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感潜能,培养情感智力

时间:2022-03-23 02:20:35

激感潜能,培养情感智力

摘 要: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的“健全的人”。为学生服务就是要不仅为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学生能够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等等。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我们就抓住课堂这块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智力教育的氛围,在知识的传授中以材育情,以行育情,以境育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智力,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展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情感潜能 情感智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的“健全的人”。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认为: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服务的核心在于质量。为学生服务就是要不仅为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且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不但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激发学生情感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学生能够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等等。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也许学习的知识会有所忘记,但是学生一旦形成稳定的健康心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将受益一生。1995年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通俗读物《情感智力》。他认为情感智力包括: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人际关系管理五个方面。情商的提出,动摇了智力决定一切的统治地位,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人的成才,不仅要靠智商,而且要靠情商。丹尼尔・戈尔曼甚至指出:“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能力而不是智商能力。”而心理学家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也表明:人在一生中能否成功、快乐,主要取决于情商的高低,认为高智商并不一定带来成功,而情商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伽利略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发现自己和挖掘生命的潜能,关键在于情感教育。

我认为,既然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那么就必须抓住课堂这块阵地。可以说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智力教育是最重要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中展开情感智力教育,当然,在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主要的,我们不能够为情感智力教育而情感智力教育。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智力教育的氛围,在知识的传授中有意识和有目的地渗透情感心理品质的培养。语文学科既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人的素质和情感,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积极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一、以材育人――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语文课教材与其他课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教学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就应该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是碰撞思想。情感是“孩子明眸中的亮点,是心灵天空的繁星,是理想世界的阳光”,当学生用情感去触摸阅读,用心灵去感悟情感,那么浸润在文字中的所有价值就能浸透到灵魂深处。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在美的情感下,才能有智慧,只有美的情感,学者才能提高到宇宙的思想,并了解自然和一切现象的总体。”

教材中的课文,是作家用心灵雕刻而成的,奔涌着作者那浓浓的情,凝聚着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是他们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如苏轼的《赤壁赋》不仅仅文辞精美,意境开阔,更令人神往的是作者面对逆境,虽寂寞、抑郁但不消沉、绝望。一个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文人,却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这种豁达的人生修养熏陶着每一位学生,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迪。在语文课堂中,我们曾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感动,曾为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而感叹年华易逝,也为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奋发,为李煜的“一江春水”似的愁绪而流泪,为贾宝玉、林黛玉爱情而惋惜。窦娥的冤情、鲁宾逊的坚毅、祥林嫂的不幸、堂吉诃德的可笑、于连的可悲等这些不朽的文学形象,曾无数次地震撼着读者。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作品本身精湛的艺术技巧外,更主要是因为作品散发着无穷的精神魅力,这种精神是作品本身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终极关怀”。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作品中丰富的情感矿藏来铸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让文中的真、善、美像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学就是要在这样的意境中,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完美的个性。

二、以行育情――重视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把着眼点投向全体学生,投向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活动,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机会,使每个人都有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时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愉悦感、满足感,从而对语文、对生活有持久的热情。如在讲授新课前可创设“你说我也说”这个小栏目,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也可由他们自己来选话题,事先也可以把话题说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搜集资料、广泛阅读,进行准备。开始让爱发言的学生说,慢慢带动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通过练习,学生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拓宽了阅读面。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会有自主发言的意识,成为课堂的主人,满足他们表达的需要。再如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主题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对表现好、大胆发言的学生加以表扬,对稍微害羞的学生加以鼓励,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增强自信心,愿意开口,乐于开口,心情舒畅地、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使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而且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就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就好像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切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越感到学习的轻松。当然,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导游解说、演讲、辩论等都可产生不同的效果。

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指出,活动尤其是合作活动,是儿童思维和道德发展的根本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教育的一种基本策略,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而且体现了一种教学思想。语文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强调个人的积极参与、主动表现,更强调群体间的经验交流、相互启发,使之产生更强的探索愿望,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同时,同伴之间的交流还使学生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养成能容纳不同意见的习惯,从而使自信和谦虚有机结合起来,这应该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必需的技能,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情感智力。

三、以境育情――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境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从操作来看,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文中的人、物、情、景,又可以模拟与教学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神似、功能相似、结构相似等,让学生得其门而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可以借助幻灯、录音等来创设情境。例如让学生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熹语)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还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运用实物演示情境,重点在演示过程,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发展过程,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又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语言表达。巧用文中插图,也是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学生对图画有着特殊的爱好,利用课文插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人物画,可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生平遭遇来揣摩画面人物的心态。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播放音乐渲染情境。《乐记・乐本篇》开宗明义地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因此,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除了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外,还应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感情,以及选择与之相通的时代之音。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的,如果能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还有想象法、朗诵法,等等。

俗话说“触景生情”,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激发往往具有综合作用。这些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的机会,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具体情境,使语文教学变成有吸引力、有趣味、有活力的群体活动,使学生在这样的群体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引发共鸣,提高修养。

情感智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教师捧着一颗爱心,不懈地在微小处体现自身的情感,以材育情,以行育情,以境育情,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智力,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展的有用人才。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