有能力、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家长,忙且帮不上,岂能再拖后腿?普遍的社会浮躁、急功近利、迎合从众与被“惠及”、被“成功”的结果,让家长普遍存在四怕:一怕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吃苦受累,二怕影响学习,三怕损害健康,四怕孩子受委屈。

小学生适当参加家务劳动对于孩子的现在、今后和未来究竟好不好?

发达国家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普遍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安排适当的家务劳动,从易到难,由轻到重(可以承受之重),循序(年龄增长)渐进。这是发达国家学生综合素质比我们好的原因之一。可以断言,从发展看、长远看、成长看,终生受益的必将是从小养成的动手动脑的劳动习惯,这样才不致使未来人才成为“精致的个人主义者”(某名人语)。根据我国的情况,小学生的家务劳动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自助型家务劳动。这是针对低龄儿童,进行自我服务性的劳动,例如,吃完饭洗刷自己的碗筷,洗自己的手帕、袜子,自己擦鞋,自己叠放衣物,自己整理书包,吃完水果自己收拾,等等。

二、自选型家务劳动。让稍大一点的孩子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自己乐意做的家务活儿,承担下来。例如给花草浇水,扫地或擦地板,每天倒垃圾,或专门摆放和收拾凌乱的东西,等等。

三、责任型家务劳动。对于年龄更长一些的孩子,分配给他一定的任务,即安排责任项目,由孩子自己完成。例如,自己房间的卫生自己负责打扫,或妈妈做家务时,负责打下手,等等。

四、义务型家务劳动。对于大孩子来说,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帮助父母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购物中的体力活儿——抬、扛、提、拿等等。

上述家务劳动的特点是:时间短暂、没有大幅度肢体运动,无损健康。但是,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些家务劳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引导、指导和教导的作用。即引导孩子在动手的同时要动脑,不是机械地当一个“力工”;要指导孩子养成劳动中的安全意识,学习自我保护,指导孩子如何由模仿学样向独立运作发展;教导孩子在劳动中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寻找技巧,如何实现多快好省,即在单位时间内多做、快做,做到位、做得好,节省时间、能源和材料。在家务劳动中培养智慧、开发智能。让孩子体会到找到技巧的劳动是轻松的,实现多快好省的劳动是愉快的,脑(学习)体(家务)互补的劳动是美丽的。在这样的家务劳动中,孩子会产生成就感、自豪感,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心理和情绪自然会在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的家务劳动中逐渐培育和建立起来。

家务劳动对于以学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同游戏和休闲一样,有调节身心、调整生活节奏、调和家庭关系和调动生理和心理潜能的巨大作用。在美化家庭中,净化自我、升华自我。这样的孩子才能成为品德优秀的人、智商优越的人和情商优美的人。

小学生家务劳动回归之日,就是他们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之时。

上一篇:挖掘文本秘妙,滋养幸福童年 下一篇:假如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