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脂肪瘤诱发肠套叠1例误诊分析

时间:2022-03-23 05:04:45

小肠脂肪瘤诱发肠套叠1例误诊分析

[关键词] 小肠脂肪瘤;肠套叠;误诊

[中图分类号]R5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125-01

在小肠肿瘤中,50%发生在回肠,小肠脂肪瘤占小肠良性肿瘤的0.16%。小肠肿瘤临床表现隐蔽,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呈持续性腹痛,脐周明显,伴有阵发性加重,偶有恶心,未呕吐。在家按胃肠炎治疗,效果不佳。因腹痛不缓解,停止排气、排便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后以肠梗阻收入院。患病以来,大便干结,不伴有血便。查体:消瘦体质;未触及肿大之淋巴结;心肺正常;腹部平坦,可见肠型,未见胃型,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均有压痛,无反跳痛,胃鼓音区存在,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振水音阳性,于右下腹可触及6 cm×9 cm包块,边界清,表面光滑。辅助检查:腹部X线透视可见多处液平,肠管中度积气,腹部凸起,肠管普遍扩张,较大直径38 mm,内充液,可见蠕动,右下腹见55 mm×43 mm×96 mm包块,边界清,横切呈“同心圆”,纵切呈“套筒征”,肠间隙见12 mm液性暗区。提示:右下腹包块,(肠套叠)肠管扩张。综合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决定行手术治疗。全麻行下剖腹探查术,探查发现:回肠有一椭圆形肿块,大小约10 cm×6 cm,质地较硬,表面光滑,在肠管内可活动,近侧肠管饱满,无明显水肿。将肿块向近侧推移后切开肠管,见回肠套入回肠,切除肿块。术后病理:(小肠)黏膜下脂肪瘤,伴有表面黏膜慢性炎症、出血、坏死。

2 讨论

小肠肿瘤并不常见,小肠肿瘤的发病率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3%。在小肠良性肿瘤中50%发生在回肠,小肠脂肪瘤占小肠良性肿瘤的0.16%。小肠肿瘤临床表现隐蔽,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文献报道:小肠肿瘤术前正确诊断率为21%~53%。由于近年来先进检测手段的普及,诊断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术前确诊恶性肿瘤时误诊率高,国内大量资料统计显示小肠肿瘤误诊率为70%~90%。最近国内文献报道误诊率为65%,可误诊为腹部包块,肠梗阻,消化性溃肠,胰腺瘤,后腹膜肿物,肠结核,Crohn病。

误诊原因分析,①缺乏早期特异性症状和体征;②小肠系膜长而游离,活动度大,当发生肿瘤时,不易确定肿瘤来源;③缺乏特异诊断方法,消化道钡剂检查因小肠较长,难以连续性充盈而误诊,且可能因肠管不能充分扩张致小肠阴影重叠不能体现(误诊率为50%),腹部B超因腹部胀气、肿块移动度大、腹腔内液体干扰;④临床医师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惕性,对于女性,可误诊为卵巢肿瘤;⑤部分发生急性并发症以后,方来就诊,由于病情重,术前不能全面检查。

误诊防范措施:首先,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警惕性,重视病史及临床表现,尤其出现下列情况时,①长期反复出现的腹部隐痛、不适感,进食加重,排便后缓解;②检查不明的便血、贫血;③腹部推及包块,可移动;④成人肠套叠,应考虑回肠末端肿瘤的可能;⑤梗阻性黄疸患者应考虑十二指肠肿瘤;⑥原因不明的肠梗阻,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其次,积极施行肠镜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十二指肠肿瘤可通过十二指肠镜和钡餐或口服碘液造影检查获得诊断,内镜可直接观察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结合活检,对十二指肠肿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气钡双重造影,由于其对比度好,诊断率比较高,如果能连续观察,每隔10~15 min1次,诊断率为50%~80%;B超、CT、MRI对肿瘤大小、性质及有无局部或远处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确诊率低;选择性小肠系膜动脉造影,对小肠肿瘤诊断有较大帮助。再次,放宽手术探查指征,排除胃、结肠病变,45岁以上怀疑小肠肿瘤者,探查应全面、仔细,且不满足于一个疾病。

[参考文献]

[1]刘颖斌,彭淑,孟兴凯,等.原发性小肠肿瘤16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1,14(1):31.

[2]苗雄鹰.外科病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

[3]Ju An Kos.阿克曼病理学[M].第8版.吉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收稿日期:2008-07-16)

上一篇:妇科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下一篇:罕见急腹症6例误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