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矿干式充填法工艺技术的研究

时间:2022-03-23 12:15:54

基于金矿干式充填法工艺技术的研究

摘要:干式充填采矿法主要适用于矿石稳面、围岩不稳固的颇斜矿床的开采,是目前金矿采矿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本文结合金矿开采实例,介绍了干式充填采矿法的应用,并对干式充填采矿法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工艺技术的优化改进建议,进一步提高了干式充填采矿法的应用效益。

关键词:金矿;干式充填;工艺技术;连续回采;联合回采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干式充填采矿法是充填采矿法中最早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矿石稳面、围岩不稳固的颇斜矿床的开采。这种采矿方法的优点是:采掘工程量少,适应矿体形态变化能力强,采矿损失率、矿石贫化率低,可有效维护围岩与减缓地压发生,对极薄矿体和缓倾斜矿体可进行选别回采,对高硫矿体回采可防止内因火灾发生,因此在金矿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对金矿干式填充法工艺技术进行研究。

1 应用实例

1.1 矿山开发简介

某金矿矿山始建于1968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发展成为采、选、冶综合配套的中型岩金矿山。矿山有5个生产采区11个坑口和一座日处理300t矿石的全泥氰化炭浆厂,年产黄金超过530kg。矿床为产于太古界深变质岩中石英脉型金矿床,矿脉多呈急倾斜、倾斜薄矿脉,后期断层破坏严重,矿体围岩由不稳固到中等稳固,部分矿体崩下的矿石具有粘结性,开采难度较大。

1.2 采矿方法简介

该金矿在建矿初期,由于技术和设备设施落后,一直采用回采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能力大的浅孔留矿法。后来,随着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的技术力量、装备水平及工人素质的不断提高,浅孔留矿法的缺点日益暴露出来。后来对存窿矿石进行二次脉外采准扒矿,但也不能全部回收,给矿山的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增大了采矿成本,降低了资源利用率。

到20世纪80年代,矿山的技术人员开始结合矿山的具体特点,经过对地质资源和开采条件的重新认识,逐步设计出了一系列适合本矿实际情况的灵活多样的采矿方法。对厚度小于0.8m,上、下盘围岩稳固的矿脉,采用削壁充填采矿法;对厚度大于0.8m,围岩不稳固或中等稳固的矿脉,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外取料干式充填采矿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全面掌握了充填采矿法的采矿工艺,并不断地推出新的采矿方法,不断地对工艺过程进行改进,使之适合于本矿的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采矿成本,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经过多年的运用和尝试,矿山已成功地使用了多矿块连续回采的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人工假底上向水平分层(干式)充填采矿法,在许多倾斜、急倾斜的极薄矿脉中,成功地运用了削壁与干式充填联合采矿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人工底柱构筑方法的改进

人工底柱代替矿石矿柱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降低采矿损失率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针对干式充填采矿法的采场底部结构进行了多次的尝试和改进。由传统的留4m底柱的有底柱底部结构先后改为木棚支护混凝土假底的底部结构,后来又实践应用了混凝土假顶结构,以及近几年采用的钢梁木制假底的底部结构。这些底部结构的成功改进,给矿山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1 木棚支护混凝土假底底部结构

1988年矿山开始设计使用木棚支护混凝土假底置换矿石矿柱的底部结构,采场长47m、高40m、幅宽1.3~1.5m,平均品位21.5g/t,倾角65°~70°,上、下盘围岩较稳固。

木棚支护混凝土假底施工工艺:自沿脉巷道(高2m)上采垂高1.8~2.0m,开成距底板高为3.8~4.0m的拉底空间,然后施工假底,施工假底时应边出矿边架设木棚,木棚间距为1.2~1.5m,材料选用大于ƒ200mm的优质松木,木棚高1.9~2.0m,上部采用厚5cm的松木板棚严,木板上铺油毡。木棚支护完毕,再施工锚杆,锚杆眼要求距棚顶200mm,眼距1.0m眼深0.8m。锚杆用ƒ30mm圆钢代替,编网时采用A3ƒ16mm、ƒ12mm钢筋,网度为200mm×200mm,锚杆与网联接为焊接。浇灌混凝土前应将上下盘围岩冲洗干净,要求混凝土厚度为400mm,混凝土标号为c15,养护期28d后,开始进入矿房回采。

在采场底部结构改进后,使得采场底柱得到了全部回收,底柱回采率由原来的60%~70%提高到了100%,多回收矿石200.36t,实现经济效益32.7万元。随后矿山在其它矿块中开始推广应用木棚支护混凝土假底工程。

2.2 钢梁木制假底底部结构的应用

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加大,采矿技术的提高,木棚支护混凝土假底的缺点也开始暴露出来。经过几年的开采实践,由于在井下施工混凝土时,混凝土的质量难以保证,再加之混凝土与上、下盘围岩接触粘合力不强,在回采对应的下部中段矿块顶柱时,采透后,支护木棚被破坏,导致底部结构应力发生变化,部分采场出现混凝土假底大面积脱落现象,致使采场顶柱矿石难以全部回收,也给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鉴于此,矿山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进一步论证研究,于1999年开始尝试使用了钢梁木制假底干式充填采矿法(见图1),经过3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1 钢梁木制假底干式充填采矿法示意图

1——上部运输巷道;2——充填井;3——矿体;

4——炮孔;5——矿石溜井

图2 钢梁木制假底结构图

1——废石垫层;2——圆木;3——16#工字钢;

4——托盘;5——锚杆

钢梁木制假底施工工艺:自沿脉巷道(高2.0m)上采垂高1.8~2.0m,出净矿后,使之形成3.8~4.0m的拉底空间。然后在距底板1.9m处施工上下盘锚杆,要求眼深1.0m,眼距150mm。锚杆采用ƒ30mm圆钢一头开缝加楔制成,锚杆长1.2m,铁楔由ƒ16mm钢筋制成。每两根锚杆上焊接一托盘,托盘用10mm厚钢板制成,规格为200mm×300mm。托盘上面焊接钢梁,钢梁采用16#工字钢,梁距1.2~1.5m。钢梁焊接完毕,再用ƒ150~200mm的圆木棚严,木材可选用松木、榆木或柳木等硬杂木,留好漏斗口,架设好人行顺路井,打好预备炮眼(眼深0.5~0.6m),然后充填0.8~1.0m厚的碎石做为缓冲层,再开始进行落矿。钢梁木制假底底部结构见图2。

1999年至2000年矿山先后在H2#脉301-1采场和L51#脉的709-1采场应用了钢梁木制假底。以H2#脉301-1采场为例,矿块长55m,高40m,幅宽0.87m,矿石平均品位17.6g/t。使用钢梁木制假底后,301-1采场底柱得到了全部回收。并在2000年回采401-1采场顶柱时,假底没有任何变化,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全部回收了矿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以401-1采场顶柱为例)。

表1 技术经济比较

注:表中数据按可比性列出。

钢梁木制假底的试验成功,弥补了木棚支护混凝土假底由于质量问题而带来的损失。在矿柱回采过程中,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大大地提高了矿柱的回采率,且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见效快,适用于倾斜、急倾斜薄矿脉,为中小型岩金矿山的采矿提供了依据。其优点是:施工工艺简单,易于掌握,材料选配伸缩性较大。可以根据矿脉倾角、薄厚、选用规格不同的钢梁和圆木。劳动强度低,矿柱回采率高,安全性好。不足之处是第一层发炮时,有时容易对底部结构局部造成较轻损害(第一层应浅打眼、密布炮、少装药)。木材易腐烂,服务周期短,一般仅为3~5年。

3 两阶段连续回采技术

1994年矿山对L51#807采场与上部中段相对应的707采场应用了下盘脉外绕道连续开采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得807采场顶柱和707采场底柱得到了全部回收,降低了采矿损失率,并减少一个采场的底部结构工程量,节约了采切费用。其施工工艺为:自矿脉下盘5m处开掘一条2m×2m的脉外巷道,自脉外巷道每隔20m沿矿脉下盘施工脉外充填井,在脉外巷道施工下盘漏斗,漏斗间距15m,漏斗可采用倾斜式。待下部采场回采至上中段水平时,可利用上中段矿块充填井充填,但采场继续上采,利用原采场漏斗出矿,一直到上采至与上中段漏斗联通,再废弃原采场漏斗,重新使用新开掘漏斗,接着回采上中段采场。人行顺路及人行天井待采至上中段水平后,即可重新架设。(见图3)。

图3 脉外下盘山矿连续开采充填采矿法示意图

1——上部运输巷道;2——矿体;3——充填井;4——人行天井;

5——矿石溜井;6——炮孔;7——充填料;8——脉外巷道

两阶段连续开采技术实施后,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采矿损失率,给矿山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对于上下盘围岩较稳固的急倾斜或倾斜的薄矿脉,在倾向上连续或延深较深的矿脉可以采用两阶段连续开采,甚至还可以多阶段连续开采。

4 削壁充填与干式充填联合回采技术

对薄矿脉的岩金矿山来说,矿体赋存条件不同,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变化较大,甚至有的矿脉在一个矿块中也会出现膨胀、收缩、宽窄不一的现象。那么对于这样的矿块,只采用一种方法是很难将矿脉全部采出的。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对矿脉脉幅与品位变化较大的矿块,均实施了削壁充填与干式充填联合回采技术。对矿脉较窄的矿段,采用掏槽落矿,削下盘围岩充填的办法,对幅宽较宽的地段采用脉幅较窄矿段削下的毛石充填一部分,另一部分在分层下盘打小硐充填;或者从充料井进行外取料干式充填。两种采矿方法在同一个采场内使用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使矿块的安全回采有了保障,优化了采矿的各项指标。对于薄矿脉或极薄矿脉的岩金矿山来说,采矿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对矿山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矿山应根据本矿山的实际情况和矿体的赋存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降低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提高矿石的回采率,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

5 结语

干式充填采矿法在我国金矿山近年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虽然回采工艺较复杂,开采成本比空场法高,但却能极大地降低矿石贫化,提高入选矿石品位,对增加选冶回收率,提高产金量,同时大幅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对增大企业效益作用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 何建华.干式充填采矿法的改进在金矿脉开采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5期

[2] 王建国;李秀臣;江国建;周罗中.干式充填体下中段矿柱回采综合技术研究[J].金属矿山,2009年S1期

上一篇: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项目变更造价管理