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的中美交锋

时间:2022-03-23 09:42:19

人类诞生几十万年以来,一直与自然界和谐相处。过去人类的生产活动能力和破坏自然的能力都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部小气候的改变。工业革命后,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增加,两百年来持续不断地向大气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地球也持续经历了变暖的时期。

地球变暖的灾难性后果

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是地球变暖的元凶。人类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无意中闯下了大祸。这看起来似乎是天灾,实际上是人祸,若不采取措施,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

例如,气候变暖会使南极、北极和高山冰川融化,令海平面上升。过去的100年里,全世界海平面上升了10~20 cm。据模拟结果,到21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每上升1.5~4.5℃,海平面将上升20~165 cm。

海水上涨到一定程度,会直接威胁沿海国家及30多个海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如果2050年全球海平面升高30~50 cm,世界各地7成的海岸线、美国高达9成的海岸线将被海水淹没,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共和国、尼罗河三角洲的1/3、孟加拉国国土的1/5都将被海水淹没,东京、大阪、曼谷、威尼斯、圣彼得堡、阿姆斯特丹等许多沿海城市将完全或局部被淹没。太平洋岛国马尔代夫的总统加尧姆曾忧心忡忡地说:“海平面在逐渐上升,这意味着马尔代夫作为一个国家将消失在大海之中,真是灭顶之灾!”

2000年2月18日,海水淹没了有1.1万人口的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大部分,该国首都机场及部分房屋泡在大海中。过去10多年间,海水已侵蚀了图瓦卢部分土地。专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50年内,图瓦卢9个小岛将全部没入海中,从地图上永远消失。图瓦卢前总理佩鲁说,他们国家是“地球变暖的第一个受害者”。

全球变暖对人类未来造成的可怕威胁还有:水、旱、风、雷电、虫等自然灾害日趋严重;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更加频繁;致病菌和病毒的繁殖速度和变异速度加快,使传播疾病的机会增加,瘟疫的种类和范围扩大,近年SARS、禽流感等病毒的爆发就是例证;加速物种灭绝,威胁人类生存;经济损失巨大,需采取的延缓措施代价高昂等。

灰霾,美国打击中国的新的大棒

地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实质上涉及各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重大利益,已演变成一个包括科学、社会、经济、外交、法律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中国外交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目前美国排放量第一,中国第二,大概再过一二十年中国的排放量会达到世界第一。全世界协商减排温室气体的《京都议定书》主要是欧洲人发起的,他们给自己定下来的减排责任是8%,美国是7%,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责任。发展中国家强调,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在目前情况下,不应该强迫发展中国家实行义务性的限制措施,如果现在限制矿物燃料的废气排放量,将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除了考虑国内经济外,另一个关键原因是美国认为中国和印度等欠发达国家不承担减排二氧化碳的责任。欧洲人在这个问题上比较严于律己。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欧洲大概是在检讨过去200年来对地球的破坏,所以对自己要求最严格。欧洲人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是反省的态度,而美国是霸道的态度。

美国为了打击腾飞的中国经济,首先找到的借口就是二氧化碳。不过后来中国一个年轻科学家通过卫星遥感分析证明,中国这些年的植树造林,吸收了我们自己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个科研成果相当重要,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立即使美国打压中国的口实不复存在。

美国转而寻找其他借口。后来美国提出,印度和华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大量排放黑炭,即灰霾。灰霾中含有的大量黑炭,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煤炭的燃烧和汽车与公路的摩擦,这些黑炭可在底层直接加热大气。美国认为气候变暖还是与中国和印度脱不了关系,灰霾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新的大棒。

从飞机上拍摄,北京和广州的可见度比欧洲要低很多,空气中黑炭气溶胶的含量中国是澳大利亚的几十倍。从美国的卫星上看,中国有4个灰霾区,分别是黄淮海平原、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年只有一两天灰霾天气;上世纪70年代广州升到17天,深圳只有1天;到上世纪80年代,广州发展加速,深圳才刚起步,经济总量不大,故广州有170多天灰霾天气,深圳只有不到10天;而现在,深圳灰霾天数已超过广州。

灰霾的确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但在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斗争中,不论欧洲还是日本都没有在京都议定书中规定黑炭的减排措施。美国以此认为《京都议定书》不完善,拒绝签署。中国已成为《京都议定书》的签字国;联合国表示,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个良好榜样。而身为世界头号工业化国家的美国却抵制了《京都议定书》。

在发展的同时更注重环保

过去近30年里,中国已经通过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核能、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等非化石燃料,植树造林等多方面的努力,为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做出了世界公认的贡献。

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发展问题,在发展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环保。欧美发达国家“搞脏”地球200多年了,中国经济真正起飞还只是近30年的事。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了,开始讲环保,但如果以此为借口打压中国的经济发展,肯定是不讲理的。谈判京都议定书国际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中国这样对美国说:难道允许美国的普通国民拥有汽车和别墅,就不允许中国的普通国民拥有电视和冰箱吗?

中国的态度实质上是“内外有别”,即在国际上,我们寸土不让,争取最有利的条件;在国内,我们采取很多措施减排,培养国民的环保意识。等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美国差不多了,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中国人的环保观念也是很强的。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国土和人口大国,又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期,未来对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确是值得重视的一大问题。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全球气候变化必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中国既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又是因温室效应导致灾难的重要受害国。因此,在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加注重环保,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作者系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上一篇:从我的“屡败屡战”看当今教育 下一篇:农村小额贷款的三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