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启动

时间:2022-03-23 03:52:16

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崩溃

“经济学的铁的法则”为何失效?

马克思是正确的。黑格尔哲学出现在其之前,实乃必然。存在决定意识,而非相反。共产主义的终结很清晰地展示了这一点。

决定世界运行方式的是经济实力和物质成果,而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无论它们采取的形式是国家的、宗教的或是所有权体制的,当它们与物质经济基础和对有效使用稀缺经济资源的要求产生冲突时,都无法继续存在。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源于该认识。他认为,作为科技进步的一个结果,物质基础要经过一个变迁历程,但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则不会,它不可能进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这种不对称导致紧张和矛盾,最终通过革命加以释放。革命迫使上层建筑适应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物质基础进一步演化,产生新的矛盾。

马克思及其追随者们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结构与高度专业化工业社会的经济要求相冲突。于是,他们证明,资本主义将遭受愈来愈频繁和愈来愈严重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导致共产主义革命。该理论证明,假以时日,通过获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达到的资本积聚,将会造成平均利润率下跌。利润率的下跌会使企业家不愿进行充分的投资,最终的结果将是整个体制的崩溃。如果不是这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将会出现惯性的需求缺乏,这种情况通过向世界市场的帝国主义扩张可得到暂时缓解。这种扩张不可能无限继续,当它走到尽头,资本主义的丧钟便敲响了。“经济学的铁的法则”使资本主义的毁灭成为必然。

这些担忧尚未在现实中得到体现。尽管资本积聚迅速,平均利润率还没有显示下跌趋势。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避免了可赢利的投资机会走向衰竭。即使它们全都枯竭了,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出现一个停滞点,在这一点上生产仅仅是为了消费和弥补折旧。同样也适用于消费不足理论。萨伊(1803年)早已揭示,在一个封闭的经济里,总收入应该足够购买所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甚至大一的经济学学生都清楚,资本主义不需要外部市场以求生存。共产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其崩溃的原因在于,它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和它的生产组织形式与它的物质基础相矛盾。

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收益皆被汇聚在一口共同的大锅里,而后根据需要进行分配。这种组织原则也许适合于原始社会的小家庭经济,但是并不适合专业分工的工业社会。那些付出额外劳动的人们不能享受额外劳动的利益,因为有许多人都有权从那个大锅子里汲取一份。

市场经济成功的奥秘

这一直是造成东西德繁荣鸿沟的主要原因

这样一来就没有人愿意一直付出那种额外劳动,于是共产主义的活动放慢到最低限度。假若我们谈及“铁的经济法则”,其中一条就是,共产主义制度下造成的对经济激励机制的破坏,导致了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和物质基础之间的冲突,从而爆发革命。假如人们确实是无私心的,激励成效的机制可能就没有必要。所有人将会行为端正,工作起来就象他们获得了等同于其劳动的收益一样卖力。不象基督教精神,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假设人们的本质是善的;然而不幸的是他们并非如此—他们的本质是自私的。一种建立在理想观念之上、而不是基于人类本质的现实观点之上的经济体制,是不可能成功的。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现实观念的基础之上的。倘使一个火星人访问地球,观察发生的一切,他可能会认为每个人都是利他主义者。第一眼看上去,每个个体似乎仅仅为了他人而做事。但是,更深入考察就会发现,人们做的所有事无不有回报的期许。事实上,那些看似利他主义的行为,都是出于人们自我利益的考虑。当交换是建立在财产权界定明确、并得到严格遵守的基础上时,付出是自愿的。无论这种付出是一件商品、使用权还是一项服务,所得回报总是足以补偿付出,甚至常常超过付出。

财产权与自由交换,创造了可克服利己主义的激励成效机制。它们还可能细致地筛选有效率的经济活动。所有经过市场考验的自由交换会获得选择,否则就会遭致淘汰。大多数投产的商品是从未生产过的,而且,大多数具技术可行性的生产流程是从未使用过的。能为市场选择的只是少数,这些被筛选出来的少数都是最有效率的。

私有经济交换的激励和选择功能,是市场经济成功的奥秘。它们解释了为何这种经济体制会与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协调得如此和谐的原因。历史中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之一就是,曾遭到马克思主义者强烈批评的“无政府主义”市场一直能指挥并控制经济活动,其成就令即使是最出色的计划者曾取得的成就也相形见绌。这一直是造成东西德繁荣鸿沟的主要原因,并正是这一鸿沟刺激人们最终上街游行。共产主义国家无法象西方国家那样有效率运作的原因,不能解释为缺乏自然资源、政治领导人的腐败、文化背景、知识分子的短缺,或是赔款高筑,尽管其中一些情况可能是原因之一。决定性的因素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比共产主义管制经济更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市场经济配置生产力的效率比共产主义经济强得多。

不可避免的事实

历史进程的宿命论

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曾受过良好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训练,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并顺应而行。他注意到生活惩罚那些迟到太久的人,正如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所说,历史从不对任何宪法宣誓效忠,这与卡尔·马克思、罗莎·卢森堡以及其他人的经典论述十分契合,他们认为,政治家的作用可能减轻新体制诞生的剧痛,但永远无法逆转历史潮流。

克里姆林宫肯定很早就猜测过,历史正在计划重新统一德国,因为1989年春已经谣传,苏联可能就此做出让步。美国新闻界拾起这些传言,接着就展开了关于重新统一的广泛讨论。当说到戈尔巴乔夫打算恢复斯大林曾在1952年开始过的尝试,作出关于重新统一的提议时,曾提到过拉姆斯多夫(德国自民党的领导成员)1987年5月的言论。所有这些皆被官方否认,戈尔巴乔夫表示这将属于历史的进程,便抛开了该话题。在欧安会的赫尔辛基大会上,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预言,柏林墙将矗立100年。然而,从上所述可见,尽管共产党领导人否认,但他们正在做准备,当时间接近时,去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东欧革命和德国统一完成得难以置信的轻松,个中原因部分缘于根深蒂固的历史宿命论。卡达尔、雅鲁泽尔斯基、胡萨克、日夫科夫和昂纳克的政权不流血地,并为民主政府所替代,倘使那些干部们自己未曾受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彻底训练,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当革命大众走上街头,领导者们意识到人民运动是完全反对他们的,逆历史潮流而动便显得毫无意义。在那个“星期一示威”过程中,从未有过的迫切呐喊“我们就是人民”,在莱比锡城上空回荡,震撼了共产党领导阶层乃至其核心。

尊重历史进程的宿命论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也可能是确保这些革命者没有流血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德国统一政策是这种宿命论的受益者之一。

新书速递

《社会动物》

作者: (美)布鲁克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年6月

定价: 69.00元

成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本书把意识思维决定行为的论调从神坛上拉下来,指出真正决定我们的行事动机、人生选择、性格、成就的是“潜意识思维”,在那片隐秘的领域里有情感、直觉、偏见、渴望、个性特征、道德感和社会规范。

《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

作者: [美]斯蒂芬·布雷耶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年5月

定价: 45.00元

“为什么法院说什么,美国人都会照办?”面对一位非洲法官抛出的疑问,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试图给出答案。他回顾了过去的案例,藉此提醒读者:最高法院在美国体制中的无上权威,并非一朝一夕确立。

《关键冲突》

作者:科里·帕特森

约瑟夫·格雷尼

罗恩·麦克米兰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2年6月定价: 45.00元

一定还有介于逃避和争吵这两种极端的另一种处理方法,这就是这本书要探讨的问题。学会如何使人们负责任,如何处理冲突与对立,不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会导致新的问题,而且能显著、持久地改善彼此的关系。

上一篇:赵又廷:我想要更多的时间 下一篇:分4个阶段管理你的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