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时间:2022-03-24 02:06:32

关键词: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教研工作;回顾及展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2-0023-02

一、思路

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教研工作秉承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务实、开放、创新”的理念,从纵向(发展历史)、横向(国内外研究)、内向(区域现状)三个视角,聚焦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体现教研工作的方向性、科学性、针对性。

近年来,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教研工作突出了“三个定位转变”:一是研究领域从单纯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的研究转变为学科课程的整体研究;二是研究方法从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转变为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的教学研究;三是研究主体(教研员)从个人“权威式”研究转变为“合作共同体”式研究。

二、回顾

1.学科基地,课题引领

2010年11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与浦东新区育童小学签约,成立了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三年多来,学科基地重点开展了“中美体育课程整合下的小学低年级单元教学设计与重构”的实践与探索。

市教研员作为学科基地的主持人,首先组织基地成员参加华师大举办的SPARK课程系列培训,然后以身作则率先“下水”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引领学科团队进行“洋为中用”的课题研究,赋予学科基地建设新的内涵。

课题借鉴SPARK课程的成功经验,结合上海市体育与健身学科课程教学,重构单元教学组成体系,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动作技能发展规律等具有较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教学单元模式。单元设计与重构由两个环节构成:一是接纳、融入,二是构建、创新。首先是“单元内容整体构建与要素优化”,主要是指把SPARK课程成功经验与我国体育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凸显目标的物化,优化单元要素,把相同或相近的一类教材游戏化、综合化,使之转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内容主题单元,单元内容各课次之间有内在逻辑性及递进性;其次是“单元教学实施程序”,激趣导学增趣促学定量演练学会应用,而学习评价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四个教学环节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对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评价调控教学实施程序。以上各环节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各有区别,彼此间互相制约、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2013年12月25日,市教研室举办了主题为“依托学科基地建设,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上海市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基地建设总结交流活动。2014年7月,本课题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实践与研究证明:中美体育课程整合下的单元设计与重构,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优化,具体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再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学习评价的运用悄然发生了转变,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例。

2.主题教研,注重品质

2012年,上海市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专项调研显示:学生久坐少动现象较为突出,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强度不大,达到中等及以上运动强度的次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等。针对上述比较典型的问题,学科教研进行整体设计,选择学科课程标准中基础性的“跑、跳、掷”等(与身体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持续开展“关注运动负荷,活化身体练习”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着力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等研究内涵。

例如,2014年10月30日在嘉定区江桥小学举办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小学三至五年级‘投掷’教学实践与研讨活动”,由“教学设计文本交流”“投掷课堂教学展示”“经验+证据的教学点评”三个部分组成。关键环节是三年级“前抛实心球”现场课堂教学展示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个维度课堂教学观察指标的同步检测和生成,并在1小时后的现场主题研讨(“经验+实证”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呈现实证数据和图表。由于前期研究准备比较充分(进行了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和体育课堂教学观察指标的检测方法培训等),课堂教学现场学科骨干教师两人一组观测学生,“运动负荷”“心理活动”“交往互动”等检测指标顺利采集完成并输入计算机软件快速生成。

本次教研活动从准备阶段到总结阶段历时3个月,学科中心组团队和嘉定、青浦、宝山教研团队全程参加,形成了3~5年级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文本、基于标准的投掷教材分析文本、课堂教学观察指标“运动负荷、心理活动、交往互动”的数据图表,并结合网络教研(在“上海教研在线”平台上为全市体育教师提供了“教学文本、课堂实录、专家点评”等资源)拓展了学科教研的时空和受益面,不仅深入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而且推进了各级各类学科教研团队“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3.教研团队,智慧前行

学科教研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区域学科教研工作的质量。近几年来,区县体育学科教研员新老交替频繁,十几位一线青年体育骨干教师踏上学科教研岗位。他们具备“有活力、重实践、接地气”的鲜明特点,但也存在“缺经验、少指导、无带教”的转型困难。针对这个现实问题,2013年6月,市教研室学科组吸收了10名初职中小学体育教研员(教研岗位不满5年),组建了“学科青年教研员学习小组”团队,制定了“学科区县初职教研员岗位培训实施方案”,并邀请冯敏和李鹰两位特级教师带教,对新入职的体育教研员进行指导和培训。

一年多来,学科青年教研员团队先后经历了读书学习、任务驱动、专题交流、实证研究等,在“读书感悟先行,导师指导引领,同伴合作践行”的教研员岗位培训中,提高了青年教研员的课程理解能力、教材解读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教学指导能力、体育教科研能力,促进了学科青年教研员的专业发展。2014年12月24日,在金山教育学院举办的“夯实基础 智慧前行――上海市体育与健身学科青年教研员学习小组展示研讨活动”中,不仅展示了由“团队风采篇、个人规划篇、学习心得篇、教学研究篇和教研案例篇”五个篇章组成的文本资料汇编,而且现场展现了青年学科教研员转身的过程、成长的经历、探索的足迹。

三、展望

最近,上海市教委提出了小学“兴趣化”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目的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使小学生入学伊始就对学习体育产生兴趣,喜欢上体育课,乐于参加体育活动,身体活动能力不断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今后,小学体育学科教研工作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健身性、兴趣性、游戏化”的研究,积极探索小学低年级以体育游戏融入身体基本的活动形式、练习方法及活动规则和小学高年级以基础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练习方法和运动规则融入游戏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上海学校体育传承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务实、开放、创新、领先的海派学校体育文化的特征。上海小学体育教研工作,应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努力追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进一步弘扬海派学校体育文化。

上一篇:十二岁的第一天 下一篇:请给信星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