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则下电子护具的使用对竞技跆拳道的影响与变化研究

时间:2022-03-23 05:01:04

新规则下电子护具的使用对竞技跆拳道的影响与变化研究

【摘要】根据跆拳道运动发展的需要,世跆联对跆拳道的竞赛规则做了修改,进而引进并采用了电子护具代替人工记分,这极大提高了比赛的公平性。同时,电子护具的应用和规则的修改,给跆拳道技战术的应用带来巨大影响,从此竞技跆拳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研究电子护具和新规则对竞技跆拳道技战术的影响,对跆拳道训练比赛中能够更好的适应新规则和电子护具带来的变化,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

【关键词】跆拳道 新规则 电子护具 影响

一、前言

2008年,第十八届亚锦赛在我国洛阳举行,首次采用了电子护具记分。在后来的2009年4月的阿塞拜疆世界杯和10月的哥本哈根世锦赛,都使用了电子护具。2009年,世跆联宣布新规则的修改,在新规则的影响下,电子护具经过几次世界大赛验证表明:规则的修改和电子护具的使用顺应了跆拳道发展的潮流与方向。

在新规则下使用电子护具,不但改变了传统的记分,而且对技战术的运用带来巨大影响:如何运用技术踢护具的敏感部位、如何才能诱使对手暴露得分部位、如何使用高分值技术,如何在落后情况反超。由此看来,对于新规则影响下电子护具使用对对竞技跆拳道的影响与变化研究,是非常有必要也是刻不容缓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使用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2009 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中进入半决赛和决赛的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共进行了62 场比赛的调查统计工作, 并与2008 年北京奥运会跆拳道比赛、2008 年北京奥运会资格赛、2009 年世界杯、第11 届全运会决赛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山东体育学院图书馆、CNKI中国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整理大量与论文有关的文献资料, 新规则和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带来的巨大变革。

(2)专家访谈法。通过与韩国电子护具研究专家和中国、韩国国家队的教练员访谈,进一步了解电子护具的得分原理、电子护具对竞技跆拳道技战术带来的影响以及在训练中是如何应对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

(3)观察法。采用现场观察和录像观察,调查统计新规则下电子护具使用,跆拳道技战术指标。

三、分析讨论

(一)电子护具的概念

电子护具是指将由高尖端的电子芯片组成的感应装置附着在跆拳道护具上, 在受到有效攻击时感应装置自动识别其击打力量, 并通过无线传输自动将得分情况及时反映在得分显示屏上的一套技术装备。

(二)电子护具的利与弊

电子护具促进了角色的转变,使得裁判从以前的主角变成配角,减少了裁判员的工作量。在这方面。电子护具跟裁判相互协作,有效的降低了比赛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也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和竞争性。

但是电子护具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电子护具有待改进。电子护具对运动员头部攻击和有效出拳判罚还是需要裁判来打分的。这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电子护具的技术。同时, 电子护具需要依靠感应器来判定得分与否, 这种感应器的工作是建立在由软件设立的力度系数的基础上, 因此,设立适宜的力度系数是电子护具能否公正、准确工作的基础, 而目前也确实存在因击打力度系数设置不科学造成的比赛漏洞, 如18 届亚洲跆拳道锦标赛女子72kg 以上级比赛中, 我国选手2 届奥运会金牌得主陈中在首轮比赛中前3 局过后和对手一分未得, 而加时赛中技术人员将原定系数下调整了2 档, 比赛才又得以正常进行;跆拳道是以体重划分级别的个人比赛项目, 每个级别、甚至每个运动员的击打力道都不相同, 要准确设定力度系数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其难度不可低估。其次对比赛存在负面影响:电子护具中装有感应器, 与传统护具相比整体重量增加,因此比赛中穿戴电子护具会对运动员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电子护具中还多了一个脚套, 这与穿戴传统护具时运动员一般光脚参加比赛的做法截然不同; 由于运动员习惯于长期赤脚训练养成的感觉,戴脚套必然会影响运动员脚踩赛场上感觉, 甚至它对运动员比赛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目前还不确定。再次、引导和推进技术发展的方向有简单化的趋势: 电子护具根据击打部位判分, 在规定的比赛时间内, 击打有效部位的次数越多越有利, 而且在18 届亚锦赛和第3 届中韩跆拳道对抗赛中已经出现运动员为了多得分而放弃某些不得分的高难度技术动作, 增加单一技术的使用频率, 如简单的连续横踢, 因此从实际效果看, 穿戴电子护具反而会使比赛的激烈程度有所下降。最后、削弱了对跆拳道项目传统内涵的继承和发展。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 电子护具会导致跆拳道脱离传统跆拳道的范畴, 远离武道项目的蕴意, 还会从服装等方面失去跆拳道的本色。

四、新规则下电子护具的使用对今后训练与技战术影响的分析

(1)根据跆拳道运动项目的特点安排训练仍是最基本的训练指导思想。近年来, 我国为了尽快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在世跆联颁布的新规则下, 从实战的角度出发, 逐渐提高了比赛的难度, 例如场地形状、增加难度技术分值、更改加时赛规定等所有的改革或者修改变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符合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的需要, 为了使其向着积极、快速、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每个竞技运动项目都存在着自身的运动规律与特点,跆拳道也不例外,搏击对抗、打点得分、时间要求(一场比赛3局)等等规则的修改是渐进的, 但运动项目的特点不会在短期内改变, 只是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但是随着项目的发展提高, 我们对它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因此,根据项目自身的特征规律, 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 仍是我们应遵循的基本训练指导思想。

(2)规范的基本技战术训练仍是各省队训练的最基本内容。

规则的改变、电子护具的使用带来了跆拳道技战术的变化,横踢不再是比赛中最主要的制胜手段,高分高难击头技术的使用, 使我们看到了比赛场上激烈的竞争、高强的应对能力。怎样才能尽快的提高我国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电子护具的上分特点, 裁判员对击头技术的执裁规则, 击打部位的准确性仍是得分的第一要求,而技术的准确性是指比赛场上双方搏击对抗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动态的情况下击打部位的准确性,由此对应的身体能力、技术变化能力、真真假假的战术应变能力等等。而身体与综合变化的技战术能力又是在扎扎实实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能力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获得与提升的运动训练水平与比赛能力。只有高质量、规范的基本技战术训练水平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获得比赛

场上的技战术应变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1)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使用,使运动员的得分明显增多。建议在训练和比赛中, 针对电子护具的得分特点, 增加高分击头技术和连续组合技、战术的训练和应用, 提高踢击的准确性, 增加脚部感应芯片与电子护具感应芯片的接触次数, 从而提高得分能力和得分概率。

(2)电子护具的使用, 不仅使加时局的得分分数和攻击部位发生变化, 同时也丰富了加时局技、战术应用的多样化。建议在加时局, 转变和拓宽旧规则先得1分的战略思想, 针对电子护具的得分特点和不同对手的技、战术特点, 设计攻击部位和技、战术使用方案。

(3)电子护具的记分比例为45.5%,与传统护具100%的人工裁判记分相比, 大大提高了比赛记分的客观性。但世界锦标赛裁判员记分比例明显高于第11 届全运会决赛的裁判员记分比例, 显现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击头技术和拳技术的得分能力有待提高。建议运动员提高击头技术和拳技术得分能力的同时,我国相关项目管理部门在比赛中放宽击头、拳技术的得分尺度,以此鼓励运动员多使用、多练习这两项技术, 与今后的国际大赛接轨。

(4)击头技术成为现今电子护具时代的制胜主要技术。建议在提高击头能力、创新击头技术的同时, 可借鉴拳击、散打等对抗项目, 抓紧练习防头技术, 提高头部的防守能力。

(5)新规则和电子护具的使用,使横踢的得分比例迅速下跌,赛场上出现了推踢、侧踢、拳、下劈等以往少见的得1分技术, 新规则增加了旋转踢的得分分值,但其得分比例却有下降趋势。建议根据我国跆拳道运动员的现实技术情况和新规则、电子护具给跆拳道技、战术应用带来的变化趋势,努力提高基本技术, 丰富得分技术种类, 储备各种技术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志红,鲁凡,张雷.200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防守技术应用情况调研[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

[2]高志红,艾康伟,王志杰.韩国跆拳道运动员防守技、战术应用特点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8.

[3]姚强,高志红.第29届奥运会男子跆拳道技、战术特点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

[4]赵磊.跆拳道裁判员记分理论与实践[J].搏击.跆拳道,2004,(9).

上一篇:出资人协议与公司章程法律效力研究 下一篇:低碳经济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